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斗尺难量真君子 (第2/5页)
,小冤家,奴耐着性子等你这冤家回心转意也就是了。” 第二天,天一亮,那名叫娟娟的丑婢走过来,说是于老夫子有事要请文束玉过去一趟。 文束玉进人昨日那间竹屋时,屋中仅有于夫子一个人,文束玉问道:“还有一位呢!” 于夫子道:“监工去了,他是新宫工程总指挥,要管六百多个工人,难得有空待在屋子里。” 文束玉道:“他也是这儿的护法?” 于夫子道:“大概是的吧。不过此人在帮中据说职位并不高,他能获得监工位置,全由于那名什么玄玄手的推荐,玄玄手说他有综理事务之才,而依老朽看来,这不过是二人私交好,以及二人有着同样的…” 于夫子咳了一声没有再说下去,而文束玉也猛然想起这位工程总监面白无血,眼皮浮肿,与玄玄手的确是同为标准之色徒典型。 这时,那名丑婢亦因事走出竹屋,文束玉乃又问道:“夫子何事相召?” 于夫子抹了一把胡子,笑笑道:“昨夜老弟走了之后,老朽为新宫飞龙楼想到一则上联,却找不出适当的下联来,因此想请老弟过来参研一番,不知老弟能不能为老朽完成该联的另一半。” 文束玉忙答道:“不敢当,不过晚生颇想先欣赏一下夫子的上联佳句。” 于夫子道:“上联是:‘百尺迎仙开风月’。” 文束玉脱口道:“如配以‘八面望风断水云’夫子以为如何?” 于夫子怔了怔方才叫道:“好极了!” 于夫子叫出一声好极,忽然皱了皱眉头,一手抚胸,一面伸手去怀中摸出一只细颈药瓶,神色间似乎甚为痛苦,文柬王大惊道:“夫子怎么了?” 于夫子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他匆匆自瓶中倒出两颗褐色药丸,拿案头茶水服下,又停了片刻,这才嘘出一口大气道:“没有事了。” 文束玉迟疑地道:“夫子难道” 于夫子叹了口气道:“这就叫做‘久病成良医’。老朽在年轻时,由于攻读过度,忽然罹致一种逆气重症,每次病发,均有晕厥之虞,尔后,病情愈来愈恶化,终致群医束手,多谓无药可救,老朽在绝望之余,只有自将医书药经取来钻研,不意天无绝人之路,竟被老朽于古籍中发现一味古方可治此症,从此以后,老朽便对医药一道发生莫大兴趣。 老朽刚才服用者,名叫‘纯阳调气丹’;老朽便赖这种调气丹由不治之症活到今天八十有六!” 文束玉心中一动,接着道:“那么,夫子何不索性悬壶济世?” 于夫子摇摇头道:“不然…” 文束玉急忙道:“为什么?” 于夫子苦笑了一下道:“老朽为自救而攻医道,由于动机不同,常年探究者多为一般人公认之疑难绝症,对普通病症反而毫无所得,一旦悬壶,岂不误尽苍生?” 文束玉缓缓回头向外边看了一眼,他见附近再无他人,乃又转过脸来,以一种漫不经意的语气向于夫子说道:“可惜晚生认识夫子太迟…” 于夫子呆了一下道:“此话怎讲?” 文束玉叹了口气道:“晚生有位师兄,原有着一身上好的武功,后来忽遭仇家暗算,据说对方仅在他四肢部位分别扎了一针,我那师兄一身上好的武功便即失去,要是当时能遇上夫子,相信夫子也许能够…” 于夫子眼皮眨了眨,忽然问道:“这是多久的事?” 文束玉故意计算了一下道:“将近半年了。” 于夫子又道:“你那位师兄他人现在什么地方?” 文束玉又叹了口气道:“他因愧对师门,目下已不知流落何处,夫子您问这个,是不是说,假如找到了人,你真的能为他恢复功力?” 于夫子点点头,不胜惋惜地道:“可惜错过了机会。” 文束玉心头狂跳不止,忙问道:“要是当时遇上夫子,夫子准备怎样为他治疗?” 于夫子皱了皱眉头道:“这门功夫属于知难行易,摸不着窍门的,自然束手无策,同样的,假如洞悉个中奥妙,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文束玉露出好奇之色,眯眼道:“夫子能不能说得详细点?” 于夫子举起手中那只细颈药瓶道:“在原理上,受针之人的遭遇可说与老朽这种逆气症完全一样,脉脉岔道,真气反行。不过,两者的分别是,一届积郁成症,一届临时之人力拘迫,前者无法根治,而后者则甚易使其还原。 假如你那位师兄在此,他只要服下三颗老朽这种纯阳调气丹,然后在热水里泡上半个时辰,也就尽够了。” 文束玉伸手道:“那么,就请夫子将这种调气丹见赐三颗如何?” 于夫子甚为诧异道:“你要此药何用?” 文束玉解释道:“我们一些师兄弟,正在分头寻访我们那位大师兄的下落,如果有了这种纯阳调气丹,一旦找到了他的人,岂非马上就可以为他疗复?” 于夫子点点头道:“这倒是的…” 说着,拔开瓶塞,将三颗褐色纯阳调气丹倒在文束玉掌心上。 文束玉连忙称谢收起,心头止不住再度狂跳起来,就在这时候,那名丑婢突然推门而入。 丑婢进屋后,朝文束玉毫无表情地一甩头道:“解上护法请您过去一下。 文束玉复功心切,自收下三颗纯阳丹之后,实已巴不得早早离开,这时一听丑婢之言,立即起身向于夫子告辞道:“夫子再见。” 于夫子颔首道:“再见有空不妨常来走动。” 文束玉心中顿时生出一片依依难舍之感。 他还有机会再来走动么?这一再见,恐怕是永远难再相见的了。 俗语有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真是一点不错。 这么平凡的一名于夫子,不意最后却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昨日他若稍存轻视对方之心,试问,他会有今天这种收获吗? 文束玉心中充满了感激,但又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