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十三章 (第1/2页)
四十三章 夜晚,虫鸣自庭中阵阵传来。傅氏仍身着白日里的衣饰,坐在席上,缓缓抚筝。 忽然“砰”地一声,门被撞了开来。 傅氏吓了一跳,抬头望去,却见是温容。 他面色阴沉,走进来之后,一挥手,门又重重阖上。 “又喝多了。”傅氏看看他,轻笑了声,站起身来。正欲出门唤家人准备热汤,忽然臂上一痛,她几乎惊叫出声。 “你疯了!”傅氏恼起,瞪向温容。 温容却盯着她,面上无一丝平日里的玩笑之色。 “他何时来到?”温容问,声音沉沉。 傅氏怔了怔,明白他此言所指,笑起来:“还说你未喝多,他下月才来,你莫不是忘了?” 温容面色紧绷,片刻,松开手。 他走向木榻,在沿上坐下,一语不发。 傅氏察觉到他的异样,走过去,疑惑地问:“何事?” “此事须速。”温容低低地说。他盯着面前的灯台:“承光苑的陶六,昨日不见了踪影。” 傅氏亦吃一惊:“陶六?”她忙走到温容身前,紧盯着他:“其余人呢?” 温容摇头:“无事。” 傅氏颔首,面色稍解。“许是巧合,”她宽慰道:“内侍出宫乃平常之事,或是陶六大意,未知会…” “妇人之见!”她话未说完,温容转头急急斥道:“陶六虽非心腹,若其果出了差错,我等危矣!” “那…”傅氏迟疑地望着他。 温容没有说话,手掌蜷起,露着发白的骨节,目光渐渐凌厉。 淡香如蕙如兰,从香笼中缓缓漫起。戚氏坐在一旁,将罩在上面的罗裙翻起,嗅了嗅。 镜前,馥之静静端坐着,侍婢立在身后,将她的乌发掬起,用篦子细细梳开。 馥之望着镜中,当侍婢将头发向两边分开时,馥之抬手,止住她手中的篦子。 “梳作倭堕。”她轻声道。 侍婢愣了愣,随即应下,将头发重新梳拢。 “女君向来素淡,今日缘何这般用心?”戚氏笑意盈盈,一边将熏好的罗裙挂到椸上,一边道:“却是好事,这才是贵女所为呢。” 馥之转头看看她,含笑不语。 馥之素爱菡萏,立夏赏菡萏乃本朝兴起的风俗,馥之觉得合意,每年必往。今年来到京城,恰逢玄武池花开,本是美事一桩,姚虔却身体病弱。馥之思及此,本已打消念头。姚虔知晓后却笑她迂腐:“叔父身体已是这般,馥之即便一刻不离也是无改,半日而已,但去何妨?” 馥之听得这般言语,正犹豫,昨日,顾昀又遣人送信来,说他立夏之日亦往玄武池。两人多日未见,馥之这才打定了主意。 安顿好姚虔的膳食,又交代过奉药的侍婢,馥之来到姚虔处,不放心地叮嘱道:“馥之就在玄武池畔,若有事,遣人来寻便是。” 姚虔看着她,目光从秀致的发髻落到馨香暗送的罗裙上,微笑颔首:“馥之但往。” 碧空万顷,丽日高挂,谢臻随父亲谢昉来到京城东郊的玄武池畔。待马车停稳,他先下来,又到谢昉车前搀他下车。 谢昉双脚落地,望向面前,只见晴空下,宽阔的玄武池水面上碧叶接天,正是一派入夏胜景。微风拂来,清香暗送入怀,时隔多年而重游,谢昉只觉心旷神怡。 “我儿可记得,为父当年携你来京,亦是菡萏花开之时。”他面露笑容,对一旁的谢臻道。 谢臻颔首:“臻记得,父亲当时曾携臻赏菡萏,正是此地。” 谢昉微笑,同他一道沿着池畔的白沙小径缓步向前。 池中菡萏生长多年,甚为繁茂。不少人乘扁舟行入其中,竟不见身影。高大的莲叶在水面投下浓荫,只从里面传来吟唱的歌声和琳琅笑语,时而闯出一舟,露出女子芙蓉般的面庞,与叶间盛开的菡萏相映,更衬人美花娇。 游湖的士人不少,未走几步,几人结伴迎面而来,竟是谢昉故人。一番见礼,众人兴高采烈,请谢昉父子与他们一道去池边的楼台上共饮。 谢昉欣然应允,回头看谢臻,却发现他正望着别处。 “可曾与他人有约?”谢昉问道。 谢臻回过头来。 “儿确与人有约。”谢臻一礼。 谢昉知晓谢臻新进京中,应酬甚多,也不勉强,挥挥手:“去吧。” 谢臻应下,向他再礼,又向众人告歉,转身退去。 “公子高才,谢公后人可畏也!”一人望着谢臻前行的背影,玩笑地向谢昉恭维道。 谢昉含笑,肃拜谦道:“公台谬赞。” 郑氏与吴氏各领着自家女儿来到玄武池边,见满目丽日繁花,好不喜悦。 观赏不久,彭城侯夫人窦氏和三个女儿来到,一群人本相善,便凑做了一处。 正行走间,池中缓缓漂来一只小舟,上面坐着的两名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