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舂慾晚_第四十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第4/5页)

论康熙是作为情人的身份,还是皇帝的骄傲,都不会容忍―――这就叫做蛇打七寸,厉害!厉害!

    琳琅和康熙都知道这次是个陷阱,但是琳琅对于某玄的处理却没有怨言。“她知是瞒不过,但总归是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她终归是瞒不过,他终归是知悉了一切”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琳琅的身世对她的影响多么深,她从未争取饼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许是不敢。即使在手帕事件没有爆发她仍是圣眷在身时,竟然也从未想过可以和猪头玄长相厮守,此时对于猪头玄在这件事情上对她的处理不公,也只是认命,因为从来没有希翼得到过,所以失去时也不曾怨。

    当然,琳琅是生在特定时代的人,必然带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猪头玄有浓重的君权思想,而琳琅又何尝没有忠君思想,她心中明明另有所爱,所以对于猪头玄的错爱一直有愧,对于此时的处置也只是默然。可惜琳琅不是女权主义者,我非常欣赏一部连续剧里面女主角的一句台词:“他怨我曾经爱过别人,我是不是也要怨他没有及早的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再说要算旧帐,猪头玄的帐都能够算到十几年前了――几子几女,多少嫔妃,能算的过来吗?(呵呵,说句题外话,康熙本人在历史上后宫逾制,一位皇后,一位皇贵妃,两位贵妃,四位妃,六位嫔,可是文中提到端嫔,惠嫔,荣嫔,宜嫔,德嫔,安嫔,成嫔,敬嫔――已经八位了,符合史实,确实逾制)。在这里,窃以为琳琅和素素非常相似,对于自己喜欢的,都不敢勇敢追求,自卑于身世。

    这次的事件,幕后主使我认为是:端嫔,画珠,可能还有惠嫔。

    (3)第三次误会――如意。其实在康熙冷落琳琅和琳琅小产之间的这段时间,我想琳琅必是心如止水,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过了,可是命运岂会放过她,匪大岂会放过她?

    琳琅小产(再次骂猪头玄猪头,他难道不知道后宫的险恶,为了自己一时痛快,竟然把meimei丢在狼窝里,meimei的小产,猪头玄应该负首责),康熙心急如焚的赶回来,对琳琅,也许是命运的一次转机。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琳琅知道后是真的有点爱康熙了。琳琅知道他知道了过往的一切,可是他还是一如既往,虽然晚了点(如果放到手帕事件发生时,效果更好),琳琅心中不感动是不可能的。让李德全带回去的发是真情实意,此时康熙有点我刚刚所说的以退为进,趁虚而入的意思,琳琅当然感动于他的包容和不计前嫌。眼看着两人正要朝着琴瑟合鸣之路走,如意出现了。

    这次的误会实在是狗血到无以复加,但是这次的误会却比前两次带来的影响都更严重。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康熙对琳琅爱太多,信任太少,自尊又比珠穆朗玛还高。说起这个如意,首先可以确定不是纳兰那柄,只是一柄像纳兰的那柄如意。这柄如意,当初端嫔送给琳琅的时候,琳琅都没有从这柄如意上联想到纳兰那柄如意(否则早就意识到端嫔的计谋,还有可能中招吗),可以想见这两柄如意虽然都是紫色,可见相差甚远。

    爱情之间是不应该有怀疑的,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拔出,只能任由它潜滋暗长,等发现时,早已是癌症晚期,无力回天。康熙不辞冰雪,夜探琳琅,看到了枕畔那柄如意,我想在康熙看到它的第一眼,也不能够确定就是纳兰的那柄。文中有言:“皇帝向来不在器皿珠玉上留神”,想来皇帝对纳兰的那柄如意,也只是曾经“惊鸿一瞥”,隐约记得纳兰有柄紫色的如意,至于具体样子如何,早就不记得了。看到了琳琅的紫如意,加上早上纳兰府的人来看望过琳琅,于是记忆中隐约的那柄纳兰的如意就在脑中无限的放大,和眼前的这柄紫如意越来越像,最终重合――――这就是怀疑的效果,甚至连问也没有问,因为上次的质问,已经让他“只生了悔,不如不问,不如不问。”,所以这次,他连质问的勇气都失去了,怕更得难堪,怕自己只是情错,怕万一问了,帝王得自尊再次受损。这个猪头,猪头,猪头!!第二次取得琳琅心的机会就让他这么推开了。之后大病一场,只是他自己活该,骗人眼泪。

    之于琳琅,想必醒来听婢女说皇上来过,更为情动,觉得过往一切都过去了,这个男人还是可以依靠的,所以眼巴巴的去南苑请安。皇帝却拒不见面,我觉得这时之于两人感情,真是到到了是否值得继续下去的决策关头。结果这头猪又做了什么?真是猪!第三次机会失之交臂。

    琳琅问过李德全前因后果,终于明白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她的反映却只是“嘴角渐渐浮起笑意,那笑里却有一缕凄然的悲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我认为琳琅不是对后宫的阴谋算计感到如此,而是对康熙最终死心。

    琳琅本是个“心肝玻璃人”,内心其实敏感而易碎,这种女人的心只能够碎一次,再无挽回余地。琳琅本身又及其聪慧,她之所以有如此的反映在于她终于看透了她与康熙之间的永无可能,不是因为后宫诸人的算计,而在于两个人的心中已经没有了信任,爱却存有芥蒂,又怎能够长久。

    纳兰已经成为他们两个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阴影。试想以后两人相处,也许就在琳琅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个毫无意识的话语,一个身边不起眼的小玩意,连琳琅自己都不自觉的时候康熙都可能联想到纳兰,然后进行他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又觉得自己备受伤害,一声不响的跑到哪个角落去添着自以为是的伤口。这样的两人又怎能够长久下去。(猪头玄啊,你自己去添伤口无所谓,伤了我们的meimei是就大了,瞧你第一次疗伤就就把我们小八的哥哥或是jiejie弄没了,以后多来几次,我们meimei还有活头吗?)

    疑问的种子已经撒下,并生长发芽,也许康熙可以当作若无其事,但是心中的毒瘤却不可抑制的成长。这种事在现代生活中也时常见到,怀疑,然后整天疑神疑鬼,一个稍微不正常的举动都能够成为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