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不谋而合 (第1/3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谋而合 整个东南战局都乱了在空旷而寂静的田野里在黄叶落尽、飞鸟尽去的树林中人民军各路大军顶着寒风冒着夹雪的雨丝在各条道上奔驰目标直指太平天国都——天京城。 “英王!不知何故围困我徐州城的人民军已退!”今日轮值巡城的启王——梁成富飞跑进来。 这段时间正为战事愁眉不展的陈玉成惊而不信道:“哪来的此等好事?” “英王!此乃千真万确之事不信您可登城一望!”梁成富指着门外兴奋不已地肯定道。 军中无戏言陈玉成跑出太平军北部大帅营直奔徐州城楼后面跟着一大路的部属、亲卫兵。 陈玉成举着单孔望远镜前、左、右三个方面认真了望前几日人头攒动的景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静寂。虽然他表面不动声色但他的脑子却在飞旋转。周围的部属幕僚们则在窃窃私语商量讨论。 陈玉成14岁随叔父陈承镕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16岁任左四军正典圣粮、职同监军。他攻岳州、克武昌、夺黄州、取德安府大败固原提督孔广顺署湖北提督讷钦;后又率部西征东援破江北大营解天京之围21岁封英王可谓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他做事稳重事事精细测算从不做无把握之事常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此事蹊跷一向小心谨慎的他不敢贸然作出决断。他放下望远镜望着yin雨霏霏的天空陷入沉思中。 “派出四路探子分队出城打探消息然后禀报!”陈玉成气沉丹田突地侧身沉声命令。人民军是他遇到的最厉害的敌人吃过人民军的亏之后他显得异常慎重。听说与之对手的人民军第四集团军的统帅也是一位二十刚出头的年轻将领他激起与其一争高低的豪情雄心。 “人民军占据好局为何要撤退?”陈玉成好生疑惑“其中必有诈!”他挥挥手让下面的将领们先行下去再没有探得可靠情报之前他不会草率行事但他还是命令众将领们做好随时追击的准备。 陈玉成独自一人伫立于城墙头身上衣襟已生出无数茸茸的雨细毛今日的北风凛冽却不能让顶风淋雨的陈玉成有丝毫感觉他猜测人民军撤退不外乎三个原因其一天气寒冷人民军后勤出现困难不得不撤退;其二人民军使计欲引诱己部出城于野外围歼;其三人民军改变了攻击方向。 三个原因中第一个原因应不成立各方面汇报都未说人民军后勤出现了困难;第二个原因最有可能此正是令人最难判明的地方;第三个原因则是令人最不愿见其出现的如果人民军改攻击目标为天京的话那么己部想不出城都不可能了! “英王!雨雪大了!”一个年长的亲卫兵挨近恭敬而慈爱地轻轻提醒。 陈玉成摇摇手示意不要打扰他他就是要站在寒冷的北风中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在等待探子分队的回报更是在盼望东面海州城祜王——蓝成春的消息禀报如果海州城的围困也被解除那么情况就危险了!人民军的撤退很有可能是第三种原因改天京为攻击目标。 一个小时之后探子分队回报人民军已加向南而去。不久东面海州城祜王——蓝成春派人来报人民军对海州城之围困解除。 陈玉成对天喟然长叹一声:“唉!”终于不幸而言中了。他快步走下城楼边走边嚷嚷:“所有将领到大帅营听令!打开城门各部准备出!”明知追击人民军是危险之举但又不得不追击这是令其最痛苦最无奈的地方。与其等到天京城危急天王府、东王府、翼王府下达救援命令己部被迫回援还不如早作准备早早回援。 “淮王——邱远才领兵二万留守徐州城;导王——陈士才领兵五万溯黄河而上向河南进军攻击人民解放区之归德府与进入山东沂州府的遵王赖文光部遥相呼应;从王——陈德隆令兵二万留守海州城;其余各部追击南下之人民军!”陈玉成在大帅营内果断下达部队调动命令。 现在整个战局变得怎样陈玉成并不知道但他知道人民军第四集团军加南下目标一定是天京城而第四集团军的行动也绝不只是人民军一个集团军的单独行动。对于战局新的变化陈玉成相信翼王府会及时作出调整以应对。 “第四集团军贸然南下不说其后勤补给线路拉长其后勤补给会陷入困境就是前面滚滚黄河的阻挡他们也休想可以顺利达到其战略目。”他暗忖“何况翼王府一定还会派出精兵阻击之。”他虽忧心此次追击有凶险但同时他也有信心可以挫败这一路人民军的南取天京城的战略意图。 冬天的田野颓废孤零灰蒙蒙的天穹下飘零着几棵孤零零的秃树田野似乎沉睡在静谧的天穹下。人民军第四集团军的南下部队飞奔于一望无垠的田野间而瑟瑟的冬风肆虐着。 许奂骑着一匹棕色的高头大马立于一条小河旁河上有一座拱形石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连绵不断蜿蜒成一条长龙的队伍从桥上跑过。部队南下已有一天一夜今日老天爷开眼停下延绵近半月的阴雨天气吝啬地展出了一个咸蛋黄似的太阳。 “司令!我们该去赶司令部机关了!”军务秘书刘光明赶马过来提醒。不远处几个警卫立马而驻他们脸上一片焦虑在野外许奂老是这样立于一处一动不动给他们的警卫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不急!徐州城与海州城的太平军有什么动静没有?”许奂凝视轻轻流淌的河水头也不回冷冷地问。 “徐州城与海州城的太平军出动了!他们约二十万大军追着我们的屁股后面滚滚而来!”刘光明崇拜地望着许奂一切事情好像都在许奂的掌握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