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回壮志切民生事业千秋当从此 (第6/10页)
民,不许再有第二家存留,由他独吞而已。做了伙计的人本是合则留,不合则去;臣子好坏贤愚姑置不论,便在他那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再凭资历磨到老死,使千万才智之士消磨志气,受他牢笼而不自知之,也无法摆脱的历代愚民政策之下,做了他的官吏并非容易。虽然此举无谓,也是心身交瘁,并非不劳而获,为什么到了他这皇家那里,便要雨露雷霆均为恩泽?讨得他的欢喜,便是高官厚禄,不次之升,做了公侯将相,再把那一套抄了底方,又去压迫比他小的官吏和大多数人民。稍有不合,或是看见民生疾苦,说上几句公道话,犯了逆鳞,或是说错了一两句话,违背一点繁文缛节,再不喜新厌旧,看那奴才不大顺眼,立时便加惨杀,危及妻子,甚至连累无辜亲族一同遭殃。哪怕死得冤枉,不明不白,还认为是理所当然,违背君心,先是死有余辜,偶然事后想起杀得冤枉,问心不过,稍微加以昭雪,加点虚荣的封赠。死者何知?毫无所得。一班头脑冬烘的史家和许多捧臭脚的奴才,便认为是君圣臣贤,千秋佳话,一时称颂,侈为美谈,真个滑天下之大稽!从上到下,大家口是心非,一律混蛋。当皇帝的做了害人的大恶事,还要博得美名,固是便宜被他一人占尽,下面的臣民明知虚伪,还要歌功颂德,永无一人敢说一个不字。这还是人虽凶横残忍,稍微还能分辨善恶的暴君所为,如是那些人既凶横残忍而又愚昧无知、冥顽不灵的独夫,更连这套假面具都不会做。所以那些心里明白,名利之心较淡的才智杰出之士,明知这班读书做官的人,为了一点富贵功名,把整个心身送于别人,做那终身奴隶,实在蠢得可怜,这几千年相沿未改的帝王专政由来已久,积重难返,自己只管明白,无奈本身力量与必有的条件学识不够,不能联合人民将它除去,更无这大胆勇。本心不愿长期受人压迫凌辱,可是一为平民便受许多欺凌苦难,只得逃人深山去做自了汉,好歹落个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不问贫富劳逸,到底心身安泰,少受麻烦侮辱。所谓名缰利锁,红尘烦恼以及伴君如伴虎等传说,多是过来人的说法,而自古及今许多高人隐士,也多半是由此而来。明明深山荒野比城市中生活刻苦得多,就是风景多好,日用衣物也有许多不便,好些必需之品更非个人之力所能生产,为何人山惟恐不深,甚而避世若仇?是什原故呢?那一心向道,意志坚定,专一苦修,心神别有寄托的有道之士本是凤毛麟角,又当别论。同是一个人,苦乐劳逸反其道而行之,以独居深山,离群索居,形影相对为乐,哪有此理?假定没有暴君专政,人人安乐,各以才能劳力取其所得,事情一完,自在逍遥,各随性之所喜,没有欺凌压迫,不论城市山林全是乐土。就是性喜登临,那些名山胜景都成了大家暇时随意游赏之地,也不会老死深山不履尘世,专一度那凄凉寂寞的岁月了。因暴君专政,生杀由心,人的富贵穷苦只在他言语指顾之间,贫富贵贱自然不均。加上那些得意奴才和连带的亲友再一作威作福,鱼rou人民,善良的忍气吞声,受到苦痛剥削;好恶的和无业游民便想出种种方法猎取功名财富,巧取豪夺相习成风,上行下效无所不至,于是生出许多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看了皇帝的榜样,觉着所用的人也无异于自己的私产和人民奴隶。我是食君之禄,他也吃我的饭,照样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虽因皇帝没有公布随便杀人的条文,偶然打死几个家奴使女、佃工贫民,或是和皇帝强娶民间妇女、做他妃嫔宫人一样,霸占、强抢人民妻女,也都认为无什相干,成了家常便饭,不以为奇。即或苦主告到当官,被害的如是寻常人民,或是势力较小的对头,机缘凑巧,碰着清官,偶然也能得到一点公道;在他财势暴力、yin威之下,十有八九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能得到几个卖命钱和遮羞钱也就拉倒。否则,当此官贪吏酷之时,一人兴讼,全家失业,一人犯案,四邻不安。好了家产荡然,能保得本身算是便宜;一个不巧,对方来个斩草除根,便是家败人亡。被害的再要是他所用下人佃户,官府因自己也是这些地主恶霸一流人物,如与伸冤,无异助长刁风,心中先有主奴偏见,宁使死者含冤、生者被屈,决不帮助弱者。好了令主家给上几个臭钱,一个不好,对方财势再大一点,还要反咬一口,给被害人加上许多罪名,甚或处死,冤上加冤,屈上加屈。这等暴虐无理的现象,人民不能安生,日子一久自然激怒,发生民变,天下大乱。可是起因虽由于人民反抗暴政,将那暴君推倒,在积习相沿与为首的人功利自私、欲望无穷的传统恶习下,他也成了帝王,大众人民夺回来的天下,仍归少数人霸占了去。此时民心厌乱,能得稍安于愿已足,自然无事。而这换汤不换药的帝王君主和他手下同党,大都起自民间,知道一点民间情况,只管争权夺利,自私念重,还能稍微顾全一点大局,好些事虽是假仁假义,肯做总比不做的好。而每一代中,也必有几个来自田野、关心民众的大臣,虽无久远之计,到底还能相安些时。可是开业的君王年老必死,第二代出生年早,那些老人也未死尽,还能照样抄方,做将下去。以后便是生长深宫,与人民天地分隔,全凭左右爪牙cao纵诱惑,于是一代不如一代,骄奢yin扶,无所不为,不残民以逞便算明君。像唐玄宗开元中年,只管宠信杨妃和杨国忠、李林甫那样jianian臣,日夜荒yin,穷奢极欲,当渔阳鼙鼓未动以前,人民仗着年景好,家有盖藏,不致当时穷苦流离,也算是个好的。所以每一朝代在君王统治之下,从来少有四五十年太平岁月。宋仁宗有何过人之处?只为心有主见,不听妇人女子和太监的话,不大兴土木、劳役人民,也不好大喜功,稳稳当当做了数十年天子,人民便真个当他祖宗一样看待,死后举国同哀,出于本心。可见人民欲望真个有限,只要不侵害他们,能使安居乐业,便自感激不尽。像宋人所做“桑麻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醒,春风吹泪过昭陵”这首诗,表面好似歌颂两个君王的恩德入人之深,实在是对那许多历代暴君的一种讥刺。可见好皇帝难得,连那守成的令主,数千年来都没有几个好的。你想,每过数十年必有一场大乱,当时起事人因为领导不良,或是暴力强大、爪牙太凶,抵敌不过,真为民变民怒,受不住痛苦起而抗拒,却是一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