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1章京城风云1 (第3/3页)
太宗召见太子右庶子张玄素来,想向张玄素问个究竟。 “联知道你规谏太子有功,特二六二工级提为从二品的银青米禄大夫。担任正四品卫阶庶子,继续为太子处理政务把关。” “臣实是不敢当,请陛下恕罪。臣没有辅佐好太子。”太子的行径张玄素心中明白。他觉得受此官确实有愧。 “联也知道太子一些行为太乖张了。听说你在太子阁门外进谏,劝他不要在宫中击鼓玩乐,他出来当着你的面把鼓给摔毁了,是吗?”太宗对太子的情况还是很关切。 “是。也许是臣进谏方法不当,激怒了太子殿下。”张玄素有点、紧张。 “爱卿做的很对。太子此举过分了。联不会因为他是联的儿子就偏袒于他的。”太宗在屋中踱了几步,说:“联拔擢你,也是想让太子明白,联对你直言进谏的做法是赞成的,希望他自己能有所收敛。” “陛下所虑,真是深远,非臣所及。”玄素这才明白太宗的用意 太宗皇帝静下心来细想后也知道了太子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太宠溺李泰,认为会被夺嫡,才开始放纵的。决定补偿一下太子那颗受伤的心。六月甲辰,太宗下诏,令从今以后太子取用库物,所司不要限制。这下可合了承乾的意,他滥取滥用,简直没有一点节制。右庶子张玄素又直言进谏。太子已经认定了太子位置迟早被废,行事更加肆无忌惮。他命人埋伏在张玄素上朝的路上,偷偷袭击,差点要了张玄素的命。虽然是秘密安排,但朝中官员受伤,还是不小的一件事。本来就有的风言风语现在更是四散开去。太子失德,魏王有宠。每个人心中都在嘀咕,不知道事态要如何发展。 太宗皇帝感觉再这样下去可不行了。在廷议上问道:“众卿,可知现在什么是国家当务之急?” 谏议大夫褚遂良答:“当今天下太平,只有稳定太子、诸王现有地位取定分之事,最为急迫。” “所言甚是啊!”太宗皇帝点了点头“最近朝中很多议论,联也知道。储位一事,国家根本,怎可妄议。太子虽然脚上有些毛病,但并不影响行走。何况《礼》有云:嫡于死,立嫡孙。太子的儿子已经五岁了,联不可能以孽代宗,启窥伺皇位之源。方今群臣之中,联想没有人比魏徵更忠直了,我以魏徵为太子太师,以绝天下之疑。尔等不可再加议论。”这时候的太宗皇帝虽然宠溺李泰,但还是坚定的支持李承乾一脉接替自己的皇权。可惜他却不知道李承乾现在已经利令智昏了 任命魏徵的诏书下达。魏徵以生病为由请辞,太宗致书劝谕道:“周幽王、晋献公都因为废嫡立庶,导致国家危亡。汉高祖当年也差点废掉太子,全赖四皓,才获安定。我现在依赖爱卿,就是此意。知道公身体不好。可以躺卧护卫我儿。” 魏徵明白太宗的一片苦心,他也知道国家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自己辅佐太宗。开创出贞观治世,怎能始治终乱?于是他拖着病体,接受了任命 八月,长孙皇后忧思两个儿子的冲突,突犯心急哽塞,抢救无效病逝享年四十四岁。(比原历史上晚去逝了七年。) 太宗皇帝突失爱妻,痛不欲生,在整理皇后遗物时只得到皇后以往摒抄的古代妇女所做善事写成的名曰《女则》十卷,长孙皇后自为之序,作为自己掌管后宫的准则。太宗大悲之下缀朝一月之久。众皇子之争也因为长孙皇后突然去世,暂时偃旗息鼓。 这一个月里,大唐全境皆戴孝,各国使节纷纷前来吊唁。太宗皇帝依据当初爱妻因山为陵的遗言,将其埋葬在九峻山,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起舍,发宫中侍奉长孙皇后的宫女内侍居于九峻山起舍居住,终身侍奉皇后陵寝。并且作出一个千古壮举,亲自带着儿子、女儿们前去祭奠。太宗追恋爱妻的行为是违背当时礼教传统的!在那个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太宗皇帝如此张扬的思妻念毒被人嘲弄讥讽也是理所当然了。 病重在家养病的魏征就对太宗皇帝的这种行径嗤之以鼻。道“吾未见思妇甚比思父也!”意思就是我没见过想念老婆比想念父亲还厉害的。 九月中魏征也病故了,享年六十三。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狙逝,遂亡一镜矣。”魏征死后太宗为其谧号:文贞。命京城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荷鼓吹,陪葬昭陵。 两月之中太宗皇帝连失爱妻、重臣。在这双重打击下,太宗皇帝也病倒了。朝廷里只靠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支撑着。太子和魏王不约而同地想到这可是个好时机,太子和魏王开始比拼谁更孝顺,希望能在这时候得到答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