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_卷三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三十五 (第5/14页)

   莒令,前汉属城阳,后汉属琅邪。孝武大明五年改为长。

    诸令,前汉属城阳,后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东莞令,汉旧县。

    东安太守,东安故县名,前汉属城阳,后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属东莞, 晋惠帝分东莞立。领县三,户一千二百八十五,口一万七百五十五。去州陆七百; 去京都陆一千三百。

    盖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太山,《晋太康地志》属乐安。孝武大明五年改为 长。

    新泰令,魏立,属泰山。

    发干令,汉旧名,属东郡。《太康地志》无,江左来配。

    琅邪太守,秦立。领县二,户一千八百一十八,口八千二百四十三。去州陆四 百;去京都水一千五百,陆一千一百。

    费令,前汉属东海,后汉属泰山,《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即丘令,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淮阳太守,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领县四,户二千八百五十五,口一万五千三 百六十三。去州水六百,陆五百;去京都水七百,陆五百五十。

    角城令,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

    晋宁令,故属济岷,流寓来配。

    宿预令,晋安帝立。

    上党令,本流寓郡,并省来配。

    阳平太守,阳平本县名,属东郡。魏分东郡及魏郡为阳平郡。故属司州,流寓 来配。《永初郡国》又有廪丘县(别置)。今领县三,户一千七百二十五,口一万 三千三百三十。

    馆陶令,汉旧名。

    阳平令,汉旧名。

    濮阳令,本流寓郡,并省来配。

    济阴太守,汉景帝立,属兗州。流寓徐土,因割地为境。领县三,户二千三百 五,口一万一千九百二十八。

    睢陵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孝武大明元年度。

    定陶令,汉旧名。孝武大明五年改为长。

    顿丘令,属顿丘,流寓割配。

    北济阴太守,孝武孝建元年升立。领县三,户九百二十七,口三千八百十。

    城武令,前汉属山阳,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济阴。

    丰令,汉旧名,属沛。孝武大明元年复立。

    离狐令,前汉属东郡,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济阴。

    钟离太守,本属南兗州,晋安帝分立。案汉九江郡、晋淮南郡有钟离县,即此 地也。领县三,户三千二百七十二,口一万七千八百三十二。去京都陆六百二十, 水一千三十。

    燕县令(别见),故属东燕。流寓因配。

    朝歌令,本属河内,晋武帝分河内为汲,又属焉。流寓因配。

    乐平令,前汉曰清,属东郡,章帝更名,《晋太康地志》无。流寓因配。

    马头太守,属南豫州,故淮南当涂县地,晋安帝立,因山形立名。领县三,户 一千三百三十二,口一万二千三百一十。去京都水一千七百五十,陆六百七十。

    虞县令,汉旧名,属梁郡。流寓因配。

    零县令,晋安帝立。

    济阳令,故属济阳。流寓因配。

    新昌太守,后废帝元徽元年立。

    顿丘令,二汉属东郡,魏属阳平;晋武帝泰始二年,分淮阳置顿丘郡,顿丘县 又属焉。江左流寓立,属秦。先有沛县,元嘉八年并顿丘,后废帝元徽元年度属此。

    谷熟令,前汉无,后汉、晋属梁。《永初郡国》、何、徐志并属南梁。后废帝 元徽元年度。

    酂令,汉属沛,晋属谯。文帝元嘉八年,自南谯度属历阳,后废帝元徽元年度 属此。

    南兗州刺史,中原乱,北州流民多南渡,晋成帝立南兗州,寄治京口。时又立 南青州及并州,武帝永初元年,省并并南兗。文帝元嘉八年,始割江淮间为境,治 广陵。《永初郡国》领十四郡。南高平、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泰山、济阳、 南鲁山郡,今并属徐州。又有东燕郡,江左分濮阳所立也,领燕县(前汉曰南燕, 后汉曰燕,并属东郡。《太康地志》属濮阳。)、白马、平昌、考城凡四县。文帝 元嘉十八年,省考城并燕。十九年,省东燕郡为东燕县,属南濮阳,后又省东燕郡。 南东平郡领范、蛇丘、历城凡三县。高密郡领淳于、黔陬、营陵、夷安凡四县。南 齐郡领安西、临菑凡二县。南平原郡领平原、高唐、茌平(并别见)凡三县。济岷 郡(江左立),领营城、晋宁(江左立)凡二县。雁门郡(汉旧郡)领楼烦(别见)、 阴馆(前汉作“观”,后汉、晋作“馆”也。)、广武(前汉属太原,后汉、《晋 太康地志》属雁门也。)、崞、马邑(并汉旧名)凡五县。凡七郡,二十三县,并 省属南徐州。诸侨郡县何志又有钟离、雁门、平原、东平、北沛五郡。钟离今属徐 州。雁门领楼烦、阴馆、广武三县。平原领茌平、临菑、营城、平原四县。东平领 范、朝阳、历城三县。北沛领符离、萧、相、沛四县。(符离,汉旧县。余并别见。) 凡十四县。《起居注》,元嘉十一年,以南兗州东平之平陆并范,寿张并朝阳,平 原之济岷、晋宁并营城(先是,省济岷郡为县。),高唐并茌平。按此五县,元嘉 十一年所省,则平陆、寿张疑在《永初郡国志》,而无此二县,未详。徐志有南东 平郡,领范、朝阳、历城、楼烦、阴观、广武、茌平、营城、临菑、平原十县,则 是雁门、平原并东平也。孝武大明五年,以东平并广陵。宋又侨立新平、北淮阳、 北济阴、北下邳、东莞五郡。元嘉二十八年,南兗州徙治盱眙。三十年,省南兗州 并南徐,其后复立,还治广陵。徐志领郡九,县三十九,户三万一千一百一十五, 口十五万九千三百六十二。宋末领郡十一,县四十四。去京都水二百五十,陆一百 八十。

    广陵太守,汉高六年立,属荆国,十一年,更属吴;景帝四年,更名江都国; 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广陵。旧属徐州。晋武帝太康三年,治淮阴故城,后又治射阳 (射阳别见)。江左治广陵。《永初郡国》又有舆(前汉属临淮,后汉省临淮属广 陵,文帝元嘉十三年并江都也。)、肥如、潞、真定、新市五县。(并二汉旧名。 肥如属辽西,潞属上党,真定前汉属真定,后汉省真定属常山,晋亦属常山。新市 二汉、晋属中山。《永初郡国》云四县本属辽西,则是晋末辽西侨郡省并广陵也。 何有肥如、新市,徐与今同也。)今领县四,户七千七百四十四,口四万五千六百 一十三。

    广陵令,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