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番外温柔 (第4/5页)
屋内静了静,阿庄的声音若无其事,却在赞同表弟:“嗯,我也不想一个人去锦州。” “就是,阿庄哥哥,你别去锦州…” 原来是这个缘故,江载初静静站在窗下,一时间心神起伏,忽听屋内少年的声音十分警惕:“什么人在外边?” 韩东澜拉着表弟的手一同走了出来,见是皇帝,颇有些惊讶:“姑父,怎么是你?” 江载初若无其事地往屋内走:“看看你们这两日的功课做得如何。” 两个孩子立刻有些心虚,只见江载初在里屋坐下来,笑道:“阿恒,今日你将陆学士气得不轻?” 阿恒往表兄身后躲了躲,只拿一直眼睛瞄着父亲。 江载初倒也没责怪他们,又略略问了几句话,对阿庄说:“你姑母蒸了些糖糕,知道你爱吃,一会儿你去看看她。” 阿庄还没说话,阿恒已经挤出来,一脸期待道:“我也要去看娘亲。” 江载初似笑非笑地扔了一本书出来:“你娘亲说了,背出来这本《策论》,才能去看她。” 阿恒:“…”矾山以南是个山谷,谷内是白墙黑瓦的一座别院,看着并不起眼,唯一可取之处大约是三两只桃花探出来,带着几分温柔地写意,令人觉得这主人该是风雅之人。 里边的屋子造得疏落而别致,穿过前厅,已能听到潺潺流水声。 后庭的水是从矾山上引下的活泉,池水中植满青荷,此刻未到盛开季节,之间嫩绿圆叶,一朵朵漂浮在清水上,很是稚趣可爱。水中央却是一个琉璃亭,夏日将琉璃窗推开,挂上竹帘,风声细细,十分凉快。冬日则在中间生起暖炉,烘焙清酒,亦是畅快。 韩维桑如今便住在此处,皇帝第一次带着她来的时候,见到这水榭,不由笑道:“此处甚佳。” “你没来过吗?”韩维桑也喜欢此处巧思,不由笑道“怎么也是第一次见到的样子?” 江载初默然不语,只是走过九曲回桥,同她在琉璃亭坐下,方才道:“千年就造好了,却是第一次来。” “为何?你不喜欢吗?” 江载初轻叹一声,望向竹帘之外“这里的每一处,皆是按着你喜欢的样子造的,可你又不在,我来又有什么意思?” “好吧,以后我便住在这里。”她去握他的手,放在自己脸颊上“每日等你下朝。” 江载初仔细想了想,不由得向往道:“若是普通人家,家中丈夫外出挣钱,每日回到家中,见妻子一直等着他,心中可有多快活。” “你羡慕他们,可他们却也羡慕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享尽齐人之福。”韩维桑微微出神道“可见人心皆是不满足的。” “谁说的?如今我心满意足得很。”江载初笑着搂过她“只恨不得阿恒快些成年,将来天下交给他,咱们就住在这里,老得走不动了,每日盼着他和阿庄能回来看一看。” 韩东澜骑着快马一路从花树下穿过,待到勒定马匹之时,身上肩上,皆落满了深浅不一的花瓣。他翻身下马,随手将马缰扔给侍从,整了整衣冠,方才进入院落。 姑姑正坐在水榭的榻边,手中拿了一卷书,看得十分认真。 他不由想起幼时姑姑教自己识字,为了一个“鹅”字争论不休。 真是奇怪,明明小时候许多记忆都消失,唯有这件事,记得这样清楚。 “阿庄来了?”韩维桑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在身边坐下“擦擦汗。” “姑父说今日下午还有朝议,晚些过来。”阿庄伸手捡起一块热糕放进嘴里,笑道“姑姑,阿恒说给他带一份过去。” 韩维桑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也不说话,等他吃完,方道:“阿庄,今年几岁?” “十四。”韩东澜心中一紧,不由得望向姑姑。 “十四岁…”韩维桑一手托着腮,眼睛轻轻眯起来,不知想起了什么“我在十四岁的时候,整日在侯府闯祸,是大哥明里暗里帮着我,才没被阿爹禁足。” 韩东澜对父亲的记忆着实不多,低声笑道:“所以后来我一直闯祸,是姑姑明里暗里帮着我。” “唔,大约是我带着你出去闯祸比较多。”韩维桑淡淡道“从小到大,你都是个好孩子。” 韩东澜眼神微微闪烁,低下了头。 “姑姑在你四岁的时候离开了锦州。后来的每一天,我都在想念那里。玉池街上的小食,城外的野杏林,和每年上元节的烟花…那时你还那样小,我总是想,若是大哥还在,或是阿爹还在,也不用我这样辛苦。”韩维桑抬起头,看着侄儿有些不安的脸,轻声道“韩东澜,你跪下。” 韩东澜起身在她身前跪下,低头道:“姑姑,是阿庄不孝,让你这般辛苦。” “韩东澜,今日让你跪在这里,并不是因为姑姑曾经做过些什么,吃过什么苦。而是你身为洮侯,打算为你的臣民做些什么?”她的声音渐转严厉“如今只是背几本书,练几套剑法,你就觉得是让你在吃苦?!” 韩东澜闻言抬了抬头,嘴唇动了动,良久,还是委屈地说:“我不是怕苦才不练剑,不背书…”他的眼中已经有了泪水,却强忍着没有滚落下来“我只是怕回到那里,就又见不到你了…” 韩维桑怔了怔,看着他倔强的小脸,拼命想要忍住眼泪的表情,忽然觉得心酸。 他才十四岁啊…韩维桑的表情渐渐变得柔和,轻声道:“年底,你姑父还是会送你回锦州,那里终究是我们韩家的故土。” 韩东澜眼神一黯,低声恳求道:“姑姑…” “姑姑知道你舍不得。”她终究还是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