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1/3页)
第十章 一个月后,希林政局丕变。 原先于朝廷中权倾一方的兰台令自中央被调派地方,任一品巡察使,御赐尚方宝剑,享有先斩后奏之权力。 有人说,此乃代表女王巡察四方,为至高无上之荣耀。 也有人说,此为明升暗贬之举,女王将兰台令逐出中央,目的在削减其逐渐壮大的势力。 无论如何,少了无名这头精明冷厉的“狼王”,中央朝廷之情势大见缓和,官员谈笑风生,不再人人自危。 当然,这其中也有感到不满的人士,但他们不动声色地蝥伏,伺机而动。 如此经过一月,这日,天候冰凉,冷风瑟瑟,颇有入冬之寒意,暮色降了,四方宫门正准备关闭,忽地有使者快马加鞭奔来,要求面见圣上。 无名叛乱了! 这消息,由地方传回中央,如野火燎原,不到一个时辰,便传遍宫廷上下,权贵大臣一时都不敢相信。 奇怪的是,素来处事明快果断的女王此刻却毫无动静,既不召见群臣,也不与心腹密议,听说她接到奏书后,便一个人关进御书房里,屏退左右,不许任何人打扰。 没有人知道她怎么了,这使得朝廷更加人心惶惶,纷扰不安—— *** 御书房内,清幽冷寂,铜炉里烧着薰香,淡淡地缭绕一室。 但真雅嗅到的不是清香,而是一股风雨欲来的悚栗之味。她握着地方官吏奉上的奏摺,里头还夹着一纸檄文,是那名官吏所抄录的,据说是由无名亲自执笔的”讨伐女王檄书” 文章写得洋洋洒洒,细数他起兵声讨的缘由,并一一条列女王的罪状。 真雅细读他条列的罪状,主要有三大点: 其一、趁乱窃国,不忠不义。这是说当年她父亲靖平王便是以卑鄙的手段窃夺王位,如今由他这位申允太子的血脉来为亲生父亲讨回公道,实属名正言顺。 其二、独揽王权,蔑视贵族。自她登基后,为求集中王权,以各种方式明里暗里打击贵族势力,倒行逆施之举,令人发指! 其三、宠幸私臣,秽乱朝纲。暗示她私宠某臣,造成兵部势力于朝廷内独大,国家军权落入一氏一族手中。百姓安危堪虑。 “写得很好,写得真好。”真雅低语,眼眸酸涩,目光迷离。 好的不在于他的文笔,而在于他所指出的罪状,巧妙地避开她的政绩,由继承王统的正当与否切入,并且煽动贵族对她的不满,如此一来,即便他们不与他联合,也很有可能袖手旁观,坐视他起兵兴乱,给予她这个”自以为是”的女王重重一击。 扁看这篇檄文,便知他对国内政局自有一番透澈的观察,容或理由有些牵强,但绝对懂得煽惑人心,看来确是有备而来。 只是,会有多少人响应他呢? 朝中亲近他的大臣,以及那些对她改革税制不满的大小斌族,他们都会与他站在同一边吗? 此次叛变,她或能清楚地辨明,谁野心勃勃,谁密谋叛逆,谁对她这个女王心存不服。 她能知道,谁对她是真心地付出忠诚,谁只是敷衍虚伪。 最重要的,她能看清他… *** “你终究还是决定这么做吗?”她喃喃,心痛着,孕育已久的泪一滴滴坠落,湿透了奏书,墨黑的字迹晕开,模糊了。 她模糊地看着那模糊的白纸黑字,试着从那文字里看透他的心,他究竟想些什么,欲做些什么? “你真的要…这样对我吗?” 叛变!多么强烈的字眼,多么令她惊惧的行动! 她颤栗着,泪水如潮流溢,自从坐上王座那天起,她便告诫自己,从此以后,她不会哭泣,她会坚强,坚强地守着这孤寂的王座。 身为王,便注定了孤独,而以红妆之身成王,更加凄清寂寞。 多少男人等着看她笑话,他们怀疑她纤细的肩膀是否能撑起这个国家,暗地里等着她由云端坠落。 而她战战兢兢,七年来,不敢有一日偷懒,勤奋诚恳,为家国百姓奋斗。 她做的还不够多吗?不够好吗? “无名,无名…”她声声呼唤,心碎的、旁惶的,多想见他啊!见到他,问他一声,他的心意究竟如何? 他怨她吗?恨她吗?这檄文上的字字句句,是对她最严厉的指责吗? “我不想你恨我…”她哽咽着,终于忍不住哭了,细微的啜泣声,每一声都是强忍,每一声都不敢有蚕屈。 她不委屈,只是有点遗憾,为何这条路,非得走得如此孤单?为何她身边,不能有心爱的人相陪? 为什么? “有句话,我一直想跟你说,却总是不能…”她抽噎着,泪珠如流星纷然飞坠,心口痛得难以呼吸。“我爱你,我是爱你的,真的很爱你…”这话,她还有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