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筹建 (第4/5页)
家几个侄儿真过来,人少时间短还好,可以和林旭一盘炕上挤挤,若是真如她说那样,大点儿孩子都过来,再常住话,林旭那盘小炕别说挤不下,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到林旭读书学习。唉,还真是捉襟见肘啊。 这么一盘算,连房子都要建起几间来了。 邱晨收拾了碗筷,哄睡了阿福阿满。想了想,干脆抱了布匹纕子,把二魁媳妇送回了兰英家。这几天林家都会沸反盈天热闹非常。那个情况下,二魁媳妇一来没办法安心做活儿,二来万一磕了撞了,可就是大事儿了。还是让她自己家里安心做活儿,清净也安全。 送了二魁媳妇回来,邱晨就去收药,并将上一批罗布麻银钱兑付了。众人拿了沉甸甸银钱,自是欢喜不。 有几个妇人看到林家一片繁忙,主动留下来帮忙。该准备什么做什么,邱晨哪里知道,幸好有掌家多年周氏,熟练有度地一通安排,一群妇人都各自领了活计开始忙乎。 借桌椅板凳,借碗筷杯碟,借各种厨房用品…还有人用引子和面发面。后日开工,明天就得把馒头蒸好,而今天就要把面发上。 开工后,至少有一二十号壮劳力吃饭,干又是重体力劳动,每一顿每个人一斤馒头还不一定够呢,蒸馒头可是个极其艰巨任务。 周氏安排井井有条,邱晨看着自己根本插不上手,干脆搲了饲料去后院喂香獐子和几只母鸡。邱晨还算宽敞后院转悠着用步子丈量尺寸。 刚刚想到盖房子,她是真动了心。 之前总是顾虑动作太大,太暴发会引得人眼红嫉妒,再给他们一家下绊子。若是真能够把几个侄儿笼络到身边来,这个顾虑也就不担心了。如此琢磨起来,添人口盖房子竟是相得益彰事儿了。 照目前物价水准,她这次卖药所得一百二十两银子,起一个整齐二进院落也足够,但还是要照顾周围人目光,还是要量避免不必要麻烦,即使把几个侄儿都招揽来,林家还是不能随兴施为。另外,盖房起院墙之余,还要留出一部分银子做启动资金。云出来了,她准备再上一个制皂小作坊,制皂无论四季都能做,就不必如此依赖罗布麻茶了。这几天,送来罗布麻数量已经开始减少,可以想见,不多久,山上罗布麻采光了,炒制罗布麻茶事情恐怕就要停下,或者想办法去周边村子收购了。 于是,邱晨很做出决定--主屋和东厢房不动,而是贴着西院墙加盖三间西厢房。 不过,既然有了盖屋念头,这个院子各处建设就要有一个全局统筹规划。 这个当初林父圈下来院落不小,比之人口众多满囤家也丝毫不小,反而因为林家建房少,显得宽敞了。后院足有两三亩,之前只种了六七株果树。如今即使入住了香獐子、鸡只和马匹,却仍旧很宽敞。但邱晨设想二进院子,可没有给这些动物留地方,邱晨毕竟保留着现代生活习惯,让她和牲畜家禽混居一个院落,每天呼吸空气中都要充满着各种粪便、草料气味儿,她是绝对无法适应。而解决这种矛盾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仍旧像现这样,给家畜家禽们另辟一个独立院落,将鸡舍、香獐子圈舍和马厩都放里边… 她目光慢慢地越过低矮篱笆墙望向后边荒坡,眼睛不由一亮。这一片大概四五亩荒坡,地势平缓,土层厚,也没有高大树木需要砍伐,那些灌木荒草稍加清理,再平缓一下,就成了好宅基地。把原定院落后扩出去,就成了一个诸方面俱佳后院。 其实,她也可以暂时不动买地注意,但她建房计划并不会推迟太久,如今拉了院墙,到时候再推倒扩建,就太劳民伤财了。 打定主意,邱晨出了后院。 两套猪头、猪蹄儿等都洗净收拾好了,农家妇人们很少整治这些rou食,都没敢擅自动手。邱晨就把屋内屋外两口大锅同时生了火,首先把猪头猪蹄儿放屋内大锅里炖上。兰英三人则清洗起那两套猪下水。有了一次清洗经验,这一次收拾起来动作麻利了不少,很就先把心肝脾肺洗干净放进锅里汆了水,另一边肠肚之类也揉洗干净,同样汆过水,这才一起放入锅内,添足水,大火开始炖。 看看天色,已经临近傍晚,林旭应该很就下学了,邱晨就回屋给已经睡醒阿福收拾了衣衫,揣了三个十两银锭和几两零碎银子,和周氏、兰英打个招呼,领了两个孩子,挎了个小笎子,里边放了几尺青色细棉布尺头和两包点心,直奔村西私塾方向而去。 果如邱晨所料,母子三人半路迎上了放学林旭。 邱晨就将准备买下后边荒坡和前面洼地打算和林旭说了,买地建屋都是大事,大哥没了,大嫂却仍旧如此全心全意地为林家cao持,林旭只有感佩和欢喜,自然毫无意义地答应下来,伸手抱了阿福,又接了邱晨手上笎子,邱晨也把阿满抱了起来,一家四口相跟着,走进刘家岙村正刘玉贵家门。 刘玉贵,往上数四代和三奶奶一支是一家,不过三奶奶那一房是长房,村正一职一直那一支延续。但三爷爷壮年病逝时刘金才年幼,无法继承村正一职,于是,经过族老合议,就转到了刘玉贵这个三爷爷族弟头上。近二十年过去,当时年富力强刘玉贵也已经垂垂老矣,再过年就是七十岁高龄了。这个时代,四十岁就能当爷爷,七十岁连曾孙子都有了,真正是名副其实老人了。 原来村正职位交给刘玉贵时候,族老们还有一个附议,那就是等刘金才成年后,村正一职还要还回去。只不过,时间久了,刘玉贵村子里为人处事也算公正,倒是积累起不少威望,当年几个参加合议族老也日渐凋零,基本上都离了世,归还村正一职事就被搁置下来。随着年龄增长,刘玉贵每每总有些心虚,随着他精力日渐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