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新希望 (第3/3页)
朗朗地读书声再次响起,发伯转身走进堂屋摆桌子准备上菜。今天是月半节,几个嫁出去的meimei一定会回娘家来。二妹三妹比大姐还要近一些,要在家忙些事情了才会来。 发伯不会着急,他慢慢等meimei们回来。可奶奶却有些沉不住气了,大半年没见到几个女儿,虽说嫁出去很多年,但还是很挂念她们。 正在出神,听到有人说话:“以前爬这条路好像没这么难,今天把爬得喘不动了!” 说话的是三妹,二妹紧跟在后面,她们约了一起上来。 奶奶听见女儿来了,赶紧迎出来。简短问候两句,径直走进火堂。七月的天气不用烤火,但在山里是一定要烧上的,火堂算是客厅,而没有火的火堂是不行的。 家里的一桌一椅两个女儿都清楚,不用谁请她们便会轻车熟路进来。 董蔓丢下手中的木炭,跑进屋里喊道:“二姨、三姨!” 冯雨沐也跟着跑进来,叫着:“二姑、三姑!” 冯雨瑶和乐西屁颠屁颠跑进来,却不认识这两个人是谁,要怎么叫。瑶妈对冯雨瑶说:“这两个是姑姑,和大姑姑一样!” 瑶妈指着二姑教冯雨瑶说:“叫二姑!”,冯雨瑶叫了。再指着三姑说:“叫三姑!”,冯雨瑶也跟着叫了。二姑三姑都夸冯雨瑶乖,三姑从口袋里掏了几个糖给四个孩子拿去分。 孩子们高兴地跑开,越小的越兴奋。 奶奶从三姑手里接过还只有三个月大的小外孙逗起来,这是三姑的第二个孩子,取名陶宇。她还有个大点的儿子,已经五岁了,今天没过来。 二姑注意到冯雨瑶的手有些异样,拉过来仔细看了看问瑶妈说:“她这手是怎么了?好像是被什么烧了?” 瑶妈怕别人先开了口说了实话,抢着说:“没事,前不久烫了一下。这都已经好了,没留下残疾!” 二姑很关心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听得出瑶妈的语气不想再往下说了,于是也就不再问。又拉着冯雨瑶的手仔细看了一阵,确定没什么大问题才放心。 发伯在堂屋里喊大伙儿吃饭。 奶奶对大家说:“走,吃饭去!随茶便饭,吃点!” 大伙儿都走到桌子边上,发伯这才发现少一条板凳。他不好意思地说:“孩子们拿出去上课了,我给忘记了没拿进来!” 板凳凑齐,大家陆续落座。孩子们基本都靠在mama身边,董蔓和姥姥坐上席;冯雨瑶在爸爸怀里,三姑抱着小女儿。还余下一个位置是靠近瑶妈的一个转角,冯雨沐和乐西都不愿意坐过去。 冯雨沐对乐西说:“你坐吧!” 二姑不明就里,她并不知道雨沐怕他mama。招呼两个孩子说:“来,来,来…,我们三个挤一条板凳,冯雨沐挨mama那头坐,那个孩子就坐中间。” 冯雨沐推一下乐西,抢在前面坐上板凳,高兴地说:“我坐中间,乐西坐那头。” 瑶妈将乐西搂起来放上板凳,明显感觉到了儿子对她有些疏远。三姑姑没觉得奇怪,男孩长到这么大都有叛离的表现。只有发伯和奶奶心里清楚,冯雨沐为什么会怕瑶妈到如此程度。 席间,发伯问了董蔓上学期考试成绩,对董蔓的分数很满意。由此,大家开始谈论小孩子读书的问题。在发伯四兄妹中,目前还只有大姑家董蔓上过学,接下来就应该是冯雨沐了,再就是二姑家刘兴,要等到陶宇和冯雨瑶上学还得三四年时间。 发伯对大伙儿说“我准备这学期开学就把冯雨沐送去读书,反正小学离得近接送也方便,再说了这么大个男孩子自己来回没有问题。二十几分钟路…” 大花山里有小学,就在后山,从冯家院子里出发,步行只要二十多分钟就到了。发伯年轻的时候曾在这所学校里教书,后来因为成绩优异才调到皇水的中学。 冯雨沐对上学非常期待,这样不仅可以少看到mama,还可以学到表姐拥有的那些知识,到那时候也可以回来耀武扬威,教教弟弟meimei们。听说自己要去上学,他这顿饭他吃得特别多,奶奶连声夸他好几次。 吃到最高兴时,冯雨沐对冯雨瑶说:“meimei,我上学了就回来教你,我已经认识拼音和数学了…” 在冯雨沐看来这拼音和数学大致应该是表姐刚才所教内容。 发伯轻声问道:“那你给meimei教什么呢?” 冯雨沐回忆刚才董蔓表姐教的拼音,但又记不完整了,努力重复着:“a…c…d…?a…c…e…?”,无法连贯起来的蹩脚拼音惹得哄堂大笑。 发伯静静看着冯雨沐说:“上学了可要好好学习,学不好回来可是要打屁股的!” 冯雨沐不怕爸爸所说的打,他知道这只是爸爸在提醒自己而已。他爽快地回答说:“我会好好学习,还要回来教meimei呢!” 冯雨瑶只知道哥哥在说她,但并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对于读书,冯雨瑶是不可能有概念的,自从瑶妈不再给雨瑶递奶嘴那天开始,她的兴趣就转移到哥哥丢弃不要的玩具上,或是某个人兜兜里的糖。 发伯是个知识分子,一直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的说法,在他眼里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他希望一双儿女能读上大学,同时也算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奶奶和发伯一样,期待着冯雨沐和冯雨瑶成材的那天能够早日到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