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月含烟3 (第2/4页)
见他们回来,便脱口埋怨道:“孤男寡女,这个時候回来,岂不让人恥笑。” 说得小姐两颊飞红,低头不语。郑俨早已跪倒在老爷脚下叩头不已,请求原谅。胡国珍瞪着双眼看着他们两人,不说一句话。 小姐怕父母责备郑俨,低着头说:“老爷,不关郑俨的事,都是女儿贪玩,跑到吉光寺去看姑妈才回来晚了。” 皇甫氏气哼哼地对郑俨说:“小姐年纪小不懂事,你比她大好几岁也不懂事?跑出去这么远的路,为什么不来告诉我们?” 郑俨吓得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回话。小姐刚要说什么,皇甫氏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对她说:“把你惯成这个样子,还要说什么?你跟我回后院,看我不好好教训你一顿。”说完站起身来,怒气冲冲地拉着小姐的手往后面走去。 小姐看了爹爹一眼,又看看郑俨,十分不得已地跟着母亲向后院走去。挨母亲一顿骂是免不了的,只是怕爹爹难为了郑俨。她心中暗暗祈祷:但愿爹爹还像往常那样仁厚待人,我以后再不这样任性就是了。 当天晚上,郑俨并没有被老爷和夫人难为,只是让他速回家去。可是两个老夫妻却没有就此完事,他们俩人躺在炕上互相埋怨着对方,都说对方没有担起管教女儿的责任。 皇甫氏说:“要说女儿的心事,我这个当娘的也并非看不出来。咱们多次给她提亲,她都不闻不见,当面否绝,并非是她不愿出嫁,不过是看上郑俨这孩子了。” 胡国珍说:“郑家孩子的学业和武功也确实不错。” “可他终究是个没有出身的人,从现在情况看,他不配咱们女儿。” “咱们这样人家的孩子不愁没有官做,只不过他还没有长成。” “依我的主意,先把郑俨支得远一些,不让他和女儿常见面。一来冷一冷女儿的心,二来看看郑俨是不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过两年,他要是出息了,女儿要还是从心里挂念他,再给他们提亲不迟。” 第二天,郑俨的父亲就被老爷安排到黄河北面当差去了。说是为他提了官,让他带着家属一起去赴任,还特别嘱咐他说:“一定要让郑俨在那里从军当差,好好报效国家,将来拼出个一官半职,也好荣宗耀祖。”郑俨父亲千恩万谢地感谢一番,当天就带着全家老少离开了临泾城。 **** 也是从那天起,胡女一直被母亲看管在后院,学习女红活计,按照常规女孩的一切来安排日常事务。初时,小姐并没有理会她那次出游给郑家带来的变化,待到长时间不见郑家有人来府里,方渐渐感到奇怪。她打发丫环偷偷地一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真像。心中很替郑俨担心,不知他们家到了黄河北面日子过得怎样,恨自己害了郑家,误了人家的一生。 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日子越久,她的心中就越是常常想起郑俨这个人。她觉得对不起他,应该为他做点事情,也好还一点人情债。她思来想去,决定用自家纺织出的花纹锦缎为郑俨缝一件白色外罩送给他,也好替换一下他那件穿了好长时间的外衣。于是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回忆着郑俨的身材,比量着父亲的衣服样式,在绣房偷偷地做了好几天才算完工。然后打发丫环找了一个去黄河北的差役,为郑俨捎去。 郑俨的父亲到黄河北面的军镇中做个都尉,郑俨也在军中当了个小校。他虽然留恋临泾胡家小姐,可又自知两人高低相差太大,不可能成就那种好事。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就渐渐地把胡家淡薄下去。可是这天他突然接到胡家小姐为他做的外衣,顿觉心中掀起一番狼花来。他深情的摸着那件针线细密。做工精湛的锦缎外衣,回想小姐对他时时表露的爱慕心意,他几乎醉了一样。对着远方捎来的衣服,他呆看了好长时间。背着家人把这件衣服好好地包裹了几层,小心地放在箱子最低下保藏起来。 胡女已是情窦初开,微觉人事,家中对她的严厉管理不但没有压息她的野心,反倒激发了她的心窍。她有时会自然地想起与郑俨一起练武习文,自己总占上风,郑俨显得敦厚诚实,凡事总让着自己。每遇到不顺心的事,那人总能巧为自己排忧解难。另外,更主要的是,这个人长得越来越雄壮英武。就凭那男子汉的形象,也不由不让少女之心为之动情。要是今生能有这样一个男人在身边日夜相守,必定是人生的一件快乐…。就这样,她常常思念到觉得自己心里发热,脸上发烧,不好意思的时候才收起心来。可是这不是心中想想就能了却的事,她难免为自己心不如意叹息几句。然后她强制着自己不再想他这个人,可是,说来也怪,她觉得自己总是不能控制自己,怎么也放不下那个年青人。两人分离时间越长,她的心中思念越甚。可惜,这些心事都是不能够对人说起的,只能自己藏在心中。每每这时,她便常把前人鲍照的诗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念上几遍,算做自己安慰自己也就罢了。 初秋季节,凉风袭来,住在家中尚觉冷意甚重,何况北疆边塞。小姐忍耐不住心中的思绪,暗中托人给郑俨捎去一封书信,问候郑俨近况如何。一个多月过去,没有任何音讯,小姐心中甚是悲凄,仿佛落在一个冰窟窿之中。不觉又过了二十多天,突然听说有北边郑家的人来府上报书信。小姐忙赶到前院去探究竟,却听说那人刚刚离府走了。小姐回来躺倒在床上胡思乱想,整整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