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混初唐_第141章京城风云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章京城风云1 (第2/3页)

。从犯被敕放。阴妃也因此事牵连被降为殡,独自老死于春秀宫中。而治书御史阴弘智被处帜面刑官按照惯例问道有冤情否。阴弘智脸愤恨夭冤!有恨!”

    轰轰烈烈的一场叛乱闹剧随着几十颗人头落地于贞观十七年二月草草收场。

    李佑被处死后,在京的几位王子的表情不一。太子承乾面色如常,只是在无人的时候低声说“活该!”

    魏王泰听到后当着众人面挤出几滴眼泪。

    回到后宅后嘿嘿而笑道“如此蠢材!不死才怪!”

    吴王李恪却是轻叹一声,道“搞不清自己的位置啊!”想起当初麦仲肥的言语更加感激。

    晋王李治则难过了好几天。私下对身边人说“他怎么这么笨?死,的真是莫名奇妙

    四月,魏王泰的《扩地志》成书,泰献于太宗皇帝。太宗大悦道“这《括地志》编写得很不错!五百多卷的篇幅,全面叙述了本朝建国以来政区的建置、沿革,对各地山岳、河流、人物、风俗、物产等都作出了详细的介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很有文采,还有益于朝廷卓握各地的情况。”太宗一边翻书,一边满意地看着站立在下的魏王泰。高兴之余将东都洛阳的著名名胜洛水池封给他,成为著名的魏王堤。这样的特殊的待遇,诱发了太子李承乾的醋心,也让一些大臣不满。于是包括魏征在内的很多人都对李泰有怨言,在太宗皇帝面前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这太宗皇帝虽然英名盖世,但是在这件事上却很护犊子,太宗大怒。把一些大臣叫过来怒斥,说:我就是喜欢李泰!李泰是龙种,你们得尊重!搞得大家很无趣。

    李泰更是恃宠而骄,也想试试自己有多大的能力,顺便整整那帮和自己唱反调的大臣。私下见太宗皇帝哭诉“儿臣不知道为什么得罪了众大臣,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对待儿臣就像是对待空气一样,视而不见,如此轻贱儿臣是对父皇的大不敬,应该斥他们一下

    太宗皇帝最是听不得儿子的哭诉,大怒(又见大怒,看来太宗皇帝有脑血栓的前兆)把三品以上的官员召集来,满脸怒气地责问道:“隋文帝的时候,朝中一品以下的官员经常被亲王折辱。那不都是天子的儿子吗?隋文帝的儿子敢那样,联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只是联对儿子管教得比较严格,他们才收敛自己。听说你们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轻视诸王,如果联纵容他们,你们还不是要受辱吗?”

    房玄龄等人看到太宗如此生气,都吓出一身冷汗。不禁诚惶诚恐。连忙跪下谢罪(哎!人老三不怪:贪财、怕死、不瞌睡)。大家都明白太宗是为了魏王,别的人他不会生这么大的气。

    只有魏徵,并不谢罪,正色说道:“臣以为当今群臣,一定没有敢于轻视魏王的。”众人都心中一紧,魏徵不仅要进谏,还直接将魏王提了出来。

    “以礼来说,陛下的朝臣和陛下的儿子是平等的。《春秋》上说,周王属下的人员虽然地位微下,但班次却在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之官,比之周王属下人员地位要高,陛下对其应该尊敬礼遇。如果国家纲纪大坏,那不在谈论的范围内;现在圣明如陛下,魏王绝对没有折辱群臣的道理。隋文帝骄纵诸子,致使他们多有不遵礼仪的行为,最终使得家破人亡,又怎么值得效法呢?”

    太宗听了这番话,不由得转怒为喜,说:“说得句句在理,令人不得不服。联因为私爱而忘公义,刚才生气的时候,对自己的想法没有丝毫的怀疑,现在卑了玄成的话才明白联确实理屈啊。一国之君发言岂能那么轻易,要三思才是。”

    众人称道:“陛下圣明!”可是所有人都明白,魏王的问题岂是仅仅在乎礼节班次等表面形式呢。

    凡天下事,无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兄弟相毒的痛苦与无奈,谁能比太宗皇帝体会更深。可是他却没有发觉,自己的偏爱正把儿子们引上一条不堪回首的争权之路。

    而李泰知道此事的结局后暗暗痛恨魏征。但魏征其人一来自己品行端方,二来深得太宗宠信。想要整治魏征他李泰还没那个能力。

    而太子承乾对魏王李泰的这种咄咄逼人的手法却无可奈何。只能哭诉于母亲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也没办法,太宗皇帝太宠溺李泰,长孙氏也规劝了无数次,但根本没效果。只能无关痛痒地宽慰李承乾。

    而承乾太子却误会了母亲认为母亲和父亲一样都偏向李泰。本来太子在太宗皇帝不在长安时监国听断国事,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受到群臣的称赞,但是由于太宗皇帝过分宠溺李泰,令太子份外不满。再加上误会母亲后,李承乾认为自己这个太子位置已经难保,又被皇叔汉王李元昌盅惑。开始破罐子破摔起来。

    逐渐地太宗皇帝也发现了一些端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