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战争_第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6/8页)

夫特再和他对视的时候,可能会不大自然。他注意着考夫特的动静,却发现考夫特早已下车,钻进轿车右边的行李箱里,正撅着屁股帮大伙卸行李呢。

    留学生旅行团预计在圣彼得堡逗留五天。这次安排参观的项目很多,冬宫夏宫叶卡契琳娜宫乌苏波夫宫,宫殿比比皆是;喀山教堂圣依萨教堂复活教堂海军教堂,教堂琳琅满目,到处都是金碧辉煌,好像圣彼得堡就是宫殿和教堂的国度。另有十二月党人广场,涅瓦大桥等等,大街广场,宫殿内外,随处可见雕塑壁画,满街流淌的都是艺术,看得留学生们尤其是中国留学生们眼花缭乱。圣彼得堡很少有现代时尚建筑,城内城外还有不少城堡庄园,就是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穿越岁月的隧道,传递着俄罗斯人的艺术献身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才华,也包括战争艺术才华。

    在参观涅瓦河畔的炮兵纪念馆的过程中,留学生们自动按照国籍或者洲际分成各个团伙,各取所需地浏览。岑立昊和孔宪政等人由纪念馆负责人巴列耶夫少校陪同,只看了半个展厅,就有些目瞪口呆的感觉,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样式的火炮,大的小的,单管的多管的,人工扛的马车拉的,尤其是那几门制造于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的套炮,大小共十二门,最大的内径50厘米,炮身长十余米,巴列耶夫少校介绍说,这门火炮投入战争的时候最大射程为17公里左右,而且精度较好,这就不能不让岑立昊等中国军官愕然了——

    17公里!

    16世纪!

    除了大口径火炮,纪念馆里还陈列了几尊样式古怪的小炮,一律紫铜铸造,造型考究,玲珑可爱,古怪就古怪在口径上。中国军官们从来就没有见过非圆形火炮口径,而这几门炮的口径偏偏没有一个是圆的,有菱形的,有椭圆形的,有枣核形的,还有长方形的,五花八门,闻所未闻,这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巴列耶夫少校是一个退役军官,很高兴地接待了这批外国留学生,说起话来,红红的酒糟鼻子上面的两只小眼睛溢满了笑意,让人觉得十分可爱。巴列耶夫少校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他所掌管的这些战争艺术品,末了还带有感激和讨好的口吻说“你们中国了不起,是你们的祖先发明了火药,给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动力,才制造出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艺术品?岑立昊心想,这可是用来杀伤和摧毁的啊,他太清楚这种艺术品的功能了,也包括那几门看起来小巧可爱、上面还镌有圣母画像的小炮,当初制造他的时候,可不是打算放到今天来供人观赏的。

    就在这时候,考夫特像幽灵一样出现了,考夫特似乎一直就跟在中国留学生的附近的某个角落,一直不动声色的观察和研究中国研究生的反应。考夫特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给别的国家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岑立昊先生,你是不是感到遗憾?”

    岑立昊怔了一下,旋即回答:“那时候还没有知识产权这一说,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那就只好资源共享了。人类文化遗产,是整个人类的嘛,这一点我们想得开。”

    考夫特说“此时此刻,我想岑立昊先生一定会同我一样想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在16世纪中期,在西方军事文化高度发展的时候,作为有着四大发明和孙子兵法的古老的东方军事文化圣地,贵国的军事家们在干什么?”

    尽管已经听出了考夫特话里的轻蔑和挑衅意味,但岑立昊还是大度一笑,不紧不慢地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6世纪中叶,中国的戚继光将军正在东南沿海指挥海防作战,而且创建了中国的第一支炮兵部队。”

    考夫特说“是的,历史确实如此,那时候戚继光将军已经有了十数门佛朗机火炮。如果从那时候算起,现在已经将近五百年过去了,贵国在军事科技和兵器建设上,同发达国家实在差距太大了。你不觉得这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吗?”

    岑立昊笑笑问道“考夫特将军这是同情我们吗?那非常没有必要。事实证明,尽管我们中国军事科技发展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我们中国是最宽阔的战场,耗时最长,牺牲最大,投入的人力财力最多,从而为整个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应该说,贵国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能够在和平的阳光下发展军事科技、心安理得地研究军事高科技,这其中就有我们中国人民做出的努力。这一点,考夫特将军不会有异议吧?”

    考夫特的表情有点难堪,不自然地笑笑说“岑立昊先生说得很好。是这样的。但是,我认为,善良和牺牲并不意味着胜利。在军官的辞典里,实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请相信我的看法是善意的。”

    岑立昊说“谢谢考夫特将军的提醒,同时我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也向考夫特将军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尽管我们存在着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不会去干涉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权,但是如果战争找上门来,不管我们目前的实力如何,我们都是不会屈服的。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不希望同考夫特将军交手,但是考夫特将军,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把我们两个人同时放到地狱里,谁能活着走出来,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我不能活着走出来,那么我们两个人谁也别想活着走出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鱼死网破,考夫特将军不会没有听说过吧?”

    考夫特的脸色顿时黯淡下来,勉强地扯动嘴角,被动地笑了一下说“这个词汇可以用另一个词汇来解释,同归于尽。”

    五

    以后岑立昊反思,那天在圣彼得堡同考夫特那一番唇枪舌剑是不是多余了,是不是自己疑神疑鬼了,是不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尤其是鱼死网破同归于尽之类的话,说得有点过,有点像赌气,还有点像泼皮无赖破罐子破摔,显得很没有风度。

    反思的最终结果是否认。他觉得他是对的。尽管考夫特表现得文质彬彬,但是他毕竟是军人,军人看问题必然要站在军人的角度,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信仰的军人站在一起,一句话不说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