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0章永徽时代以及高宗的心事 (第1/3页)
第170章 永徽时代以及高宗的心事 犬宗皇帝下葬后,太午李治带着亲至、重集等要在昭隙。侧一日。所以长安城内也废朝七日。目前在长安坐镇的是一文一武两个人。这留守的一文一武很特别,文是太子家令兼中书令、吏部侍郎高季辅;另一个却是山东豪强的代表人物之一,瓦岗系的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而这个安排却是关陇系代表长孙无忌亲自安排的,很是耐人寻味。 五月中旬才接到太子诏的镇北大都护麦仲肥,带着黑氏兄弟与麦跃领着五十名特战兵星夜兼程终于在太宗皇帝下葬一天后赶回长安。他没有回自己的府邸,直接奔九峻山昭陵所在地。 在昭陵的献殿里麦仲肥参拜了太宗皇帝的遗像,并于在座守孝的众位大臣见礼后,被太子李治安排进了一个小偏殿里去“挂孝”麦仲肥进去后,早有人上来给他披上白麻衣后退了出去。李恪红肿着双眼一闪身进来“老师,你终于还是赶到了。父皇已经走了,太子命我先来和你说一声,这七日里你将和我们一起守制,之后参加太子殿下的登基大典。” 麦仲肥点头道“太子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太子只和我说了这么多,我想太子还会单独召见你吧”李恪说道。 “哦!好的,我知道了。” 李恪转身出去,麦仲肥整理了一下思绪后,也随后走了出去。 当天晚上,麦仲肥被内侍引领到李治的休息处。进去后,麦仲肥发现长孙无忌也在。麦仲肥给太子李治和长孙无忌施礼后,李治淡淡地说“坐吧!”麦仲肥坐于长孙无忌下首。 “父皇辞世前曾与本王说起,他一直把你也当成他自己的孩子。所以本王觉得有必要把你也叫回来。参加父皇的祭祀大典。”李治很平淡地说道。 “臣多谢陛下的厚爱和太子的宠信”麦仲肥感觉今天的李治怪怪的,全没有了以前的样子。 李治点点头,看了一眼旁边微闭双目似乎在假寐的长孙无忌后又说道“如今本王即将接替父皇的重担,可是能够让本王信任的人不是很多。舅舅是一个”你也是一个,本王想问下你的意思,你是还想继续留在漠南呢?还是留在本王身边?” 李治这一问又回到了站队的问题上。这绝不是李治想问的,应该是长孙无忌想问的。麦仲肥略以权衡后说道“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也不例外。但凭殿下做主,臣无异议”开玩笑!长孙无忌就在这里坐着这还有什么可以选择的。麦仲肥知道今天不做出选择来,自己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如今的朝堂与其说是李治的。还不如说是长孙无忌的。 果然,麦仲肥说完这话后,假寐的长孙无忌睁开眼睛,赞许地看了麦仲肥一眼后轻轻道“仲肥一路辛苦了。漠南虽然离不开你,但如今朝堂上也同样需要你这样有实际经验的干才,有你来帮助殿下,老夫也可以减轻一下负担 “老大人谬赞了!仲肥那里担的上干才二字!”麦仲肥急忙逊谢道。 “如此甚好!,你一路鞍马劳顿,下去歇息吧!”太子李治再带微笑地说道。 “谢太子殿下,臣告退!”麦仲肥躬身施礼后退出偏殿。 麦仲肥走后,李治问长孙无忌“舅舅,为什么一定要他回朝堂里呢?漠南那怎么办?父皇曾说漠南的发展对我大唐也有很大好处,即可作为我大唐屏藩使用,又可解决归降的人口安置问题。让他在那里不好吗?。 “我也没说不让他管理漠南呀?只是想知道他的想法而已,而且此子的治理手段还是可圈可点的。让他回朝堂一是想让他认清现在的局面不允许他再要滑头了,二来是想再给他加点担子。”长孙无忌嘴角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道。 “哦,是这样”太子李治脸上带着似有所悟的神色缓缓点头说道。 ,,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甲戊朔,黄道大吉。太子李治正式登基为帝。史称高宗皇帝,大赦天下。 随即下诏以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以叠州都督李绩为开府仪同三司。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兼洛州刺史,朵都留守。 以漠南镇北大都护麦仲肥为清远郡公,兼雷部侍郎授紫青光禄大夫。仍领镇北大都护之职 同中书门下三品这官名可不是轻易就可以授人的,有了这个官名意谓与侍中、中书令相同,就是实际上能够控制朝纲的实权承相。而麦仲肥的雷部侍郎这个官职比较特殊。官衔是正三品上,雷部不归三省管辖。直接归皇帝领导,雷部尚书由亲王担任目前是李恪。也就是说麦仲肥虽然是京官却只归皇帝李治和雷部尚书李恪管辖,而且有很多时间可以去管理漠南的政务。 以黄门侍郎褚遂良为河南县公,授光禄大夫,任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