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二 (第12/12页)
初三,恒农王奚斤去世。初五,因当时举办婚事过于奢侈浪费,而办理丧事也过度铺张,诏令有关方面制定条文加以限制。二十五日,诏令成周公万度归从焉耆往西讨伐龟兹。皇太子在行宫朝见皇帝,便跟随皇帝北征。到达受降城以后,不见蠕蠕的踪影,便在城内屯积粮食,留下军队守护,然后回军。北平王长孙敦因事而被降为公爵。 十年(449)春正月初一,皇帝在漠南宴请百官。初六,蠕蠕国的吐贺真很害怕,便远逃了。三月,在河西打猎。二十四日,车驾回宫。 夏四月丙申,日食。九月,在河滩上检阅部队,进而北伐。 冬十月初八,皇太子和群臣在行宫里迎候皇帝。十二月十六日,车驾北伐归来。十七日,封平昌公托真为中山王。 十一年(450)春正月初四,巡行到达洛阳,所经过的郡国,皇帝都亲自看望老年人,慰问孤寡人。二月初三,在梁川大举围猎。皇子真去世。当月,大举修建宫室,让皇太子住在北宫。车驾便征伐悬瓠。 夏四月十三日,车驾回宫。赏赐随从的和留守的郎官以上人员牲口,数量不等。六月初十,杀了司徒崔浩。十二日,北行到阴山。 秋七月,宋将王玄谟攻打滑台。八月初六,在河田打猎。二十六日,在西郊练兵。九月初四,车驾南征。初六,皇太子北伐,屯兵漠南。吴王余留守京城。十三日,特赦定州、冀州、相州三州死罪以下囚犯。 冬十月初九,车驾渡过黄河,王玄谟丢下军队逃走,皇帝命令各将领分几路齐头并进。皇帝从中路前进,十一月初五,到达邹山。派使者以太牢的礼节祭祀孔子。当月,安页盾国进献一头狮子。十二月十二日,车驾到达淮河,下令割芒苇制成筏子几万只渡淮河,淮南全部归降。二十八日,皇帝到达长江边,在瓜步山建造行宫。各军都在同一天到达江北,所经过的城池,人们无不望尘奔逃,前来投降的难以计算数量。二十九日,宋文帝派人进献各种食品和进贡地方特产,又请求将女儿嫁给皇孙为妻,请求相互和好。皇帝认为以军队进逼而成婚姻是不合礼节的,同意两国和好而不答应婚姻,派散骑侍郎夏侯野去答复宋人。皇帝又令皇孙写书信,送去马匹并表示问候。 正平元年(451)春正月初一,在江上大宴群臣,文武官员被封爵的有二百多人。初二,车驾北回。二月二十九日,到达鲁口。皇太子到行宫朝见。三月十五日,皇帝南征归来,在宗庙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告祭祖先于宗庙,把投降的五万多家分别安置到京畿附近的地方。赏赐给留守京城的文武官员们缴获的军用物资和牲口多少不等。 夏五月十九日,大赦天下。六月初九,改年号。车师国王派儿子入侍。下诏说刑罚的律令过多,犯罪的人更多,命令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办案时,务必做到量刑适中,其中有不便于使用的,依照上述要求增删。诏令太子太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人改定法律。略阳王羯儿、高凉王那有罪而被赐死。十五日,皇太子去世。十九日,在金陵安葬了景穆太子。 秋七月二十五日,巡行至阴山。让各部减少官员三分之一。九月十二日,车驾回宫。 冬十月初九,巡行至阴山。宋人来聘问。诏令殿中将军郎法。。出使宋国。十八日,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去世。十二月二十七日,车驾回宫。封皇孙。。为高阳王,不久又因为他是世嫡的皇孙,不适合封为藩王,便去了封号。改封秦王翰为东平王,燕王谭为临淮王,楚王建为广阳王,吴王余为南安王。 二年(452)春正月初一,从南方来归降的五千多家在中山策谋叛乱,被州中的部队镇压下去。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因和投降过来的人合谋叛乱,被赐死。 三月甲寅日,中常侍宗爱在宫中作乱,皇帝在永安宫驾崩,享年四十五岁。宫中先秘不发布皇帝去世的消息。宗爱又假传皇后的命令,杀东平王拓跋翰,迎南安王余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平。尊谥号为“太武皇帝”,埋葬在金陵,庙号为世祖。 皇帝生下来后就没有见到密太后,当他开始懂事以后,一提起来就十分悲伤,这种哀伤的感情使旁人都为之动心,明元帝知道以后很赞赏并感叹不已。明元帝有病时,太武帝衣带不解一直在身旁照料。他喜爱清静俭朴,衣服饰品和日常用具、饮食等,够用而已,不喜欢珍美艳丽的东西。吃饭没有两种以上品味的菜肴,所宠爱的昭仪、贵人,衣服没有两种以上的色彩。众官上奏皇帝,请他按照《周易》中所说的高险的意图而加高城墙和深挖护城河,并且引用汉代萧何建宫殿使京城壮丽的故事。太武帝说:“古人曾经说过,治国在德不在险。屈丐蒸土修筑城池,使之更加坚固,也被我灭掉了,难道在乎城池是否坚固险要吗?如今天下未平,正需要大量人力,大兴土木的做法,不是我所要做的。萧何对汉高祖所说的话,也不是美言啊!”他常说财富是军队和国家的根本,不能轻易消耗浪费。至于他所赏赐的,都是建立功勋和政绩显著的人,亲戚和受他宠爱的人,没有人能够因此得到封赏。 每当和敌军对阵时,他常常和士卒们一起站在飞石乱箭四射的危险地方,左右人一个个被射死或受伤,太武帝依然神色自若,所以人人都愿意为他出力,所向无敌。他任命将领出兵时,都告诉他们指挥作战的方法,听从命令的人无不克敌制胜,而违反命令的则大多遭受失败。他知人善任,经常在普通士兵中选拔将领,并根据他们的才能发挥其特长,不管原出身如何。他兼听各种意见而又勇于决断,刑赏分明,立功而受赏时不漏掉卑贱者,因罪而受刑时不偏袒亲近者,虽然是平时深受宠爱的人,也决不破坏法律。他常说:“法律,是我和天下人所共同的准则,怎敢轻易改变?”所以大臣们违反法令,也决不宽恕。 太武帝善于倾听和观察,瞬息之间,部下难以设法隐瞒真情。但他杀人很果断,过后又常感到后悔。司徒崔浩被处死后,皇帝北伐时,正好宣城的李孝伯病重,外面传说他已经死去,皇帝知道后十分痛惜,对身旁人说:“李宣城真是可惜啊!”又说“:我刚才的话说错了,崔司徒真可惜,李宣城可是令人悲哀啊!”他对人褒贬很慎重,就像这种情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