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三周瑜的密令 (第3/3页)
小时不到,我们已来至新野城下。 阿昌上前,很快叫开城门。 一名青年 着马,引着十几名步卒出来迎接,自报姓名职务,县 原来不仅县丞麋竺未歇。邓咨也还一直在城中巡视呢!麋竺出城时预先也告知了他。因此他也认得阿昌,不用再过多交涉。 嗯,长得很普通嘛!不过对他如此晚还忠于职守,我也是心中暗赞。新野有这俩得力干部,难怪徐庶一直不曾再任命县令。也许他是考察之后从他们中挑一个吧。 说起来,我直接让罗蒙来知新野,事先没跟徐庶他们商量,多少有些鲁莽。 “邓县尉可认得邓伯苗?”就是邓芝。现任桂阳太守。 “哦。那是鄙宗兄。” “失敬,原来你也是邓高密后人,难怪如伯苗一般。如此忠勤王事。” 邓高密,即邓禹,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首。自幼与光武帝刘秀为友,后从刘秀征战,多立功劳,光武即位后拜为大司徒,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封为左丞相,高密侯。 邓咨眉开目笑,迅即收容自敛,很严肃地答道:“我邓家子孙,自当永远为我大汉效命。” 我随口夸奖两句,然后吩咐他,立刻打开军需库房,给我的部下们弄四百套本城守军的军服来。 邓咨不解地看看我,不过没问,只道:“大将军,赵玉将军从此处过时,杜营主曾将部分军服放在本城仓储内。不过,都是正式汉军军装,却无本城守军的服装。本城军装,也没有多少剩余。” 我皱皱眉,我这四百部下,现在穿的就是汉军最正式地军装。正式军装,要来何用? “新野城中,现在尚有多少驻军?” “回大将军,还有三百余人。” “好!”我回头叫周善“周都尉,你带着你地卫队,随邓县尉同去军营中,全部换上这些驻军地军服,此事天亮之前务必做好,不得惊动城中百姓。” 周善有点为难,他虽然粗糙点,可久在军中做事,这三百骑兵在城里转上一圈,恐怕全城的老百姓都要惊醒,而且无法睡着了。 邓咨看出他为难处,说道:“周都尉放心,军用仓库便在南门附近的一条街上,不用走多远。请随我来。” 周善大喜:“那太好了。”望望我“飞帅还有何吩咐?” 我让他探头过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最后道:“小心守护城池,不得有误。” 周善严肃点头应诺,一挥手,命令所有周氏卫队成下马步行,跟着前面的邓咨进城而去。 阿昌问我:“主公,我们也进城么?” 我摇头:“你随我来,咱们绕城而去。” 阿昌一挥手,这百人的将军府卫队,便跟着我出绕城而去。 新野城其实极小,长也不过数里,沿护城河向正北跑了不一儿,已越过个新野全城,走上北边的笔直官道。 这条官道不仅笔直修长,而且相当宽阔,大概还是上次曹军南下时特别修的,我们襄阳方面,无论刘表还是我自己,都是肯定不修这么适合跑马地大道的。 我在官道口处勒住马,摸摸马脖子,只略微见了点汗。 “主公,我们…这是去哪里啊?”阿昌跟着我一通瞎跑,终于忍耐不住了。 我道:“刚才你还训斥周善,说他胡乱询问。你自己怎么也犯?” “啊…”我马鞭一指:“前方十五里,便是鼎鼎大名的板桥铺村啊!”“那个…主公,为什么说它鼎鼎大名呢?”阿昌看了半天,黑灯瞎火的,他眼力再好,也看不了那么老远去。 “嘿,不告诉你。” “…”阿昌无语,过了一儿,问“那…我们要去那村里么?” “不,不用去那么远,你沿官道往正北方向继续往前走三、四里地,便可见东边离官道五、六里外有一河,南北走向,名为白河。横向东行数里,可以看到西岸边有一渡口,你和定野立刻前去渡口,将现在渡口处的所有人等一概捉拿拘束。然后,让定野率人守在那里,你自己回来这里,跟我回话。” “是。”这道命令是周瑜写在纸上的,非常清晰,我全给硬记下来,阿昌一听也立刻全明白了。 留下十余名武功最好的卫士保护我,他和樊定野率剩余的卫士,疾速沿官道而去。 到现在我地任务已基本完成,如果阿昌他们一切顺利,那么天亮之前,我大概就可以去跟周瑜交令了。 我跳下马,便在官道上踱步。 这次行动是在审讯杜远之后,我和周瑜再经过讨论印证,最后由他独自勾画出全盘计划。 虽然我可以象到他计划地大部分,但因我接的是第一支将令,因此其后他如何调配兵力,我一无所知。 就我得到的这支密令来看,他思虑之深广,动作之周密,都远非我能及。 不过,这更加使我心痒并且隐隐约约有一两分焦虑。我看得到,但我看不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