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亚樵与斧头帮 (第5/5页)
亲笔信持交常恒芳阅,常阅后,恐被逮捕,故意义愤填膺,说王亚樵不是人,太使我们讲话人为难,誓与绝交,正在吃饭时,将碗掼碎,表示深恨亚樵,戴见常情节出于至诚,亦一笑了之。后由胡抱一出面刊登启事于新、申两报,标题是“胡二问鼎”内容为:“你究怎办何去何从,早日决定,不要累及你一班人与你同受罪,火速登报复我,以免我们老朋友为你关心。”王知胡二向图做官发财,竟置不理,一走了之。 安排巧计出走,致信戴笠誓和蒋周旋到底 ?年秋,常凯申悬赏百万购王亚樵头,这样,王感到上海实不能再住下去,但是怎样走法,倒成一个问题,因各轮船码头及火车站,均有警务人员,持照片检查。那么将如何闯过这一关先是王亚樵拟乘日本轮船离沪,商请国民党中委陈中孚同日本领事馆交涉,化名王维新办理保险去香港。日领事熟知中国无王维新这样一个人物,必是王亚樵化名,因此转托陈中孚,说什么:“王亚樵轰炸白川大将,我国政府正在擒拿,如能诱王亚樵登我国海轮,保你做中国驻日大使。”陈中孚密告亚樵,日本海轮万万不能乘,再托上海华侨联合会会长许冀公,同英领事交涉,得英领事同意保险去香港,保险费一万元。8月中旬,亚樵化装码头工人,肩扛货件入轮船底层货舱,锁上舱门。旅客全部登船,特务持亚樵照片侦查,全船通舱、房舱、官舱逐一检查,却忽视了货舱,因此亚樵得以脱险,同船随行有戚皖白秘书,及郑抱真、许志远、蔡克强等。亚樵脱险前留书致戴笠。雨农老弟惠鉴:江浙战败偕君等去穗复命,尔后分道扬镳各奔东西,辗转十年。北站刺宋、庐山刺蒋,数案共发,当局震怒,悬赏百万购亚樵之首甚急。亚樵乃一介布衣寒士,辛亥以来以身许国,复兴中华。历受总理遗训,奔走国民革命致力北伐,生死早已置于度外,尔来数年,东倭日寇侵华紧逼,强占东北,入侵华北,大片国土沦没,民族危亡迫于眉睫。一二八淞沪抗敌军兴,亚樵附十九路军诸公骥尾,率义军抗日救亡,炸毙日倭侵沪大将白川,而执政当局久持不抵抗政策,迷恋内战,夙怨耿耿,限制国人抗日,遂有北站、庐山违命之举,君等钟爱亚樵,出面斡旋,约亚樵归顺当局,常老带转之事实难从命,君等所持者私义,亚樵所守者公义耳。亚樵与当局无归顺与否之存在,愿诸君代达,如执政当局苟能改变国策,从而停内战,释私怨,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亚樵当只身抵阙,负荆谢罪。亚樵何去何从在于当局,否则誓与周旋到底。悬首都门又何足惜。匆匆布达。亚樵书 联兵反蒋南京刺汪 王亚樵脱险至香港,旋与李济深、陈铭枢、萧佛成、胡汉民等各方反蒋人士晤面。声泪俱下,历述虎口余生,痛陈常凯申独裁专横,排斥异己;蒋、汪合流媚日卖国,热衷内战,屠杀抗日志士,誓与常凯申周旋到底。一时香港盛传:“王亚樵抵港哭诉。”王亚樵抵港,旋即奔走联络反蒋活动。不久秘密至福州,参与筹组福建人民政府。1933年6月18日,中国民权大同盟领导人杨杏佛先生惨遭特务杀害。亚樵悲痛不已,亲书挽词,隔海哭吊杏佛先生:滚滚洪涛,何处埋君骨!茫茫寰宇,哪里是吾家!是时特务四出寻觅亚樵踪迹,因此由秘书戚皖白持挽联跑到鼓狼屿邮寄上海杨先生治丧委员会,以惑戴笠。福建事变失败后,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王亚樵等寄居香港,一筹莫展,邀请西南政务委员会萧佛成到香港密议。由萧去广州联络陈济棠举广东兵力北伐讨蒋,陈济棠同意,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王亚樵等密去广州,再由政务委员会邀请广西李、白联合出兵,李、白拒绝,广东单独行动。集中广东兵力部署北伐讨蒋,命余汉谋率数万兵力先出韶关,举行“羊城誓师”王亚樵任特务团长(非军事组织,负责锄jianian及情报)。各报刊载“羊城誓师”轰动一时。常凯申调集大军进逼韶关,再派宋子文潜往韶关秘密以3000万元收买余汉谋,余汉谋叛变反戈回击,事出意外,广东无法支持,陈济棠被迫宣布下台。“羊城誓师”讨蒋又成泡影。广东失败,王亚樵、陈铭枢再度回香港。广西李、白图谋与蒋合作,西南反蒋力量基本解体。1935年,李济深、陈铭枢、王亚樵等人在香港密议,决定于国民党的四届六中全会锄杀常凯申、汪精卫。第一目标杀蒋,第二目标杀汪。王亚樵派华克之潜回南京主持,取得记者身份的孙凤鸣、张玉华、贺坡光三人具体执行。11月1日,孙凤鸣将手枪藏于照相机内,张玉华、贺坡光各怀炸弹进入中央大礼堂。开幕式后合影,汪精卫就坐前排,但不见常凯申,孙凤鸣便拔出手枪向汪连连射击,汪身中三弹。孙凤鸣被卫士击伤,后壮烈牺牲。1935年11月1日刺汪案发生后,常凯申得知同亚樵有关,极为恼怒,下令戴笠:“限期擒王亚樵归案”“捉不到活的也要打死”“否则再不要见我”藏笠派遣大批特务去香港,但毫无收获。 特务追踪,梧州遇难 特务陈亦川求赏向戴笠献计,自愿打进王亚樵内部,或擒或杀亚樵。戴笠命陈亦川隐其特务身份,秘密去港,但打不进去,陈亦川借与余亚农有一面之缘,又以同乡名义,并伪造石寅生推荐书信,接近余亚农畅谈反蒋救国。久之,陈亦川求余引见亚樵,认亚樵为师。陈参加外围活动,核心打不进去,亦见不到亚樵,但可接近一般人员。国民党政府行文到香港,与港督交涉将余立奎、胡大海、周世平等引渡到南京。李济深闲居祖籍广西梧州,李居住圩子距梧州市五六华里。1936年春末,亚樵偕郑抱真、许志远、余亚农、张献廷、蔡克强、王国屏等逃亡广西梧州,居住梧州市西江岸一幢房子,改名匡盈舒,跟随人员分住于梧州市。李济深即与李宗仁、白崇禧商谈,对王亚樵加以保护,由广西省政府每月拨给500元生活费。亚樵曾去南宁三次,见李宗仁、白崇禧,建议兴兵讨蒋,李、白拒绝。亚樵梧州寄迹,处于绝境,国土之大无立锥之地,拟出奔延安,特密派余亚农、张献廷前往延安与**接头。亚樵在困居梧州时作词一首,内有“闽海羊城兴义师”、“北顾延河非孤云”等句。戴笠到香港捉亚樵扑空,即召陈亦川问亚樵究竟又到哪里去了,陈亦川只知亚樵逃亡广西,具体下落不明,戴笠又陷于束手无策。余立奎被关押于南京,其小老婆余婉君住香港,亚樵按月给予生活费用,被特务陈亦川摸到。通过余婉君得知亚樵在梧州,并摸到了一切底细。戴笠命二等特务陈资平率王鲁翘、陈亦川等20余人,伪装经商,以汽油船来往于香港、梧州,寻踪行刺,终于在1936年12月20日晚上,王亚樵被刺身死,终年49岁。后由其老友郑抱真、其徒许志远,买棺收殓,安葬于梧州倪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