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第3/3页)
的具体数额。这张表格送到尹凡手上,尹凡仔细将它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发现许多根本不敢想像能招引到投资客商的单位竟也赫赫然榜上有名。比如县幼儿园,与深圳市的某家企业签署了吸引该企业来县开办一家玩具厂的协议;而县文联居然也能让一家香港的注册企业来本地创办一个投资五百万的作家创作基地…看着这张表格,尹凡心里涌起一阵惭愧。自己前一段时间替县里忙着跑高等级公路的事,招商引资的事情完全放在脑后去了,一点没有顾及。后来尽管知道,那张表上的数额大多是不真实的,可当时尹凡却不敢那样去想,因为毕竟所有那些“表上有名”的项目,都是有正式协议书的,而且那些协议书的复印件也都上报给招商引资办公室了,否则,办公室不可能将这些单位列入完成(或部分完成)计划的名单之中。要说当时尹凡心里一点疑虑也没有当然也不对,尹凡看见幼儿园的那个项目,心里曾这样一动:在东阳县办玩具厂,仅东阳县能有多少销路?如果说外运销售的话,这儿的交通条件并不大好,那条高等级公路即使现在开始修建,也得等到一年之后才能通车使用。深圳人能有那么长的耐性等待这条路修好了再来收益吗?至于那个什么作家创作基地,要花500万来建设,港商将来难道靠卖作家的稿子回收投资吗?不过,反过来一想,自己凭什么怀疑别人?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机遇与巧合无所不在,什么样的事不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不可能出现?不能因为自己是县委副书记,是领导,自己都没能完成任务就怀疑别人缺少这个能耐!他深入地反省自己:自己之所以那样投入地替县里跑“路”的事,虽说是出于工作责任心,潜意识里或许未必没有这样一个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件事来逃避另一件事,也即逃避招商引资的责任。招商引资,要在过去来想像,觉得是一件那样难的事。俗话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自己并没有在东阳看见所谓的梧桐树,那么所谓金凤凰会平白无故地飞到这儿来吗?别人凭什么要向你东阳——从具体任务的角度讲就是你尹凡投资呢?别人口袋里的钱是能够轻易蒙来的吗?但是,面对着那张表格,他又不能不否定自己的“不正确想法”了: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缺乏经济头脑和经济眼光,才看不到东阳县其实已经是一棵梧桐树?东阳这块处女地,有眼光的人一眼就能发现它的潜在价值,他们能从它不起眼的地方看见财富正从这块贫穷的地方的某个角落“咕嘟咕嘟”往外冒,他们的“法眼”和“法力”是自己这样的书生绝对不能想像的,也绝对不能媲美的! 对于县委班子成员的招商引资工作,翟燕青只是在班子会议上进行了大体的通报,大多数班子成员都多多少少有了成效,没有取得丝毫进展的当然不只尹凡一个,但也为数不多。翟燕青当然没有批评尹凡,反而在会上将尹凡大大表扬了一番,说他作为上级下来挂职的同志,为东阳县的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可贵精神、他的出色才能已经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了出来,作为东阳县的主要负责人,我向他表示真诚的感谢!以后,要将尹凡同志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原原本本、完完全全反映到他的工作单位,也即市委组织部去。我们希望以后市委派干部下来锻炼,就要派尹凡同志这样的云云。翟燕青的这番表扬,让尹凡又是自得,又有些惴惴不安。他觉得,这条路,从它本身的实际来讲,就应该从东阳县经过,不过是被人横生枝节而导致了一场意外的风波。现在它的线路重新确定下来,不过是回到一种常识和常理的轨道上来了而已,这应当看做是时代进步使然,这里面体现了长官意志消退,科学精神发展的社会风貌和客观规律,当然也和上上下下的同志共同努力做工作有关。至于我个人,实际上能起到多少作用呢?不过代表县里跑了几趟路罢了。这样一想,他心里又闪现出另外一个问题:他发现自己“躲避”招商引资的潜意识后其实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一个意识,就是对东阳县这场招商引资“运动”的根本性怀疑。尹凡回想起自己当初曾经算过一笔帐:东阳县一年招商引资的计划是50亿,河阳其它县要都照此计划的话就得七、八百个亿,全省都这样制定计划,那不得招到六、七千个亿才能达标?全国呢?全国两千多个县,那就得达到一、二十万个亿的天文数字了。世界上哪来这么多钱供你招商引资啊?何况从经济和地理条件来讲,东阳县的条件相对还算差的。所以,这简直就有点不可思议嘛。现在,面对各个单位和个人正式上报的、有合同或协议作为依据的数字,这种自己认为“不可思议”的奇迹竟然正在发生!既然别人都能够贯彻县委决议,在招商引资方面做出实际成效,自己如果仅以困难甚至怀疑的态度对待之,那就太说不过去了。翟书记如此大力地表扬自己在公路方面做的工作,这里面多少还包括自己来自市委组织部这样一个因素,这一点你想否认也是否认不了的。领导的表扬和关心,应当成为自己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才行,既然当初自己和大家一样领受了招商引资的任务,那么就不能一味躲避,而必须承当起来。于是,如何完成或者说去尽力“破解”这一难题,尹凡不得不摆上个人的“议事日程”认真来斟酌和考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