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二章尾声 (第2/3页)
,像那田中的农夫、山上的樵子,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在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平静静的。” 小香点点头,忽又问道:“那些人似乎并不快乐?” 丁鹏叹了口气道:“矛盾之处就在此。我们视平静为乐,他们却羡慕我们此刻的怒马香车。这世上的苦与乐是很难说的,所以我必须出去,把那些可能来破坏我生活的人找到,先把他们打倒下去,那样至少就有一段时间的平静了。” “只是一段时间?” “是的,一入江湖就永无宁日,最多只有一段时间而已。等另一批新的风云人物出来,又会为了同样的原因来找我的。” 小香也不禁一声叹息。只有青青,她的神情十分平静,似乎什么都没想,什么都没听,只低头注视着丁鹏身边摇篮中熟睡的婴儿,仿佛那寸是她所有的世界与一切。 车子忽而停了下来,丁鹏没有下车,只是问道:“阿古,什么事?” 阿古没有回答。丁鹏撩起车窗,但见阿古跪在地上,面前吊着一个老人的尸体,铜衣铜甲,那人是铜驼。 铜驼是被一根绳子绑起来,再吊在树上的。阿古哭得很伤心,虽然没有声音,却成串往下抛泪珠。 丁鹏也下了车,慢慢地走到树前,把铜驼放了下来,解开绳子,铜驼的身子散成了两片。 他是被刀劈成两片的。青青与小香也下来了,默默地跪在尸体前。 只有丁鹏还在仔细地看着尸休,片刻后他才宣布道:“是柳若松下的手。” 青青一怔道:“爷,你没有弄错吗?” “我想不会。这一刀劈得如此之准,深得其中诀窍。现在活在世上的人,只有两个人能劈得这么准,一个是我,一个是他,因为只有我们两人才是得到真传。” “柳若松已能到了跟爷一样的境界了?” “没有,他还差得远。我如出手,铜驼活着也逃不过这一刀,他却只能在死的铜驼身上留下这一刀。” “他是先害死了铜叔叔再下手的?” “是的。铜驼真正的死因是中毒,他是被毒死的,所以尸体上没有血。” “为了什么呢?” “自然是为了夺取那柄刀。” 青青等了半天才问道:“孩子呢?” “孩子没有死,柳若松不会做这种傻事。留下孩子,还可以用来威胁我。” 阿古站了起来,朝丁鹏比了一下手。丁鹏一叹道:“你放心,我一定不会放过他的,但是报仇的工作却不用你去做。柳若松手中有了那柄神刀,就不是你能对敌的。” 阿古还要比手势。丁鹏道:“把铜驼抬起来,放到车上去,然后我们找他去。” 阿古抱起铜驼,而且还用绳子捆好。丁鹏抱起车中的孩子道:“走吧,我知道前面五十里处有座庙宇,把铜驼在庙中先安置下来。” 小香要过去接他手中的孩子。丁鹏道:“我来好了,这一路上颇多凶险,你的功力只有自保,无力照顾一个孩子的。” 小香果然退后了,她知道自己的本事,如果路上遇到了攻击,她的确没有能力去保护一个孩子的。 在他们步行到慈云寺的路上,他们一共遇到了七处拦截的人。 那都是一些不出名的江湖人,然而武功却高得出奇,动手的时候一哄而上,而且也不按什么江湖规矩,刀剑暗器齐来。 他们只有五个人,其中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孩子,不但帮不上忙,还要牵住一个人。 幸好丁鹏自己抱住了他的儿子,他只用一只手握着那柄价值连城的木刀。 然而这些人却大部分是倒在他的木刀之下。 阿古的长鞭也杀死了几个,可是他自己却负了伤,左臂被打断了骨头,那是被一把厚背刀砍的。 他的一身气功已经到了刀枪不入的境界,可是那砍伤他的无名汉子却只砍了一刀。 就只一刀,却使他痛彻心脾。他听见了自己的骨折声,也听见了对方的骨折声,那是他的长鞭卷住了对方的颈子,活生生地将颈骨勒碎的声音。 慈云寺的老方丈是丁鹏知交,他收下了丁鹏所捐赠的大批香资,也答应了收殓铜驼的工作,然后口念佛号,送他们上了车子。 因为他从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了nongnong的杀气。 阿古还在询示去向,丁鹏却坚决地道:“上神剑山庄去。” 小香道:“为什么要上神剑山庄呢?” 丁鹏道:“因为我有预感,大家一定会在神剑山庄集合的。” 小香没有多问,她知道这位主人在近两年来的成就,虽然没有做什么事,却已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 丁鹏的预感似乎没有错,在往神剑山庄的途中,他们遇见了不少的江湖人,都走着同一条路,却没有人来惹他们了。 那七阵搏杀,使得他们都寒了胆。 丁鹏到达神剑山庄时,已经晚了一步,那几的搏杀已近尾声。 他们在乱尸堆中找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太太,青青哭叫了一声:“奶奶…” 老太太咽了一口气:“你们终于来了,丁鹏的刀怎么到了柳若松的手中去呢?” 青青只摘要地把事情说了一遍。老太太安慰地又吁了口气:“那真谢谢你,丁鹏,谢谢你把一个孩子分给我们。” 丁鹏也屈下了一条腿:“这是应该的。” 老夫人道:“孩子落在他们手中,一定要找回来的,那柄刀就不要了也罢。要回孩子了,就上那个地方去,那儿还有二十个人。这是本教所留的唯一弟子了,等孩子长成了,再叫他夺回神刀,重振魔教。刀在柳若松手中,成就也有限,二十年后,孩子一定可以击败他,就让他风光二十年吧。” 丁鹏道:“不行!我一天都不能放过他。” 老夫人道:“柳若松虽然可杀,却替本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