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_卷三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三十七 (第8/12页)

国公,不久转为小宗伯。

    宣帝即位,升任他为上大将军、大宗伯。这时,武帝刚去世,停柩待殡。宣帝想赶快埋葬,命朝臣们商议,斛斯征与内史宇文孝伯等人坚持请求按《礼经》的规定,停柩七个月,宣帝不同意。

    宣帝当太子时,宫尹郑译因不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太子,坐罪被免去官职。而宣帝却很喜欢和亲近郑译。他即位后,便封郑译为内史中大夫,十分信任他。郑译便献上新谱写的音乐,十二月各用一件笙,每件笙用十六支簧管。宣帝命郑译与斛斯征商讨新乐,斛斯征驳斥了郑译,陈奏说:“音乐的产生,发自人的内心。上天受人感应,正如回音和影子。做善事的,上天赐给他福气;干坏事的,上天降给他灾难。所以,舜弹奏五弦琴,唱着《南风》这首诗,而天下向化。纣王唱朝歌和北方的俚歌,国家破灭。由此可知音乐的作用,在于调和人的性情,改变风俗习惯,感动天地鬼神,是祸福的基础,盛衰的依赖,怎么能够不慎重呢?郑译谱写的新乐,不师法往古。如果每月用一种笙,那么钟鼓各种乐器,也都需要十二套。演奏雅乐的乐器已经摆满庙堂,现在如果再增加,陈列在哪里呢?还需要再开辟台阶,增修廊宇,这不是非常紧急的事情,怎么可以去役使百姓呢?”宣帝十分同意他的意见,命停止演奏郑译所献的新乐。

    周武帝安葬后,宣帝想创作音乐,又令朝臣们议论是否可以进行?斛斯征说“:《孝经》上说‘:父母丧,听到音乐也不高兴。’听到尚且不高兴,更何况创作新乐呢?”郑译说“:既然说是听到音乐而不高兴,明明是说不如没有音乐。只可以不娱乐,怎么能不奏乐?”宣帝同意郑译的意见,郑译因此恼恨斛斯征。

    宣帝后来肆意妄为,没有节制。昏聩暴虐,日甚一日。斛斯征因蒙受周武帝的厚恩,又曾经任过宣帝的师傅,便上疏极力劝谏,指出宣帝的过失,不被采纳。郑译借机攻击他,宣帝便把他关进监狱。他害怕被处死,狱卒张元平同情他,用佩刀挖开墙壁,送他出去。张元平被拷打一百多下,没有说一句话。斛斯征逃出后,藏匿在别人家里,后来遇到大赦,得以免除处罚,但仍然被削去官职。

    隋文帝登基,照例恢复他的官爵,授予他太子太傅,仍命他修撰乐书。开皇四年(584)去世,享年五十六岁。早先,隋文帝任北周的大司马,有一个外戚办丧事,斛斯征准备与他一起到外戚家吊唁。斛斯征等他很久,他也不出来。斛斯征很恼火,便不再等待。隋文帝出来等候时,斛斯征已经离去。隋文帝因此对他很不满意,这时,隋文帝下诏命有司给他谥号为暗。

    樊子鹄,代郡平城人。他的祖先是荆州蛮族的首领,迁徙到代地。父亲樊兴,任平城镇长史、归义侯。普泰年间,子鹄获得很高的官位,樊兴被赠封为荆州刺史。

    子鹄遭遇北镇的动乱,向南避至并州,尔朱荣任他为都督府仓曹参军。尔朱荣派他到京城,灵太后询问尔朱荣军队的情形,他的回答很让灵太后满意。太后奖励他,命他为直斋,封为南和县子,让他回到尔朱荣那里。建义初年,朝廷命他为晋州刺史。封爵为永安县伯。永安二年(529),因招降叛乱的蜀人有功,被晋封为中都县公。又兼任尚书行台,为政颇有威信。不久,朝廷又授予他督官尚书、西荆州大中正。后来,兼任右仆射,任行台。当时,尔朱荣在晋阳,京城的事都委托子鹄办理。所以他在台阁,连续升迁并受到重用。后来,出任为殷州刺史。这年荒旱歉收,子鹄怕人流亡到别处,便命殷实之家将贮藏的粮食分别接济贫穷之家。并派耕牛代替人力,多种植大麦和小麦,州内因此十分安定。

    尔朱荣被朝廷处死,尔朱世隆写信召请子鹄,他没有服从。因母亲住在晋阳,他请求朝廷让他移镇黄河以北,孝庄帝很赞赏他,任他为都督、豫州刺史。他行至汲郡,听说尔朱兆领兵进入洛阳,便渡过黄河拜见尔朱仲远,仲远派他镇守汲郡。尔朱兆命他到洛阳,责备他对尔朱氏存有二心,夺去他率领的军队,让他回晋阳。东海王元晔命他为侍中、御史中尉、中军大都督。

    太昌初年,他兼任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总大都督杜德等追讨尔朱仲远,仲远逃向梁,杜德收编了仲远的兵马。这时,南梁派元树入犯北魏,占据谯城,朝廷命子鹄与杜德一起讨伐梁军。元树大败,逃进城去,魏军包围了谯城。元树请求撤兵南归,把占领的土地归还给北魏,子鹄允许了。等到元树的军队有一半出城,他又领兵进击,把南梁军队打败,抓获元树和梁委任的谯州刺史朱文开。班师回来,他升任为吏部尚书,转任尚书右仆射。不久,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负责选拔官吏。

    后来,任兖州刺史。他先派心腹到百姓中查访,询问那里为政的得失。刚上任到达兖州境内,太山太守彭穆参拜长官失去礼仪,子鹄责备彭穆,并历数他过去的罪状,彭穆都一一承认,于是州内官员大为震骇。

    孝武帝西奔长安,子鹄据守城池作为接应,南青州刺史大野拔率部属前来投奔子鹄。天平初年,高欢派仪同三司娄昭等率兵进攻子鹄驻守的城池,很久不能攻下,娄昭用水灌城。大野拔借故求见子鹄,命左右随从将子鹄杀死,向敌兵投降。

    侯深,神武尖山人。为人机警,颇有胆略。孝明帝末年,六镇因饥饿发生变乱,他跟随杜洛周向南进犯。后来与妻兄念贤一起背叛杜洛周,归顺尔朱荣。他们在途中遇到强盗抢劫,只披了块褐色的布遮挡身子。尔朱荣送给他衣服帽子,很优厚地对待他,任命他为中军副都督。孝庄帝即位,封他为厌次县子。他跟随尔朱荣讨伐葛荣,在滏口大战,立功最多,被朝廷命为燕州刺史。

    这时,葛荣的别帅韩楼、郝长等人率兵屯据在蓟城,尔朱荣命他进攻韩楼,给他的人马却很少。有人替他说话,嫌人马太少,尔朱荣却说:“随机应变,是侯深的特长。如果让他带很多人去,未必能用得上。”所以,只给他七百兵马。侯深故意虚张声势,率领数百骑兵深入韩楼占领的区域,离蓟城百多里,遇上贼帅陈周率马步两军一万多人,侯深把敌人打得大败,俘虏敌兵五千多人。然后将缴获的马匹武器又归还给他们,放他们回蓟城,左右的人都劝阻他,他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