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_卷五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五十七 (第4/5页)

疑谓非真,未是所以速清方难也。”不从。琰得诏,谓刘勔诈造, 果不敢降。攻战经时,久乃归顺。

    先徐州刺史薛安都据彭城反,后遣使归顺。泰始二年冬,遣张永率军迎之。兴 宗曰:“安都遣使归顺,此诚不虚。今宜抚之以和,即安所莅,不过须单使及咫尺 书耳。若以重兵迎之,势必疑惧,或能招引北虏,为患不测。叛臣衅重,必宜翦戮, 则比者所宥,亦已弘矣。况安都外据强地,密迩边关,考之国计,忧宜驯养。如其 遂叛,将生旰食之忧。彭城险固,兵强将勇,围之既难,攻不可拔,疆塞之虞,二 三宜虑,臣为朝廷忧之。”时张永已行,不见从。安都闻大军过淮,婴城自守,要 取索虏。永战大败,又值寒雪,死者十八九,遂失淮北四州。其先见如此。初,永 败问至,上在乾明殿,先召司徒建安王休仁,又召兴宗,谓休仁曰:“吾惭蔡仆射。” 以败书示兴宗,曰:“我愧卿。”

    三年春,出为使持节、都督郢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 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初, 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 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竟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郢 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在任三年,迁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加 散骑常侍,寻领兵置佐,加都督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诸军事,给鼓 吹一部。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又幸臣近习,参半宫省,封略山湖,妨民害治。 兴宗皆以法绳之。会土全实,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桡乱在所,大为民 患,子息滋长,督责无穷。兴宗悉启罢省。又陈原诸逋负,解遣杂役,并见从。三 吴旧有乡射礼,久不复修,兴宗行之,礼仪甚整。先是元嘉中,羊玄保为郡,亦行 乡射。

    太宗崩,兴宗与尚书令袁粲、右仆射褚渊、中领军刘勔、镇军将军沈攸之同被 顾命。以兴宗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荆州刺史,加班剑二十人,常侍如故。被征还都。时右军将军王道隆任参 内政,权重一时,蹑履到前,不敢就席,良久方去,竟不呼坐。元嘉初,中书舍人 秋当诣太子詹事王昙首,不敢坐。其后中书舍人王弘为太祖所爱遇,上谓曰:“卿 欲作士人,得就王球坐,乃当判耳。殷、刘并杂,无所知也。若往诣球,可称旨就 席。”球举扇曰:“若不得尔。”弘还,依事启闻,帝曰:“我便无如此何。”五 十年中,有此三事。道隆等以兴宗强正,不欲使拥兵上流,改为中书监、左光禄大 夫,开府仪同三司、常侍如故,固辞不拜。

    兴宗幼立风概,家行尤谨,奉宗姑,事寡嫂,养孤兄子,有闻于世。太子左率 王锡妻范,聪明妇人也,有才藻学见,与锡弟僧达书,诘让之曰:“昔谢太傅奉嫂 王夫人如慈母,今蔡兴宗亦有恭和之称。”其为世所重如此。妻刘氏早卒,一女甚 幼,外甥袁顗始生彖而妻刘氏亦亡。兴宗姊,即顗母也,一孙一侄,躬自抚养,年 齿相比,欲为婚姻,每见兴宗,辄言此意。

    大明初,诏兴宗女与南平王敬猷婚,兴宗以姊生平之怀,屡经陈启,答曰: “卿诸人欲各行己意,则国家何由得婚?且姊言岂是不可违之处邪?”旧意既乖, 彖亦他娶。其后彖家好不终,顗又祸败,彖等沦废当时,孤微理尽。敬猷遇害,兴 宗女无子嫠居,名门高胄,多欲结姻,明帝亦敕适谢氏,兴宗并不许,以女适彖。 北地傅隆与廓相善,兴宗修父友敬。

    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遗令薄葬,奏还封爵。追赠后授,子景玄固辞不 受,又奏还封,表疏十余上,见许。诏曰:“景玄表如此。故散骑常侍、中书监、 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乐安县开国伯兴宗,忠恪立朝,谋猷宣著,往属时难, 勋亮帷幄,锡珪分壤,实允通诰。而恳诚慊诉,备彰存没,廉概素情,有洁声轨。 景玄固陈先志,良以恻然。虽彝典宜全,而哀款难夺,可特申不瞑之请,永矜克让 之风。”初,兴宗为郢州府参军,彭城颜敬以式卜曰:“亥年当作公,官有大字者, 不可受也。”及有开府之授,而太岁在亥,果薨于光禄大夫之号焉。文集传于世。

    景玄雅有父风,为中书郎,晋陵太守,太尉从事中郎。升明末卒。

    史臣曰:世重清谈,士推素论,蔡廓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 格皆出其下。及其固辞铨衡,耻为志屈,岂不知选录同体,义无偏断乎!良以主暗 时难,不欲居通塞之任也。远矣哉!

    部分译文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曾祖父蔡谟,是晋朝的司徒。祖父蔡系,是抚军长史。父亲蔡綝,是司徒左西属。

    蔡廓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依礼而行。刚开始他当着作佐郎。当时桓玄辅佐晋朝,打算恢复rou刑。蔡廓上书说:“建立政治设立刑法,宣明政治,必须因时制宜,恩威并施。统一法令防止人们的邪恶欲望,教令舆论约束人们的怠慢,施恩惠给人民,降下惩罚以建立威权,和风细雨,人民温和而恬淡。胆小怕事的人,听说法条而警戒自己。虽然文雅朴实循环交错,但这些法规是不改变的。古人设立rou刑,是从圣明的皇帝时代开始的。大概古时候民风淳朴而谨慎,法条明白,所以投机的心理便收回了,在此上处以犯人死刑,那么亡命之徒也会改正缺点。所以当时慢慢天下太平,达到无为境界。而世纪末时代风俗虚伪残酷,法令繁多,营利取巧的心思越来越多,畏惧的心理越来越少,即使终生不停地要他服艰苦的劳役,也不能遏制他们的jianian诈的企图,况且像在脸上刻字、割掉鼻子之类的刑罚,怎么能让他们改恶从善。徒然听到在残酷刑法中的呻吟声,但对当时的政治并无帮助。至于砍去犯人的脑袋,确实是有不能原谅的罪行。而有些不是亲手杀人的人,也被判处死刑,轻罪和重罪同样处理,减刑、降刑的途径被堵塞,陈群、钟繇因此上书提议,元皇为此而发怜悯心。如今英明的宰相们辅佐皇朝,几乎赶上伊尹和周公,虽然雍塞不通的天运刚开始打通,但是前代留下的问题还未解决。确实应该谨慎地施行刑罚,爱护百姓,广泛的抚育。同情不幸的人,除去多余的刑罚,把砍头的刑罚移到砍肢体。保全犯人的性命,使民生户口不断地滋长,使将要断截的骨rou,获得人世间新恩泽。恩威同时显现,感恩戴德和谨慎小心具备在人们的心头,保全生灵,铲除暴政,正在于此。”

    蔡廓迁任司徒主簿,尚书度支殿中郎,通直郎,高祖的太尉参军,司徒属,中书、黄门郎。因为正直刚毅,能干练达,被高祖所欣赏。到高祖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