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姐弟恋引发的国际动民国就是 (第10/11页)
扯皮了十年,最后的结果是清廷准许朝鲜再度启用朴定阳,但“不得委以重任或再充使臣之职” 这事因为闹得太乱九九藏书,袁世凯和大清国始终没顾得上找德尼的麻烦,可是闵妃却不知为何瞧德尼不顺眼了,她自己偷偷找来了一个叫李仙得的日本美国人——李仙得是美国人,却在日本打工,后来失业下岗,就由日本跳槽到朝鲜,故称日本美国人——准备用李仙得取代德尼。 这时候德尼不再给闵妃出馊主意了,跑来袁世凯这里来哭诉。 袁世凯狠狠地骂了这个缺心眼的美国佬一顿,然后告诉他: 你奉中国的委派,韩国如欲撤换,应先咨请中国调回,如擅自派代,你不应遵从,可随时告我诘问韩廷,断不可遽自交代。 但是李仙得还是兴冲冲地来了,还带来了一个美国大富翁葛累好士。闵妃下令停发德尼的薪水,德尼只好哭哭啼啼地离开了朝鲜。 李仙得开始替朝鲜借外债,以推动朝鲜脱离中国,袁世凯立即发表声明: …朝鲜贫穷而浪费,偿还贷款极为困艰,各国绅商不宜与该国订立合同,贷以巨款,将来如有借债不偿之事,中国不会为之担保。若各国因欠款而索债于朝鲜海关,中国也决不允许。预为声明,以昭和睦之谊。 发表了这纸声明之后,袁世凯就急急返回中国老家,去办一件重要的事情——替他的四meimei找个老公。 第18节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外交战杂七杂八,说也说不清楚,听也听不明白。而袁世凯家里那本难念的经,念出来更让人哭笑不得。 袁世凯在朝鲜的外交战中一路升官,倒也容易,可是他的家事之麻烦,说起来几乎让人难以相信: 诚弟如晤: 来书均悉,此次吾家诸生均落孙山,只好以待来年。惟吾弟自此可与八股永别矣。 兄近来时带各营cao演行军对敌诸法,跑得头晕眼黑,尚能耐劳。 寓内均好,孔君媒事已嘱君曼作书,景丈作冰。如能有成九九藏书网,甚好。昨告以四妹二十六七岁,拟告瞒一二岁,未知可否。望将八字送来为盼。沈家罢论,亦未始不好。匆匆,此询。 双吉。 四兄泐 看了袁世凯在几年后写的这封家书,我们知道了袁世凯面临着如下的麻烦: 第一:老袁家的人都随了他袁世凯,最是沾不得科举二字,一碰这个科举,结果就是“均落孙山,只好以待来年”…丢人啊。 第二:袁世凯有个四妹,乖乖,这四妹已经二十六七岁了,还找不九九藏书网到乐意娶她当老婆的男人…二十六七岁,搁现在也是剩女了,放在晚清时代,这么个老姑娘搁在家里,能把全家人活活愁死。 第三:袁世凯吩咐家人,再给四meimei这个老姑娘说婚事的时候,不妨弄虚作假,把年龄报低一点… 第四:年龄报出来是假的,还要对方的八字来合,那能合得上吗?如果对方也隐瞒了真实的年龄,这八字合得可就热闹了… 经过袁世凯几番折腾,他这个宝贝四meimei终于嫁出去了,而且九九藏书还是嫁给了中国的千年望族——山东曲阜孔家。由此可见,老姑娘四meimei不是嫁不出去,而是找不到能够与袁氏家族门当户对的婆家… 袁世凯丢下朝鲜的政局不顾,回家处理的,就是这样一些麻烦事。 半年之后,家务事处理停当,袁世凯又返回了朝鲜。 这半年他走得好,自从他走后,朝鲜就花李仙得从德国人那里借来的钱,这点钱早在袁世凯回来之前就花光了,朝鲜驻美国使馆,驻日本使馆,天天打电报哀求发工资九九藏书网,国王李熙和闵妃却是束手无策,只好眼巴巴地等着袁世凯替他们解决问题。 袁世凯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他告诉朝鲜人:想让我帮你们解决钱的问题,容易,可是你们得听话才行——徜有正宗要需,不妨商请中国设法。 这时候闵妃和国王李熙再也没有精神头折腾了,袁世凯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听——被人追着屁股要债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啊。 于是朝廷传令:袁世凯外交手段麻辣,升任驻朝公使… 跟闵妃jiejie在一起,升官就是快。 修理闵妃,总比替二十六七岁的老姑娘找个婆家要容易得多。 应该说,袁世凯是非常喜欢这个工作的,每次他把闵妃修理过一番,都会官升几级,这工作谁不喜欢干? 袁大头是高兴了,可是日本人却受不了了。 在火箭干部袁世凯嗖嗖嗖升官的这些年里,日本人想尽了千方百计,想再挤进王宫里去,可是被袁世凯挡在这里,憋得日本人疯了一样在狭小的列岛上蹦来跳去。 于是图穷匕见,日本人开始考虑武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19节万夫当关,一夫莫开 到了1894年,袁世凯已经幸福地在朝鲜待了整整十二年。 这也是日本人痛不欲生的十二年。 世凯不除,日难未已啊! 日本人咬牙切齿,要彻底解决掉袁世凯这个麻烦。 时逢东学党于全罗道大闹事,派出弹压的朝兵被打得头破血流,连武器都被夺走,袁世凯急电朝廷,请求派兵支援,遂有直隶总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清兵三千人,乘招商局的汽船于牙山登陆。 日本人也趁机凑热闹,派了八百名士兵跑来起哄。 等这八百日军登了陆,袁世凯才发现不对头,八百日兵人数是不多,但问题是人家这是先头部队,另有五个师团的大队人马还在后面呢。而且还包括了马步炮工各个兵种,一进入汉城,一万多名日本兵就热火朝天地挖起工事来。 袁世凯大急,急电朝廷,请求增兵。 朝廷回电:已经和日本人说好了,中国不增兵,天朝大国,岂能反悔? 袁世凯急得跳脚,就联合各国驻朝鲜公使,大家一起去日本兵营,面见五大师团首脑大鸟圭介,以道义相责,迫其退兵。 然而,武力控制朝鲜是日本人制定的国家战争策略,大鸟圭介正在全力推行,又岂是口舌之争能够解决得了的? 然而日本气势甚为凶悍,各国官员一时亦无可奈何。 知道与日本人兵戎相见势不可免,袁世凯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调叶志超的三千清兵入汉城,将王宫团团保护起来,这样日本兵哪怕来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