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宜春亭 (第3/4页)
明白过来,望着那边,笑语间,眼波盈盈而热烈。 姚嫣心口正撞,正欲寻路下桥,却忽然望见与谢臻同来的还有两人,目光忽而凝住。 谢臻面上的笑意温文而炫目,正与身旁一名清俊的中年男子边走边说着话——不是别人,正是姚嫣的四叔姚虔。 跟在他们身后的,却还有一名女子。她衣饰素雅,缓步如莲,待稍近前,只见其容颜美丽,素质参红,恰如画中之人。 众人中隐隐再起了一阵赞叹之声。 姚嫣定定地望着她。 “那女子却是何人?”有人疑惑的问道,语气轻柔,或羡或妒。 姚嫣听着她们说话,心中却再无先前欣喜。 “阿嫣…”旁边,李珠的声音传来。姚嫣回头,只见她神色半是惊喜半是诧异:“那不是馥之姊?” 姚嫣想微笑,却觉得唇角弯得有些生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转头再望去,只见在场的士人中,竟有不少人识得姚虔,纷纷上前与他见礼。 姚虔面带微笑,文质彬彬地与众人相见,并介绍身边的谢臻。听说这名耀眼的男子就是闻名天下的“东洲明珠”园中众人一片哗然,争相观望。 谢臻正当年轻,玉面漆目,身形修长,风采翩翩;而姚虔虽年有四十,却长相清俊,身姿岸然。再加上跟随在他们身后那绝色出尘的佳人,三人站在一处,宛如仙人之列,园中的鲜花美景亦黯然失色。 “阿姊!”阿四早已认出了馥之,一心要上前相见,面前的人群却愈加拥挤,他如何使劲也推挤不开,个头又不足,只能不停地跳脚,朝那边大喊:“阿姊!” 人群喧闹,他的声音一下被埋没下去。馥之没有听到,随着前面二人走过去,虽受众人瞩目,她却无一丝局促之态,步履缓缓,裳裙间衣带飘飘。 当他们走到溪水畔,有人提议,不如请姚虔和谢臻加入流觞之乐,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同。姚虔和谢臻推拒不得,只好承情。 宫侍忙往水畔加茵席,二人正待坐下,却有宦官前来,说皇帝传旨,要见博士姚虔一行。 众人皆诧异,又是一阵议论。姚虔亦是讶然,与看看谢臻和馥之,片刻却含笑,向众人揖礼致歉,领着谢臻和馥之随宦官离开了。 在园中蜿蜒铺开,三人随引路的宦官来到宜春亭下,待禀报过后,他们登阶上去。 亭内,宫人侍立,香烟袅袅,琉璃案上花果珍馐堆砌精致。馥之稍稍抬眼望去,只见几案后,一名年轻男子端坐着,衣饰高贵,气势不凡;下首处的却是一位宫装丽人,手持一把华美的纨扇,静静地觑着他们。 姚虔三人上前叩拜,皇帝语气温和地让他们起身。 看到姚虔仪表堂堂,皇帝微笑:“卿才学过人,朕久闻矣。不知此番来京,一路顺畅否?” 姚虔一揖,道:“虔感陛下之德,并无不顺。” 皇帝颔首,让宫人在下首设席,给姚虔赐座。 姚虔谢过,入席坐下。 皇帝看着他,似有感怀,缓缓道:“卿门乃天朝之功臣。想高祖之时,姚公效鼎力而助天朝立国,贤德昭昭,朝廷深念矣。如今朕方即位,处事浅薄,众卿还须扶持为盼。” 姚虔知晓其意,面色平静,在座上一礼:“虔敬诺。” 皇帝莞尔,望向与姚虔同来的两人,目光落在谢臻身上,微微惊诧,问姚虔:“这是何人?” 谢臻从容上前,拜礼道:“颍川谢臻,见过陛下。” 皇帝看着谢臻,目光在他的脸上微微流转,片刻,笑道:“无怪乎‘东洲明珠’闻名天下,如今一见,果不虚言。” 一旁的王宓亦打量着谢臻,心中也不禁赞叹。她自幼生长在京都,皇宫内外,什么样的美人不曾见过。可如今见到这谢臻,她却还是觉得眼前一亮。 王宓心中咀嚼着“东洲明珠”几个字,愈发觉得贴切,片刻,却忽然又想到别的什么,目光移向亭外。 “听说卿诗赋亦是了得,稍后不若与众卿曲水流觞一会。”皇帝饶有兴趣地道。 谢臻淡唇含淡笑,一礼:“臻敬诺。” 皇帝莞尔,又将眼睛看向馥之,目光微微停顿,少顷,略带玩笑地向姚虔道:“卿身边尽是玉人。” 姚虔亦微笑,答道:“此乃臣的侄女姚馥之。” “哦?”皇帝闻言,看看馥之,略一思索,道:“朕闻卿收养了兄长姚陵遗孤,可就是此女?” 听到皇帝对姚氏和自己竟这般了解,姚虔心中诧异。他面上却平静,回答:“正是。” 皇帝颔首,却再看馥之,目光不知意蕴。 馥之不大喜欢被人这般打量,却不能躲避,心中轻叹,当初不该答应叔父陪他来…她不自觉地将眼睛微微转开,却发觉谢臻的视线正投来。他看着馥之,唇边带着一抹淡淡的笑。 “姚陵?”只听王宓好奇地问皇帝:“可就是当年那风靡一时的名士姚陵姚伯孝?” 皇帝浅笑。 王宓转头望向馥之,移步走到她面前,一双妙目将她仔细地看。片刻,笑道:“皇兄可记得,姑母曾说姚陵风采绝世,无人可及。我曾不信,如今观之,再不疑此言文饰。” 一番品评的话语带着些稚气,皇帝笑笑,环伺宫人亦抿起唇。 馥之素知父亲名声不俗,如今听王宓提起,淡淡莞尔:“殿下过誉。” 她的嗓音清澈,王宓觉得甚是好听,唇边又多了几分笑意。这时,她忽然瞥见亭下有人走来,神色一喜,对皇帝说:“武威侯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