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松竹梅楼 (第2/3页)
,让孩子拿了一块糠饼子,在街上追来追去,一边追一边骂孩子嘴馋,把家都给吃穷了。“真的是一个怪人。”“是很怪。”“他们花的是官银。”“你见过?”“是松竹梅帐房的老先生说的。”“官银是不是只有官家能花?”“那还用问。” “你看他们是官?”“不是知府,也是知州。”“知州不行,起码是尚书。”“怕不是王爷,侯爷…”“我看不像!”“为什么?”“王爷侯爷哪有他那么落拓,面上丝毫不带大福大贵之相。”“怎么没有,你看得出?”“是张铁嘴说的。” 张铁嘴是天齐庙前的算命先生,曾经当面拜过一个私访的大官,那大官给了他五两银子。“那就不是官爷。” 人们对这对丑夫俊妇又羡慕,又嫉妒,美人明珠兼得,这个丑家伙! “大牛为什么不上去?”有人问。 大牛力大如牛,专爱干些坑蒙抢骗的勾当,是城里的大煞星。 “怎么投去?昨天晚上就去了,一进门就自己跌下楼来,摔断了三根肋骨,正在家中上药呢。” “候三呢?”侯三是有点名气的窃儿,曾经一纵身就跳过官衙的屋脊。 “侯三中邪了。上了楼就挣拽不动,半个时辰才透过气来,吓得裤档都湿了。” “那对夫妇晚上不睡?” “不!侯三说过,他们睡得很香,那个丑八怪鼾声很响,就算抬下床来,也不会知道。” 有人原来想过:假如那吕珠子… 有人原来想过:假如那个美人… 现在,已经没人想了,大牛和侯三都不行,只怕没人能行了。 松竹梅酒楼的老板亲自端茶送菜,已经忙了三天,还在忙。 老板是个中年人,一人们称他梅三爷,究竟叫什么,却没有人知道。 酒楼来的是五湖四海客,当然也有断翅的,有人断翅的时候。人们就看见了海三爷。 梅三爷姓梅。却从来与霉气无缘,他会很客气地摆酒设宴,请那些断翅的人去交个朋友。 梅三爷交了不少朋友,人人保证今后决不,却不是梅三爷的金面值钱:是那些朋友的翅断了。 四只翅,至少断了两只。 梅三爷为丑夫俊妇端菜,却不见有人断翅,岂不是怪事。 从今天起,梅三爷的身后又多了个伙计,一个手脚很利落的伙计,帮着他送了一次水。 只有一次。 夜色又笼罩了松竹梅酒楼。 楼下已经没有那么多人围观了,他们想够了,也看够了,唉声叹气地回家去了。 丑夫俊妇仿佛很开心。弹着一具古琴,在赏月。 月偏了,人也就睡着了。细心人会发现,俊妇的玉掌指着那串夜明珠。 梁上伏着一个人,是店里那名手脚利落的新伙计,已经伏了很久。他并不动手。因为他的手已经不能动,只要一动,身上的力便会无形无影的消失,软坍在梁上。 丑夫忽然一翻身,压住了俊妇,伸手搔向她的腋窝,俊妇咯咯一笑,忙不迭的抽手回护。 梁上人一跃而起,摘下了那串夜明珠。 丑夫坐了起来,笑道:“老贼,你要留下点东西才好。” 老贼也笑了,做贼本不该笑,尤其是让人捉住了的时候。 老贼道:“你花费的本钱太大了。” 丑夫道:“不下金饵,怎么钓金鳌。” 老贼道:“你是个肯下本的人。” 丑夫道:“的确。” 老贼道:“你舍得?” 丑夫道:“本来就不是我的。” 老贼道:“我是不是已经得手?” 五夫道:“好象是。” 老贼道:“你希望我留下什么?” 丑夫道:“留下一句话。” 一句话换一串明珠,比什么都合算。那老贼却把夜明珠扔上床去,叫道:“我不知道。” 丑夫道:“不是现在说。” 老贼道:“什么时候?” 丑夫道:“当你知道的时候。” 老贼道:“还有?” 丑夫道:“墨梅全席,你请客。” 老贼乐道:“好小子,有你的。你算准了我会来?” 丑夫道:“我知道天偷老祖有唯一的徒弟,这个徒弟白天是松竹梅的老板,我故意花官银,很像个赃官,贼能不动心?贼徒弟不行,自然会请出贼师父。” 老贼原来是天偷老祖。 老板已经送来墨梅全席。 天偷老祖听完封龙飙的一个故事。就走了,这个故事是鱼目混珠,鱼目混进珍珠里,让人真假难辨的那个故事。 江湖正道武林是江湖武皇的最好隐身处,这个地方越好,就越安全。 天偷老祖要去珍珠里挑出那颗鱼目。 所以,他走了。 荆山六傻听说封庄主失踪,也疯了似地闯出山庄。 ——赞皇山武林联盟大会将于中秋召开,各派掌门共邀封龙飙卦会主持,眼下已派出一流弟子寻访江湖。 武盟大会由千好万好好好叟首倡,各大门派附议,报名者甚众,其中有个叫“黑白剑” 的门派报名。这个门派从来没人听说过。 “黑白剑”白天黑日门之剑正是黑白双色的,封龙飙心念一动。 宫怜怜问着:“哥哥,我们怎么办?” 封龙飙道:“走!” 宫怜怜道:“去哪?” 封龙飙道:“赞皇山。” 宫怜传道:“那…燕jiejie他们…?” 封龙飙道:“如果是你,会怎样?” 宫怜怜道:“寻上赞皇山,可是…” 封龙飙道:“假如她们出了意外,制住她的人又会怎样?”宫怜怜道:“要挟你。” 封龙飙道:“怎么要挟?” 官怜怜道:“带往赞皇山,在最有利的时机,给你致命一击。” 马车来了,是个很阔的马车。 封龙飙和宫怜怜不能在闹市就腾空展步,他们不想骇世惊俗。车夫是个老头子,抽着旱烟袋,春夏秋冬都披着破棉袄的老头子。 老头子老,他的马却不老,是两匹日行千里的良驹,毛色好,脚力快,奔驰起来像两只大鸟,足不沾地。 车厢里,又宽敞又舒服,绝不会颠簸,因为车夫很有经验。 他的经验不止是赶车,还知道怎么做会让人喜欢,像这对少年夫妇就不喜欢人惊扰。 老车夫靠在车棚前,屁股有意无意地压住了车帘。这样,车跑得再快,风刮得再大,车帘也不会掀起。 再好的马也要吃点草料。于是,车停了,赶车的老头子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