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四章 (第8/9页)
出来挡驾,说主人有病,不能接见。 “我看看去!”立山不由分说,直闯上房,一面走,一面大喊:“文二哥,文二哥!” 到底都是内务府的人,而且立山平日也很够意思,文铦不能坚拒,更无从躲避,只得迎了出来,强笑着说:“你这会儿怎么有功夫来看我?” “特为来给二哥道恼!”说着深深一揖。 文铦确实有一肚子气恼,不敢恼慈禧太后,也不敢恼李莲英,原就牙痒痒地想在立山身上出一口气。谁知他不速而至,先就乱了自己的阵法,此刻再受他这一礼,真所谓“伸手不打笑面人”这份气恼,看来是只有闷在肚子里了。 “咳!”他长叹一声“我恼什么?只怨我的流年不如你。” “二哥跟我还分彼此吗?便宜不落外方,我替二哥先看着这个位子。等上头消一消气,想起二哥的好处来,那时候物归原主,我借此又混一重资格,就是沾二哥的光了!”文铦笑了“豫甫,你真行!”他说“就算是哄人的话,我也不能不信。” 就这立谈之顷,主人的敌意,不但消失无余,反将立山引为知心,延入书房,细诉肺腑。文铦相信立山不至于不够朋友挖他的根,但对李莲英颇感憾恨,认为他即使要帮立山,犯不着用这样的手段,当然这是他确信立山不会出卖朋友,拿他这番话去告诉李莲英,才敢于直言无隐。 立山自然只有安慰,说李莲英心中一定也存着歉意,将来自会设法补报。然后便跟文铦要人。这是很高明的一着,不独为了安抚文铦和他的那一帮人,而且也是收文铦的那一帮人为己所用。 在文铦,自是求之不得,毫无保留地将他在内务府的关系都交了出来。立山答应尽量照旧重用,但话中留下一个尾巴,如果李莲英有人交下来,又当别论。这是预备有所推托的话,然而也是老实话,文铦是可以体谅得到的。 立山离了文家,转道适园。他在车中寻思,醇王那里是非去不可的,说话可得当心,不能让醇王留下一个“蝉曳残声过别枝”的想法,以为我巴结上了李莲英。但也不宜泄露得太多,尤其是重修清漪园一事,既然慈禧太后有话,由她亲自跟醇王去说,更不能“泄漏天机” 打定了主意,琢磨措词,等想停当,车也停了。但见苍茫暮色中,适园灯火闪耀,舆从甚盛。立山心想来得不巧,正逢醇王宴客,却不知请的是那些人? 下车一问,才知道是宴请来京祝嘏的蒙古王公,此刻正在箭圃中张灯较射,回头还有摔角,由善扑营的高手与大汉壮士对垒。醇王府的侍卫劝立山在那里看个热闹。 “看热闹不必了。”立山说道“我只跟王爷说几句话。” 那些侍卫平日都得过立山的好处,当时便替他安排,先领到“抚松草堂”暂坐,然后为他到箭圃中去请醇王来相见。 醇王穿的是骑射用的行装,石青缎子的四开气袍,上套通称“黄马褂”的明黄色丝褂,束一条金黄带子,手里握着两枚练手劲、活骨节用的钢丸,盘弄得“嘎,嘎”地响,人未到,声音先到了。 他问的第一句话跟文铦几乎一样:“这会儿你怎么有功夫到我这儿来?” “特为来给王爷磕头。”说着,双膝跪倒,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这是干吗?无缘无故给我磕头。” “是谢王爷的栽培…。” “不,不!”醇王抢着说道:“你弄错了!我可不敢居功,调你到内务府,我事先根本不知道,上头也没有跟我提过。你该给皮硝李去道谢。” 立山心想,自己还真的来对了!听醇王话中的味道,大有酸意,岂可不赶紧消解? “是王爷的栽培,我自己的事,自己知道。”立山答道“蒙上头的恩典,调我到内务府,曾经跟李总管提过,问我怎么样?李总管回奏,立山是七爷赏识的人,不妨问问七爷的意思。上头就说,既是七爷赏识的人,一定错不了!无须再问了。王爷,您老请想,我这不是出于王爷的栽培?” 这套编出来的话,听得醇王胸中的疙瘩一消,大感欣慰“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儿!我倒不知道。”他说“你可好好儿巴结差使,别丢我的脸!” “是!”立山又说“这一调过去,当然要忙一点儿。不过,神机营的差使,求王爷可别撤我的。” “我撤你的差使干什么?不过,”醇王沉吟了一下“我想,你还是在海军衙门兼个差使的好。将来海军衙门跟内务府打交道,我就都交给你了。你看怎么样?” “全听王爷作主。我,反正只要能在王爷左右当差就是了。” “好吧!反正我也少不了你。明儿个再说。” “是!我跟王爷告假。”说着,立山便请了个安。 “你家总有些贺客,我不留你吃饭了。”说到这里,醇王喊道:“来啊!”等侍卫趋近,他才又对立山说:“今儿有烧烤全羊,我让他们去割半只,你带回去请客。” 于是立山又请安道谢。带着半只松枝烤的全羊,坐车回家。还有几个知交留在那里,商量着“叫条子”来分享王府的烧羊。邀的都是名震九城的“相公”潘祖荫所眷的朱莲芬,梅家景和堂的弟子,为李慈铭所倾倒的朱霞芬都来了。俊秀毕集“条子”中只有一个秦雅芬托病未到。大家都知道,他的“老斗”是张荫桓,奉派出使美国,海天万里之行在即,自然有诉不尽的离情别意。托病不到,未算意外。 转跟过了万寿,是该交罚款的最后期限了。文铦五万交得最早,是立山为了弥补他的丢官,替他代垫的。造办处六名司员中,文麟的父亲是现任内务府大臣师曾,不能不交罚款,否则会祸延老父,此外就只有一个英绶,老老实实交了三万银子。其余四个或者确有困难,无力筹措;或者心疼银子,要求宽限;再有的便是算盘打了又打,认为交进罚款,亦不见得官复原职,倒不如留着这三万银子,另作打点的好。甚至于有人公然扬言:这三万银子孝敬了李总管,不但顶戴可复,而且还能搞个好缺。既然如此,何苦那么傻! 这件事使得立山为难。不遵限去催,公事不好交代,依限去催,得罪了人,怕旁人不平,多加讥责。想来想去,只有跟李莲英去商量,打算着真不能过关时,自己赔垫,庶几公事私谊,两得兼顾。 赔垫的这笔钱,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愁不能在工程费内弥补,但传出去未免过于招摇,言官参上一本,说立山何来如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