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国今年省部级高官密集落马 (第4/8页)
极、和稀泥;对群众疾苦和诉求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万一出了事,就想尽办法捂盖子、卸责任。 半月谈记者在东部某县采访时,认识了当地分管文教卫生的一位副县长。该县一家医院改制后,医生的收入直接与科室创收挂钩,迫使医生开大处方,对患者重复检查。医院部分职工遂向媒体自曝丑闻,以期政府回购医院。作为分管领导,这位副县长也希望通过政府回购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回购医院需要投入一大笔钱,更重要的是,政府回购医院后能否解决问题,这位副县长心里没有底。于是,这位副县长不是主动向县长汇报情况,而是任由事态恶性发展。 他对记者说:“分管的部门出了问题,我要负一定的领导责任,但负主要责任的还是拥有拍板权的正职,如果正职采纳了我的意见,结果事情没办好,我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庸官何以碌碌无为 庸官并非与生俱来。他们的庞大存在,自有其生存土壤和空间。这与当前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尚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由于缺乏科学的干部业绩评价机制,一些官员“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就算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只要不犯错误,不仅可以在领导岗位上风平狼静,还可以通过熬资历按时升迁。 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这种歪风邪气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官场“磁场”,把很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也吸入其中,使他们转而甘于平庸、随波逐流,原本能成为能官的最终还是沦为庸官。 江西九江市有位镇长,做事很有魄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2003年,该镇党委书记被提拔为副县长后,当地干部群众都认为这位镇长是理所当然的镇党委书记人选。但事与愿违,县里另派他人补缺。这名镇长虽然有点不服气,但认为自己资历尚浅,还是坚决拥护组织决定,工作仍然兢兢业业。两年后,镇党委书记一职再次出现空缺,这次他觉得应该轮到自己了,可惜又一次希望落空。接下来几年,镇里一些年轻干部纷纷被提拔,唯独他一直原地踏步。 经历一次次打击后,这位镇长开始动摇了,认为自己工作再出色也没有升迁机会,还不如做个太平官。半月谈记者最近见到他时,感觉他明显颓废了,上面推一步他就挪一下,上面没要求他就不动,先前那种干劲已经不复存在了。 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高继民认为,干部提拔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政绩,还有很多人为因素,这种现象在基层较为常见。一些能力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原来也有一番干事业的雄心壮志,但在职位升迁上屡受打击后,容易产生消极应对心理。 平者让、劣者下、能者上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身为领导干部,就是要为民众做磨刀石、做渡河船、做及时雨,在事业上始终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多做造福民众的好事实事,这才是人间正道,为官根本。 我们反对贪污受贿的官,反对弄虚作假捞取政绩的官,我们同样也反对那种虽然两袖清风但无所作为的庸官。拿着人民给予的俸禄,却对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拖再拖,以致矛盾、问题日积月累,由小变大、由大变炸,群体**件频发,党群、干群关系恶化。近年来发生的“瓮安事件”、“孟连事件”等群体**件,大多可以看到庸官不作为的影子。概而言之,领导干部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就是失职,即使无错也是“过”,是官场消极**的另一种形态。 庸官不治,如何让广大群众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如何让人们相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治庸,必须动真格,对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庸官,必须铁腕狠治,坚决采取组织措施,将其清理出领导岗位。与此同时,更要进一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干部业绩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制度管人,真正做到“平者让、劣者下、能者上”唯有如此,才能使庸官失去生存的土壤和市场,无处藏身,才能警示为官者时刻牢记宗旨,尽心尽力为民多做事、做好事、做成事。(记者杨三军沈洋李忠将) 典型个案链接:长沙:庸官是怎样现形的 前不久,湖南长沙市召集全市所有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公开并讲评了2008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结果,特别点名通报11名领导干部被评为基本称职。包括长沙市建委副主任、浏阳市副市长、望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内,除一名因安全事故受到过党内警告处分外,其他10名均无硬伤。这11人全被诫勉谈话,绩效奖金全部扣除,市委组织部明确规定一年之内不得提拔使用,其中长沙市物价局一名副局长、民政局一名副局长被免职。第一次有这么多没有硬伤的官员被评为基本称职,长沙官场为之震动。“在长沙如果有人当官想混,肯定不好混了。”这是长沙市规划局局长冯意刚在考核通报会现场的第一感触。 长沙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绩效办主任肖良定说,长沙很多官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通过制度化的考核,没有硬伤也可能被评为基本称职,那就等于说每个官员工作不努力都有可能被评上。 记者从长沙市委组织部了解到,长沙的做法已经获得了中组部肯定。中组部《组工通讯》最近以《就是要让干好干坏不一样》为题发表评论,向全国各地组织部门推介长沙做法。 基本称职官员现出原形,乃是长沙强力探索政府绩效考核的结果。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是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年度履职情况的四种描述。长沙市有近900名在岗处级官员,评定为不称职者一般皆因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碌碌无为的官员尽管客观存在,但组织部门年度考核评定往往难以将其评为基本称职,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比较科学、可具体cao作的制度,把一个没有硬伤的官员评为基本称职,好像是市委、组织部或者某个人在跟谁过不去。在长沙,2005年度基本称职只评了2人,其中一人还有硬伤,2006年度基本称职则为零。 为了整顿吏治,提高政府效率,从2007年始,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