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棋局 (第1/2页)
棋局 蔡缨从车上下来,见到府前停着士人的马车,丞相蔡畅正与两人揖拜相迎,笑容满面。 她不动声色,转身欲往侧门,蔡畅却一眼瞥见,把她叫住。 “阿缨,”蔡畅含笑道:“来见过郡守与谢使君。” 蔡缨望去,那两个士人,一人大腹便便,须发灰白,正是郡守刘堪;而另一人正当青年,形貌俊雅出众,却从未见过。蔡缨想起近来朝廷新派了盐务使,传言是个风采卓然的名士。如今见到此人,父亲又称他谢使君,想必就是那盐务使。 心里猜度着,蔡缨走过去,向两人行礼:“缨见过郡守,谢使君。” 刘堪笑呵呵地还礼,谢臻看看她,亦是一揖。 “吾闻女君近来随祁子学琴?”刘堪抚须,和蔼地问道。 “正是。”蔡缨低眉答道。 刘堪笑起来,对蔡畅说:“堪曾与谢使君说过,年前与公台博弈时,女君抚琴,常有回味。” 蔡畅亦笑,摇头道:“小女琴艺未精,谢使君见闻广博,恐贻笑大方。”说着,目光略略瞥向谢臻。 谢臻神色淡然,笑了笑。 “丞相过谦。”他说。他来到巴郡已有半月,对当地风俗略有了解。巴郡远离中原,虽也有不少中原人口,然华夷杂居,民风比中原要开放些。女子出外不戴羃离,来宾也尽可请闺阁女儿出来抚琴。 声音清朗如晨风,蔡缨微微抬眼,触到线条流畅的下巴和唇边扬起的弯弧弯弧。 堂上,琴音缓缓。蔡畅与刘堪对坐而弈,皆默然不语。 谢臻坐在一旁,双目微垂,静静注视着棋盘。 蔡缨抚着琴,眼睛朝前面微微一扫。谢臻身影端正,虽隔着竹帘,却仍能感到一股优雅从容之气。 美则美矣。 蔡缨垂下眼帘。可惜朝廷将他派来,莫非要把收回巴郡的大业寄托在这个惯于清谈的年轻人身上? 指腹抚过丝弦,一个长音重重落下。 心中冷笑,怪不得王镇那样的人仍不知收敛。 一曲将毕,忽然,棋盘上一声清响。 只听刘堪笑道:“丞相,堪今日先胜一局。” 蔡畅看着棋盘,摇头叹道:“疏忽一着,竟被公台寻找了漏处。”说着,他看向谢臻:“久闻使君棋艺高超,今日正好,使君可愿与老夫弈上一局?” 谢臻莞尔,谦道:“雕虫小技,何足挂齿。” 刘堪笑道:“使君不必谦虚,丞相亦好弈之人,今日既来到,何不对弈一回?” 谢臻一礼:“如此,却之不恭。”说罢,起身坐到蔡畅对面。 家人过来收拾棋盘,蔡畅抚须,看看谢臻,又看看刘堪,笑道:“郡守有所不知,老夫五月时入京时,常听人说起使君,言使君去后,京中清谈之会,竟无可入耳。” 刘堪亦笑,道:“使君素有盛名,我等虽处巴郡,也久有耳闻。” 谢臻唇含浅笑,看向蔡畅,道:“巴郡京师之间路途遥远,丞相往返两地,想必辛劳非常。” 蔡畅苦笑:“王公卧病,一应之事自当由我等cao持,何敢言辛劳。”说着,他看看谢臻:“使君来时,只怕也是辛苦。” 谢臻莞尔:“正如郡守所言。” 三人皆笑。 这时,刘堪想起一事,道:“老夫闻上月中时,陛下已择定皇后。不知大礼之时,王公可须进京?” 蔡畅摇头,道:“王公仍卧病,陛恤,允太子代往京中。” 刘堪闻言,心中一诧。 蔡畅看看二人,笑了笑,道:“说来有趣,后位空悬许久,如今却仍是给了宫中的窦夫人。” “窦夫人?”刘堪想想,颔首道:“也好。这般却是最合礼法。” 蔡畅微笑,不再说下去。这时,棋子已经收拾干净,他看向面前的谢臻,一礼:“使君请。” 谢臻神色平静,看着他,唇边淡笑如故。 “丞相请。”他还礼,声音缓缓。 七月流火。 京城的天气比南方更凉一些,早上起来,不少人都要加一层单衣,可到了午时,日头辣辣地晒,却与夏季别无二致。 皇宫里,秋蝉在外面不住叫唤,沉闷难当。 披香殿内却清凉宜人。宫人将时鲜瓜果切好,盛在冰盘内,奉到案前。窦夫人坐在榻上,拈起一片梨,缓缓放入口中。 她有孕在身,下月又将被册立为后,宫中上下不敢怠慢,一应用物都是最好的。 “meimei如何不食?”窦夫人看向下首的小窦夫人。 小窦夫人正看着那些冰盘,听这话语,看看她,片刻,也伸手去取一片梨来。 窦夫人看着她,心中叹了口气。 她们本是族中姊妹,十三岁时,随太子妃窦氏入了太子府。近十年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