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节 (第1/4页)
第13节 13 杜念基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这是平房支行的老行长直接转交到他手里的。调查报告的标题十分醒目:《关于省汽车工业集团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副标题是“——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银企合作的深入思考”作者是马力、岳振阳。这两个人他都认识,马力是信贷处的科员,经常到他的办公室里来请他签批文件。岳振阳是平房支行的信贷科长,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杜念基相信这篇调查报告应该出自岳振阳的手笔,马力不会有这样的理论水平。 调查报告他已经反复翻看了几遍,这篇长达数万字的文章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细致的分析作支持,论述了作者的几个观点,杜念基已经做了总结,并详细地写在了纸上: 1、汽车工业集团目前的经营状况令人堪忧,但其实力雄厚的生产设备在国内仍然占据比较优势; 2、大量最新的国际、国内经济信息表明,集团传统的卡车生产优势已经减弱,继续投资卡车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 3、极高的负债率证明集团的偿债能力已经十分有限,资金周转率明显降低,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发放贷款必须极为谨慎; 4、为了解决经营的被动局面,集团必须考虑转产其它产品,在确定能够转产成功的前提下,银行仍然可以注入启动资金。但文章也暗示:如果转产失败,将会使企业面临破产,银行资金也终将无法收回; 5、汽车工业集团的情况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界的一个代表。对于濒临危机的企业,银行的贷款无论对企业还是对银行来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同时决定着企业和银行的兴亡,所以新形势下银企合作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杜念基看着手中的纸片沉思着。他估计,可能是马力向岳振阳泄露了关于汽车工业集团将投资卡车生产以及商贸银行将向汽车工业集团提供贷款的商业秘密,对于这种毫无组织纪律性的行为,他感到很生气,但是他不准备追究这件事,因为文章本身的价值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的兴趣。如果说这篇调查报告的前三条论点是杜念基早有预料的,那么后两条论点则出乎了他的意料,也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关于调查报告的第4条论点,可能由于作者国际经济信息渠道并不十分畅通,所以没有提出汽车工业集团转产的具体方案,这是使杜念基感到遗憾的地方,也同样是他心里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以他已经让信贷处的张亚明处长通知岳振阳今天早上八点准时到他这里见面,他要见一见这个从未谋面的城区支行的小信贷科长。 杜念基正在沉思中,办公室的门被人毫无礼貌地推开了,走进一个人来。杜念基抬起头,这个人是信贷处的老处长,当年杜念基的顶头上司郑效敏。郑效敏迈着一瘸一拐的步子,径直走到杜念基的办公桌前坐了下来。杜念基放下调查报告,看着他,不说话。 杜念基刚进入商贸银行省行的时候,就在郑效敏的手下工作,业务上是郑效敏手把手教他做的,工作上也是郑效敏一步一步把他从一般科员提拔到副处长的位置上来的。一般来说,银行的信贷处长都是副行长、行长的最佳候选人,只要不出大的差错,工作具有一定的能力,早晚会走到领导的岗位上来——信贷处在银行毕竟是核心业务部门。可是这个郑效敏却天生是个杞人忧天的性格,本来可以水到渠成地坐上副行长或行长助理的交椅,他却整天忧心忡忡,患得患失,生怕有人把他的位子谋了去。那时,总行已经开始酝酿杜念基的职务,有意把他破格提拔为行长助理。可杜念基看着眼前这位德高望重、有恩于己的老处长,说什么也不肯取而代之。就在总行权衡利弊,深入考察两个人的时候,郑效敏却感觉到大势已去,前途渺茫,整天借酒浇愁,终于突发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也许是开颅手术时,不知那根神经受到了损伤,从此精神就不大正常了。行里耗费数十万资金,最终也没有使他的头脑变得彻底清醒。他的理智时有时无,有时会迸发出超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思维,有时却是痴人说梦,鬼话连篇。行里鉴于他的健康状况,又不敢再刺激他的神经,就保留了他的职务,把他的工作挂了起来,同时提拔了杜念基做信贷处长。杜念基升任副行长后,又提拔了现在的张亚明做处长。 郑效敏经常跛着脚来上班,对信贷处的工作指手画脚,但是再也没有人听他的指挥了。他经常到杜念基的办公室里坐一坐,杜念基有空就陪他神秘兮兮地聊一聊,生活上的困难总是及时地帮他解决,良心上也算是对得起他的知遇之恩了。 杜念基拿出一支烟递给郑效敏,亲自替他点上。他不想多说话,否则不知会聊到什么时候。 “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是省汽车工业集团的老李会计给我托来的梦。”郑效敏低着头无精打采地说。他说的老李会计,就是李小强去年过世的父亲“他说,那边刚给他分了两室一厅的新房,邀请我有空去坐坐。” 杜念基憋不住笑了,说:“那边单位的福利待遇还不错嘛,老李去年刚去报到上班,今年就分房子了?” “那边的汽车工业集团经济效益比这边的好得多。老李去了后仍享受副厂级待遇。因为他老伴儿还没过去,就暂时分给他两室一厅,算是单身公寓。”郑效敏不无羡慕地说,杜念基低下头接着看调查报告,不理他的话茬。 “你知道那边集团的效益为什么这么好吗?”郑效敏把头伸过来神秘地问,杜念基皱了皱眉,摇摇头。 “老李是看在多年老朋友的份儿上才透露给我的。他说,他们厂子早就不生产卡车了,转向生产不同档次的家庭用小轿车。他们改变了商务用车豪华、宽敞、配置很高的传统做法,使车型设计更适合于三口家庭的生活需要,既有三厢的,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