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_卷二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四 (第6/8页)

二百卷。唯郡守元袭时相要屈,与之抗礼。怀俊每谓曰:“汝还乡里, 不营产业,不肯取妻,岂复欲南乎?”憕亦不介意。普泰中,拜给事中,加伏波将 军。

    及齐神武起兵,憕乃东游陈、梁间,谓族人孝通曰:“高欢阻兵陵上,丧乱方 始。关中形胜之地,必有霸王据之。”乃与孝通俱游长安。侯莫陈悦闻之,召为行 台郎,除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及悦害贺拔岳,军人咸相庆慰。憕独谓所亲曰: “悦才略本寡,辄害良将,败亡之事,其则不远。吾属今即为人所虏,何庆之有乎?” 长高以憕言为然,并有忧色。寻而周文平悦,引憕为记室参军。武帝西迁,授征虏 将军、中散大夫,封夏阳县男。文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加安东将军,进爵为伯。

    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文帝又造二欹器:一为二仙人共持 一钵,同处一盘,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瓶以临器上,倾水灌山,则 出于瓶而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谓之仙人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去盈尺, 中有莲,下垂器上,以水注荷,则出于莲而盈乎器,为凫雁蟾以饰之,谓之水芝欹 器。二盘各处一床,钵圆而床方,中有人,三才之象也。皆置清徽殿前。形似觥而 方,满而平,溢则倾。憕各为颂。

    大统初,仪制多阙。周文令憕与卢辩、檀翥等参定之。以流离世故,不听音乐, 虽幽室独处,常有戚容。后坐事死。子舒嗣,官至礼部下大夫、仪同大将军、聘陈 使副。

    论曰:薛辩有魏之初,功业早树,门膺人爵,无替荣名。端以谦直见知;胄以 公平自命。浚之孝悌,素绪之所得也。道衡雅道弈叶,世擅文宗,令望攸归,岂徒 然矣。而运逢季叔,卒蹈诛戮,痛乎!仲良任惟繁剧,弘益流誉;而陷齐谄护,以 要权宠,易名为缪,斯岂虚哉!寘、憕并学称该博,文擅雕龙,或挥翰凤池,或著 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拟彼徐、陈,惭后生之可畏;论其任遇,实当时之 良选也。

    部分译文

    薛胄,字绍玄。少小聪明颖悟,每次读到罕见的书籍,都能通晓其中的内容。常常慨叹注释的人不领会圣人著书的深刻含义,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阐发书中的大旨。读书人听了没有不称赞的。性情慷慨大度,立志建功立业。

    隋文帝杨坚继位,薛胄三次升迁,任兖州刺史。到任后,看到狱中关押着数百名囚犯,薛胄一一审问,十来天就处理完毕,牢房内竟空无一人。陈州有一个叫向道力的,冒充高平郡的太守,将要赴官就任。薛胄在路上遇见了他,觉察出他不正常,准备将他留下盘问。司马王君馥坚决劝说不要过问这件事,薛胄才放那人到高平去。不久又后悔了,便派主簿追赶向道力。薛胄过去的部属徐俱罗曾任海陵郡太守,原先太守的职务已被向道力骗到手,任期将满,官府和百姓都没有发觉。徐俱罗便对王君馥说“:向道力经朝廷恩赐被任命为太守,薛刺史怎么能怀疑他?”王君馥将徐俱罗的话告诉了薛胄,又态度坚决地劝阻他,薛胄大声呵斥,王君馥才住口。薛胄果断地将向道力拘留审问,向道力害怕,交代了他冒任太守的罪行。薛胄的明察秋毫,发jianian摘伏,都和这件事一样。当时人们都称颂他像神一样明断。先前兖州城东面的沂水和泗水两条河流交汇,向南奔流,泛滥聚集,成为一片汪洋大泽。薛胄率领百姓积石垒堰,让河水西流,湖泽涸出,都变成良田。又开通了水上交通,淮海一带受利颇多。百姓信赖薛胄,称这条渠为“薛公丰兖渠”

    薛胄看到天下太平无事,便派博学秀雅之士登泰山寻访古代圣迹,撰写出封禅图和有关的礼仪,呈送给朝廷。隋文帝虚心谦让,不同意到泰山封禅。薛胄又转任郢州刺史,卓有政绩。他又被授予卫尉卿,转任大理卿。执法宽缓公平,被评价为胜任职守。调迁升任刑部尚书。其时,左仆射高赹被朝廷疏远,到王世积被朝廷处死时,又牵连到高赹,隋文帝因此想向高赹问罪。薛胄替他辨明洗雪,想使他的冤案有个正确结论。因此违逆了隋文帝的旨意,被加上刑具,关进监狱,过了很久才被放出。朝廷让他到相州查核政事,博得了能臣的名声。

    汉王杨谅在并州叛乱,派他的部将綦良向东进犯,进逼慈州。刺史上官政向薛胄请求救援,薛胄畏惧杨谅勇锐的兵锋,不敢出兵抗拒。綦良又领兵攻打薛胄,薛胄想靠计谋使敌兵退却,派亲信鲁世范劝说綦良:“天下的事情,后果很难预料。薛胄是朝廷的大臣,去留都需要有一个恰当的处所,你何必这样攻打他呢?”綦良便撤兵离去,包围了黎阳。綦良受到史祥率领的隋军的进攻,丢下军队投奔薛胄,朝廷认为薛胄怀有二心,将他锁拿交大理寺处理。相州的官绅百姓怀念薛胄的恩德,到朝廷为他申辩的人有一百多个。薛胄坐罪被除去名籍,发配到岭南,在道路上死去。

    薛聪,字延智。为人端方正直,处世明于事理,颇有见识。善于保持自己美好的品格,不随便与人交游相处。虽然独处一室,也终日严肃庄重,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薛聪博览群书,精力旺盛,超过常人。至于对古人过去的言行事迹,大多进行研究探求。论争辩答,随口应对,更是他的长处。父亲去世,他在墓侧建起茅庐,哭泣哀号之声,使行路人听了都感到酸楚。兄弟间淳厚和睦,而家教却十分严厉,他的弟弟们做错了事情,也常常免不了受他的杖责,兄弟们相处十分肃穆。不到二十岁,薛聪已被征辟为州里的主簿。

    太和十五年(491),他脱去布衣,任著作佐郎。当时,魏孝文帝注意在门阀世族中选用官吏,并根据出身确定官阶。士大夫们出仕做官,最多只能享受奉朝请的待遇,薛聪一开始就被授予著作佐郎,因而被时论称颂。以后,又升任书侍御史。他纠参弹劾朝廷中的错误行为,从不回避势族权要。孝文帝想放宽或谅解的人和事,薛聪往往据理争辩。孝文帝常常说:“我见到薛聪,不能不感到畏惧,更何况其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