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混初唐_第169章太宗皇帝之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章太宗皇帝之死 (第2/3页)

期。可是权力总是带有很强的排他性的,李治就算再老实巴交…蕊乏帝,舅甥!间因此产生的矛盾需要有个人来调解,揽的长孙无忌必然会招致他人的嫉恨,谗言在所难免。而权力核心的稳定一旦遭到破坏,后面的事儿可就很难说了,所以才给了褚遂良这样一个,沟通桥梁的职司。

    将自己的身后事情安排完成后,这位把前朝遗留下来的资产完整整合后,妥善运作并使其大幅增值,利造出“贞观之治”的大唐最高领导人。太宗皇帝李世民带着无限的遗憾永久地闭上了他那双细长的眼睛,享年五十二岁。

    对于贞观之治这一段,有人对它顶礼膜拜,无比推崇;有人对它嗤之以鼻,认为吹嘘的成分过多。但是不管怎样,我们看到的不可磨灭的事实是: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支撑着这个庞大国家一次又一次的光荣远征。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龟兹一片接一片的土地陆续成为了大唐的领土,李靖、李勋等人的名字永远在大漠与戈壁间回”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政治家的气度,更是表达出了对整个华夏对自身文化的先进性的自信与海纳百川般的包容。也正因为有他的存在,其他人的形象也一并变得鲜活且生动,可以说他的识人善用当可谓前无古人,文武群臣在他的调度下,发挥出了最大的能力,使国家机器就像是一座时钟一样精密的运行。

    贞观年间这么多次的东征西讨,却并未对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实在是难能可贵。在前方将士们跃马扬刀的时候,国内的百姓们仍然在有条不紊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仿佛战争与己无关,种田的读书的做买卖的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所以说,除了政治上提供的良好的环境外,也正是因为百姓们的安居乐业,这个国家才能够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而这也是贞观之治产生的主要原因。

    太子李治攥着已经冰冷并逐渐僵硬的太宗皇帝的手,放声大哭,此时的李治心中充满了恐惧与迷茫,这个像一座大山一样可以依靠的父亲就这样离他而去了。李治转头对长孙无忌嘶声喊道“舅舅!父皇走了!父皇走了啊!”看着永久闭上眼睛的妹夫兼挚友,长孙无忌同样是泪流满面,多年的政治生涯让他始终保持着大脑的清醒。听到李治的嘶喊后,长孙无忌向前把还在哭嚎的李治抱住。

    母亲以亡。如今父亲也离他而去,他的亲人只有眼前这个微胖的舅舅了。李治转身抱住长孙无忌的脖子,趴在长孙无忌的肩膀上,哭的肝肠寸断。

    长孙无忌任冉外甥哭了一会后,咖因着嗓子问接下来需要如何处置。此时的李治那里还有什么主意,就剩导气的份了。长孙无忌明白这样可不行,李治现在已经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了,再这样哭下去,身体绝对受不了,必须把他的思路引开。

    长孙无忌放开搂着李治的双手,把李治轻轻推离自己身体后厉声说道“陛下把江山社稷和你李家宗庙都交到了你的手上,上为天下,下为你李氏一脉负责才是你最重要的事,你再看看你的样子,怎能像个平民百姓一样只知道哭泣呢!陛下泉下有知也会为你感到羞愧!”

    本来已经已经哭的有气无力的李治,抬起已经如同两个桃一样的眼睛看着面容严厉的长孙无忌,才想起自己已经是皇帝了这个严肃的问题。沙哑着嗓子低声对长孙无忌说道“谢谢舅舅点醒,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看着这个没有了任何主意的外甥,韧无忌暗自叹息一声道“这里是行宫,陛下驾崩的消息暂时还不能公布,我与遂良在此支应,殿下马上带领东宫宿卫们暗带陛下灵柜启程赶往皇宫,接手皇宫里的一切事务。”

    第二天李治带着隐藏在御马车撵当中的太宗皇帝的灵柜在东宫宿卫们和全部随行禁军的护送下返回长安城。一切仪式和制度都和太宗皇帝活着的时候一样。

    而在太子车撵里的李治,心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作为太宗皇帝的儿子他现在满怀悲伤,作为即将成为这个强大国家的领导人他心里又有着畏惧和自豪。自己能象父亲一样管理好这个国家吗?能够继续这个国家的荣耀和辉煌吗?

    心里多种滋味纠结在一起的李治隔着车上薄薄的纱窗看着周围熟悉的一草一木,责任感油然而生。慢慢地自信心开始凝聚起来,我一定能够把父皇交在我手上的国家管理好。我身边还有好多人,只要按照父皇所说的学会看人、用人这个御人之道,我李治一样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安全回到皇宫的李治将太宗皇帝灵柜安置在两仪殿内,看着太宗皇帝的灵柜,忍不住又是泪流满面,默默在心里说道“父皇但请放心,儿臣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擦干眼泪李治转身走出太极殿。

    来到宁心宫中的李治立刻命所有太zigong宿卫头领集合,全面接管皇宫内卫,有马上命令左庶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