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5/12页)
,能够得到吗?老人道:更向上。苗公问:那么按察使呢?老人道:更向上。苗公惊异,再问:为将为相吗?老人答道:更向上。苗公发怒,说:将相更向上,难道能作天子?老人笑道: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苗公以为事属怪诞,惊出一头汗。 后来苗公果然出将入相,唐德宗驾崩,苗公以首辅居摄政三日,应了老人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预言。可见命皆前定,安知人间没有第二个苗公?"白衣道人修髯飘飘,风致潇洒,仿佛出世神仙。但他复述的这段轶事,以及他眼睛里偶尔闪出的寒光,令人想到山林深处目光鸷锐的鹰鹫,决非肯低伏人下、轻易认输之流。吕之悦暗暗点头。 陆健接下去说道:“讲起定数,我也想起一个故事。前朝崇祯末年,流寇势焰大张,烈皇日夜忧劳,曾令一心腹太监便装出宫,探听民间消息。路遇测字先生,太监出一友字请占卜吉凶,测字先生问占卜何事,答曰国事,先生道:不佳,反贼早出头了。太监急忙改口说:不是朋友之友,是有无之有。测字者皱眉道:更不佳,大明已去了一半了。太监再次改口:不是的,是申酉的酉。测字者长叹道:越发不佳。天子是至尊,至尊斩头截脚,还成什么体统?…”三人一起沉默下来,只听得松涛阵阵,涓涓泉在亭畔低吟,是不是明朝覆亡的往事使他们心有余痛,黯然神伤? 吕之悦打破沉默:“一亡一兴,虽说有天命,却也在人力。 兴亡之间,名将如云,才人辈出啊!”陆健和道士都不搭腔。后来陆健站起身,对另两人拱手一揖:“花谢花开,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得未足慕,失未足哀,得失在天,敬听天裁。"白衣道人也站起来,对陆健拱手笑道:“便是公孙子都听君此番话,躁进之心也当涣然冰释!"他顺着陆健的话题,高声吟唱着走出草亭:“上天生我,上天死我,一听于天,有何不可!"他反复吟着这四句,头也不回地自顾自去了。小道童紧跟在后,很快,师徒二人就消失在浓密的树荫山草之中,吟唱声越来越远,终于听不见了。 “文康!” “笑翁!” 陆健和吕之悦互相紧握双手,互相重新打量,象所有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既高兴又感慨。同春也连忙向陆先生拜谢当年相助之恩。吕之悦这才详细地知道了永平府圈地案的全部内情,嗟叹不已。他转而问道:“文康,这两年你怎么样了?江南狱事…”陆健苦笑:“我?仍然逃亡在外,藏匿山泽田野间!…” “你?…唉!赦书未得,我愧对老友啊!…”“此事非你力所能及啊!…江南十旧家之案已成大冤狱,陷入囹圄者何止百人,受牵连者也在千人以上。说十姓谋反,确属冤枉,只是…唉,也是十旧姓在前朝百年荣华显赫,为富不仁,民百姓恨之入骨,一旦改朝换代,诬告在所难免!…”陆健告诉吕之悦,因为他平日以信陵君自命,周济贫困,所以狱急之后,受惠之家多方保护他,使他逃过多次追捕。好在通缉他的布告只在江浙两省张贴,他躲来北方,反而比较安全。 “你就永远匿隐山泽,做亡命之徒?可惜了你的才学啊!"吕之悦问话中感叹很深。 “还谈什么才学!"陆健一声冷笑:“终日有如被猎犬追捕的野兔!只望老天开眼,昭雪冤狱吧!”“这要等到何年何月!"吕之悦紧皱眉头:“朝中就没有相知肯帮一把?当年你救助过那么多人!"陆健眉梢一动,沉吟片刻,又摇摇头:“年深日久,未必还记得我。”“是哪一位?"陆健凝视着吕之悦,确信这位一向慈和厚道的朋友不会有害人之心,便缓缓答道:“傅以渐。”“傅以渐?这可是个帮得上忙的人啊!去年八月,他已经拜内秘书院大学士了。你跟他交情深浅?”“这…很难说。只看他是否念及旧情了。"吕之悦见陆健不肯深谈,也就不再追问,想了想,说:“这样吧,尽老夫所能,助你一臂之力,务必使此冤情上达天听。不过我位居幕宾,终归成效有限。你再给傅以渐写封信,让这个小幺儿立即送往京师,多方使力,或许平反有望。”“好!"陆健虽在难中,仍不失他的豪爽气度,立刻向同春索取纸笔,就石桌写成一信。但交信给同春时他有些迟疑,仿佛不好出口。最终他还是嘱咐了一句:“此信必须交给傅大学士的王氏夫人,就说是夫人娘家的报安书。]吕之悦很高兴:“原来你与大学士夫人娘家有交情,这就更好了。听说傅大学士伉俪情笃,至今不曾置妾…同春,你今天就回京师送信,送罢信再回乡。”“好的!"同春知道了底细,回答很痛快。 吕之悦又问:“刚才那道人你早就认识?”“不,今天上山才遇到。仿佛有些才学,很是狂傲。攀谈之间,觉得他对我别有所图。”“你是指…图财?”“不。象是图无贝之才。他吟诗诵sao,几次试探我,很有网罗我的意思。你呢?也不单是来游山玩水吧?我看你倒想把道人连同我一起网罗了去,对不对?"吕之悦大笑道:“你这个鬼精灵,真正不减当年!…不过,你听我这老友几句忠告:大清社稷得之于流贼李自成,吊民伐罪,为大明雪了亡国之耻。历数前朝,得天下之正,可与汉高祖、明太祖媲美。所以明之旧臣仕清,也算不得叛逆。 皇上亲政以来,施仁政行王道,改征剿为招抚,各处逆命抗拒者渐次平定,足见海内人心厌乱求治。虽然云贵南明和东南郑成功时有动静,但强弩之末,终难有所成就。至于山野间盗贼横行,久乱之后在所难免。你亡命期间,可要看清情势、拿定心性,若真被逆人网罗了去,再要拔出来就不容易了!"陆健笑道:“放心。我一向并不热中,仕宦之情淡然如水,哪里有作乱的兴致。十多年,实在是乱够了!”“还有,你要尽早离开此处。我看那道人很怪…”吕之悦心里还挂着个张汉,生怕他得知陆健被追缉,告发上去,又要连累许多人。这话他不好出口。 最后,吕之悦把自己的盘缠分给陆健五十两银子,两人一揖而别。吕之悦上山,陆健下山,同春跟他一道走了。 张汉气喘吁吁地登上盘山,松林的浓密绿荫把烈日遮得一丝不透,空其中弥漫着松脂松花特有的清香。但这一切都不能使他摆脱忧郁,初上山时的愉快被无意撞上白衣道人的事完全破坏了。他见不得和尚、道士这些方外人。他记忆中最耻辱、最惨痛的一件事,就是因为相信一个道士的算命才造成的。 张汉本是浙江嘉兴府生员,原名吴自荣,在家乡颇有才子之名,可惜家仆如洗,总不能出头。顺治二年,他十七岁,决意趁鼎革之际上进,卖掉仅有的几亩薄田,奔赴京师。他认定京师是人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