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王_第十九章列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列阵 (第3/3页)

层,也就是司令部附近是全军总预备队。 张集飞快的走着,经过一门火炮后,很快便来到外围阵地。他猫腰钻进瞭望室,接过望远镜,打开了夜视功能。 敌人的先头部队并不多,拉得却很开,他们逆流而来,带着腾腾杀气,踏碎了水面上浮动的月光,在仅没过脚面的平缓溪流中象一群猎犬慢慢接近猎物。 “总司令。”第四分队长钻进瞭望室。 张集放下望远镜,向他点了点头,命令道:“等敌人进入射程就开火。第一轮让枪法准些的弟兄打,震震敌人。还有,节省点子弹。” “总司令,”四分队长对他的命令未置可否,反而劝道:“请回自己的指挥部。这里,不是您的地盘。” 张集微微一笑,拍了拍分队长的肩膀,说了句:“小心点。”便出了瞭望室,却没有回后营指挥部,而是转向了南翼阵地,阿昌的防区。 阿昌正在指挥士兵挖避弹坑,对于张集的到来,视若不见。 张集也不介意,就那么很随便的站在阿昌身边。 石墙阵地的南北两翼地势比中央低,都是乱石堆,对于防御炮袭有一点天然的优势,但是阿昌已经见识过敌人的空袭,相当恐怖,为了保证在敌人发起地面攻击时仍能有尽量多的有生力量坚守在第一线,挖掘避弹深坑是必须的,只不过这里***全是大石头块,想找块能够下得去铁锹的土壤比找个处女还难,所以挖掘进度并不理想。 张集递给阿昌一颗烟,自己也点了一支。 阿昌的老家在贵州边境,河边人,据说是苗族的一个分支,虽然他的祖父是汉人,但是从外貌上却看不到一点汉人的痕迹。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眼神凶悍,性格坚毅。如果说他的祖父确实给他留下了一点点遗传基因的话,那么这些基因全都在大脑里。于兴业对他的评价是:带兵冷酷而不失法度,作战凶猛却不失冷静,绝对的将才!他曾开玩笑说,如果不从军,阿昌也许会是个十分出色的猎手,或者,甚至有可能问鼎部落的首领。 “缅军展开地面进攻后,很可能会拿两翼做突破口。你和阿明的担子很重啊!”张集弹落一层烟灰,语重心长道。 “知道。”阿昌的回答冰冷而干脆。 张集收回了拍向阿昌肩头的手臂,尴尬的在空中划了半个圆,然后落在自己脑袋上“我去阿明那边看看,你,保重。”丢下这句话,张集转身走了。他并不奢望阿昌能够拥戴自己,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事,他唯一的希望是阿昌他们能顾全大局,不要意气用事,仅此而已。如果此战能侥幸成功,也许就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阿昌和阿明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走了实在可惜,不过想到了祖易,还有那个智计百出的张宇,他又欣然了。俗话说有失必有得,何况得还大于失呢。 张集并没有去阿明的阵地,准确的说当他刚刚走出阿昌的阵地后便被警卫员强拉硬拽回了指挥部,因为这时候,缅军的主力已经到了。 对于缅甸人的阵地战法,张集和十多位分队长在之前的几次会议中已经达成共识,他们完全承袭了西方人的作战习惯,即先依靠飞机大炮以强大火力最大幅度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然后才出动地面部队,收拾残局。虽然这样做会消耗相当多的MONEY,但是却可以最小程度地减少自己的伤亡。不要奢望敌人会象古代骑士一样进行正面对决,尽管敌人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因为在现代战争中,骑士已经变成了猪头的代名词,只不过前者象征着愚蠢,而后者则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当然,在这场拼命砸钱的游戏中,缅甸人似乎没有西方人来得坚决,甚至在攻打腊摩山的最后一次进攻中,竟完全依靠士兵来冲锋。如果当时不是腊摩山的守军已撤离的话,缅军的伤亡恐怕会相当惨重。曾经有个别分队长乐观的分析,缅军的炮弹已经消耗光了。但是却招致了张集及绝大多数同僚的白眼。因为从布置这个诱杀掸帮自卫军的陷阱来看,缅军指挥官绝不是白痴,甚至相当高明,当时他之所以会那么做,只能有一个理由:保存实力。缅军已经跟掸帮自卫军纠缠了一天多的时间,此时,求战求胜心切,他们一定想利用各方面的绝对优势打一场高压速胜仗,因而不会等待天亮后的空投补给,因而他们肯定会为后续的战斗保留了相当数量的炮弹。而这也正是张集等人敢于一战的原因。 既然是保留,那么炮弹的数量就一定有限,打击力也一定有限,炮弹一旦消耗干净,敌人的最后一招还是要靠步兵来冲。这就足以令张集等人看到胜机。 张集刚刚回到指挥部,前沿阵地的方向便传来一连串清脆的点射枪声。 敌人试探进攻的小股部队在丢下了七八具尸体后,仓皇退回本阵。接着,探明火力点的缅军开始架炮,校位,几分钟后,一排炮弹尖啸着拉出一条条漂亮的火线冲膛而出。 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又到周末了。祝各位书友周末愉快! 另:这一战已逐渐进入高潮,后面的章节会越来越精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