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六十三 (第6/6页)
。” 当时,朝廷认为晋阳是军事地位重要的城镇,并州总管一定要由亲王担任,其长史、司马也是当时高尚的人选。前任长史王韶死后,因为宇文弼有文武干材,出京任并州长史。开皇十八年,在征伐辽东的战役中,任元帅汉王府司马,仍兼任行军总管。回师后,历任朔、代、吴三州总管,都有好名声。 隋炀帝即位,宇文弼任刑部尚书,依旧持节巡省河北。回京后任泉州刺史。又征召入京任刑部尚书,转任礼部尚书。 宇文弼既因才能著称于世,又历任显要职位,声望很高,很受时议的推重。隋炀帝很是忌讳他。这时,隋炀帝越来越喜好声色,尤其是经常攻略远方,宇文弼对高赹说“:当初周天元因喜好声色而亡国,拿如今的事情和其相比,不也是更过分吗?”又说:“长城之战,不是当务之急。”有人上奏给炀帝,坐罪被杀,天下之人都认为他冤枉。著有辞赋二十多万言,作《尚书注》、《孝经注》行于世。有子名俭瑗。 李圆通,京兆泾阳人。自幼孤苦贫贱,在隋文帝家做差役。文帝为隋公,擢升李圆通为参军事。当初,文帝年少时,每次宴请宾客,总是李圆通负责监厨。李圆通生性威严整肃,身边的婢女奴仆,都敬重畏惧他。只有太子的乳母自恃受宠,看不起李圆通,食物还没有供给客人,就常常有所请求。李圆通不答应,乳母有时就自顾拿去。李圆通十分愤怒,怒叱掌厨的人,扌扇了他几十个耳光,叫喊声响彻房内,僚属和身边的人替他担心,大惊失色。客人离开后,文帝知道了这件事,召见李圆通,命他就座,赐给他食物,自此独自善待李圆通,认为他足堪担当大任。 文帝为丞相,赐李圆通怀昌男爵。授任帅都督之职,晋封爵位新安子,视为心腹。李圆通力大快捷,擅长武功。周朝诸王素来畏惧文帝,伺机对文帝下手,托赖李圆通的保护,多次得以幸免。文帝非常感谢李圆通,因此让他参与政事,授予相国外兵曹之职,依旧兼领左亲信。很快授上仪同之职。文帝受禅即位,任李圆通为内史侍郎,兼任左卫长史,晋爵位为伯。历任左右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左丞,兼任刑部尚书,深得文帝的信任。讨伐陈国之战,以行军总管之职跟从杨素出兵信州道,平陈后因功晋位大将军,改封万安县公,任扬州总管长史。秦孝王杨俊仁厚宽柔,沾沾自喜,缺少决断,府中之事大都由李圆通裁决。入京任司农卿,改任刑部尚书,此后又任并州长史。秦孝王因奢侈获罪,李圆通也连坐免官。很快又任检校刑部尚书事。仁寿年间,因功勋依旧晋爵为郡公。 隋炀帝继位,李圆通任兵部尚书。炀帝巡幸扬州,以李圆通留守京师。判处宇文述将田地还给百姓,宇文述向炀帝告李圆通接受贿赂。炀帝恼怒,因此而将李圆通免官。李圆通忧愁恐惧,疾病发作而死。追赠柱国,封爵等一切如旧。 儿子李孝常,大业末年,任华阴令。唐高祖武德初年,因响应高祖举义旗之功,封为义安王。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父李蔚,仕于周朝,任相、燕、恒三州刺史,封爵襄武县公。 李安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箭。北周武帝天和年间,袭父爵为襄武公,授仪同、小司右上士之职。隋文帝为丞相,引之为左右,升任方中大夫。又任李安的弟弟李哲为仪同。李安的叔父梁州刺史李璋当时在京师,与周朝赵王密谋杀害文帝,引诱李哲为内应。李哲对李安说:“此事按下不说是不忠,说出来就是不义,失去了忠和义,凭什么立身于世?”李安说“:丞相,就像父亲一样,怎么可以背叛呢!”就私下告诉了文帝。等到赵王等人被杀之后,文帝将要给李安加官封赏,李安叩首道“:岂能够用叔父的性命来求官位赏赐?”因此就伏地痛哭流涕,悲痛得似乎难以承受。文帝为此而改变面容,说:“我为了你特意让李璋的儿子存活下来。”就命加罪只及李璋一人,文帝亦替李安隐瞒这件事情而不说出来。不久,授李安开府之职,晋封爵位赵郡公,李哲为上仪同、黄台县男。 隋文帝即位,李安历任内史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平定陈国之战,李安任杨素的司马,兼任行军总管,率领蜀兵顺流而下。当时,陈国屯兵白沙。李安对诸位将官说:“水战不是北方人的特长。如今陈国的军队依据险要停泊船只,必定轻视我们而无防备。夜里袭击他们,可以击败贼兵。”李安率领众兵为先锋,大破陈国军队。诏书慰劳勉励,晋升为上大将军、郢州刺史。转任邓州刺史。李安请求在朝廷内担任职务,文帝两次违背他的意思,任命他为左领左右将军。升任右领军大将军。任命李哲为开府仪同三司、备身将军。兄弟二人都掌管宫禁护卫,深得恩宠信任。开皇十八年,突厥兵进犯边塞,朝廷任命李安为行军总管,跟从杨素打击突厥军队。李安另道出兵长川,正逢上突厥兵渡河,与之交战,击败突厥兵。仁寿元年(601),李安出京任宁州刺史,李哲任卫州刺史。李安之子李琼,李哲之子李玮,自在襁褓之中,就由乳母在宫中养育,至仁寿元年已八九岁,才让他们回到家中。文帝对李氏兄弟亲宠如此。 文帝曾经言及做丞相的事情,因而怜悯李安兄弟不顾亲情而敬奉国家,于是就下诏书说:“先王设立教化,因大义而断绝恩情,割舍亲戚友爱之情,恪尽侍奉君主之道,因而能够弘扬褒奖临难不苟的节cao,实践这些特别公正。当初朕刚开始做丞相时,王业刚刚奠基,宁州刺史赵郡公李安,其叔父李璋暗地里与藩王勾结,包藏祸心。李安与弟弟李哲深明逆顺之理,表露赤胆忠心,李璋的凶恶阴谋既然暴露,罪人因而拿获。朕常常念及他们忠诚的节cao,一直不停地嘉奖。只是因为事情涉及到他的亲人,还有疑惑,想使李安与名教之方相等齐,自己有地立身。朕经常仔细思考,以至于掩没数年。如今详尽地考察圣人典实,求之于以往的事情,父与子出于天性,忠孝尚且不能并立,还何况叔侄恩义轻薄,情与礼本来就有所减少呢?忘记私情,敬奉国家,很合乎正当的道理。应该记录其旧有的功勋,重新弘扬赏赐。”于是将李安、李哲兄弟都任命为柱国,各赏赐细绢五十匹、马一百匹、羊一千只。任命李哲为备身将军,晋封爵位为顺阳郡公。李安对他的亲戚族人说“:虽然家族得以保全,但叔父遭受大祸。如今奉接此诏,心中是悲痛羞愧交加。”因而痛哭流涕,悲痛感怀,似乎不能自我承受。早先患有水肿病,因此病情加重而死。谥号为怀。儿子李琼袭封爵位。小儿子李孝恭,当时最为知名。 炀帝时李哲任工部尚书,后来因事受连累而被除去名籍,发配到岭南为戍卒,死于途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