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2/3页)
拉萨两个字该作圣地解释,他是西藏的首邑,也就是从前吐蕃国的逻婆,也叫逻些,位置很难得,恰在于广润平野,四周望得见的全是戴雪高峰,人烟尚称稠密,商业颇为繁盛热闹。 人们居住普通都是石板屋或者碉房,碉房不一定高两三层或者六七层,但屋顶总是扁平的,这是比较有点办法的人的住宅,当然也有支架黑帐蓬过日子的牧人或商人。 达赖喇嘛的官殿叫布达拉官,在街西一个大丘陵,高入云汉,像个十三层的宝塔,形式极其雄壮丽都。 珠大爷进了城先到这地方转了一转,他想找个汉人问讯,牵看马来回转。 面前人来人往都很忙,好像就没有留得住片刻听他说话的脚色,彷徨四顾,暮色将沉,心里不由不有些着急。 蓦然有个约莫十三四岁的瘦长小孩子,舞着翩翩大袖奔过他身边,迅速的塞进他手里一个纸团儿。 大爷微微一怔,飘目望那小孩子牵着一匹黑马挤在人丛回头送笑。 大爷算证实了人家并没有弄错,这才赶紧打开纸团儿看,看里头写着两行小字:“近郊甘丹大寺靠近黑色蕃帐蓬,有人抱病垂危,可用海容老人保命护心丹急救之,其家孝女喜桑精通汉语可与一谈,夜得确息,朝即启程,勿得痴恋。同路人留言。” 大爷看了不免又发一怔。 他想:同路人可别就是那个带珠献佛的穷汉?…好,我必须找他讨教两手,…想着把纸团儿藏入怀里。 抬头看那小孩子还在前面走,他想追上他,小孩子忽然跳上马摇手示意。 黑马前头慢步走,大爷骏马后面远远地跟,出了城小孩子夹马疾驰,大爷这才跨上雕鞍蹑踪紧追。 说是甘丹大寺靠近,其实离寺还很远。 天刚刚黑,模糊望见前面黑帐篷,小孩子驻马等待珠爷赶到,伸手指一指,撮口吹起一声长哨,猛可里拨转马头,泼风似的顷刻跑得无影无踪。 纪珠又发一阵怔,他就猜想不到马上要发生什么事? 好在艺高人胆大,到底他还是下了马,步步留心照小孩于指点的蕃帐蓬走去。 走到帐门口,里面出来一位姑娘,珠爷虽则眼力强,却也没看清楚她的模样儿,手中马缰已被接了去。 清脆的,带些儿悲哀成份的一句京调儿:“爷,您请进…” 她和马转帐后消失了。 大爷满腹狐疑,态度却还镇定,脱下头上雪笠儿抖掉雪花,拍一拍两边臂膀,从容伸手挑开皮帘子,慢慢的低头钻入帐里。 眼前烛光微弱,炉火熊熊,一阵阵怪味扑鼻,一阵阵热气腾腾,是兽粪作薪细细添,是酥油茶铛中初沸。 可是大爷对此一点儿不感兴趣,他瞠目直视趴伏地下偏袒右肩的一个中年汉子,背上长个碗大疔疮,污紫旁溢,颜色显然不对。 大爷挨近前再端详了一下,霍地屈下一条腿托起病人手,凝神静气把脉,把过脉口里喃啼自语:“脉若续丝,魂游墟墓…至多还有四个时辰的命。” 猛的站起来,那位姑娘可就跪在他面前,长发披肩,眼泪莹莹,美得像一支破绽的水仙花。 大爷并不细看她,冲口说:“给我包囊…” 他忘记了那些包囊有的相当重。 姑娘道:“回爷的话,都搬进来了。” 翻身指住火炉旁。 大爷上且刻过去打开包袱,拿出一只药瓶,拔去木塞子,倒颗黄豆般大赤红药丸握在掌中放下药瓶回头问:“昏迷多少时候?” 姑娘道:“两日夜…水浆不入…” 她滴下眼泪。 大爷说:“姑娘请起,病的是什么人?多大年纪?平常体力很好…”姑娘道:“请叫我一声桑喜,病的是我父亲,四十一岁,平日打猎为生,体力非常好。” 她爬起来一旁侍立。 大爷点点头,把掌中的药丸放到短几上一只空盘子里,说:“请放心,明早还你一个好的人。现在请你给我准备几件东西,一杯清水,一只大碗,一把钳子,一个碗大的铁箍儿,一柄汤匙,最好要银的。” 姑娘道;“银汤匙恰有一把,铁钳子有,铁箍儿恐怕没有,雪化的水行不行?” 边说边去替人家装上药瓶的塞子。 纪珠道:“我想铁条总不会没有吧?” 姑娘道:“这倒有。” 纪珠道:“找一支来,不要太粗。” 姑娘立刻找到一支像通条一般大的铁条,珠爷接过两手这么一扭,扭断一段拗个圆圈抛在火炉里去烧。 然后呀附姑娘把短几端近来排好应用家伙,笑笑道:“你有力气么?我抱病人坐起,只要你支住他…” 姑娘眨着眼只管打量着躺着盘子里两支雪花价白的匕首,大爷那边已脱去了身上长衣服,弯腰向前轻轻托起病人,姑娘这才赶紧跪下来帮忙。 纪珠跟随他爷爷玉翎雕和海容老人身边,下苦功精研两年医理,他的外科活人术相当高明。 他给病人灌下一颗保命护心丹阻挡毒气攻心,然后用钳子火炉里取出烧红的铁环,慢慢的给套在疽疮上,马上烧得皮rou唧唧作响,冒起绿烟,病人兀自没有一点声息,姑娘一颗头顶住病人胸膛,哭得如带雨梨花。 珠爷也急得满头大汗,索性扔去钳子,伸左手紧按铁环,他那洁白的长长指头竟是不怕烫,腾右手拿几上匕首贴着铁环边缘插下去。 打圈儿这么一转,再这么一捣一刮,换取银汤匙向疮里舀腐烂的败rou,一匙一匙倒入空碗里,顷刻舀出一满大碗。 放下汤匙再换那支干净匕首望血窟窿中刮,刮到骨头上吱吱叫,姑娘咬着嘴唇听,眼泪扑嗤嗤直落, 病人渐渐的发出呻吟声音,珠爷脸上微微露出笑容。 他扔掉匕首取下铁环,两手叉住病人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