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时空女警 (第3/7页)
个大汉却是宋定和魏延。 看场边的竹筹,只有宋字的小旗旁插置了两枚,应是宋定已连赢了两场。 宋定久在军中,受过严格的训练,技艺十分娴熟。魏延相比之下已落在下风,好几次都险些被一摔跌地,但他斗意旺盛,手脚滑溜,两只眼睛圆睁,死死盯着宋定的两肩,气势上丝毫不见弱了。 这种赤手搏斗的技能训练很早以前就已是军中传统项目。先秦称为“觳觝”“觳”意思是粗声喘气“觝”是指双方用顶、戗、抗、枕、抡、按等激烈而扎实的动作对抗。那时讲究的是“一力降十”往往凭仗笨力气取胜,招数巧妙还在其次。后来秦国改其名曰“角抵”内容方面大大丰富。经过秦、两汉的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角抵已集摔跤、擒拿、拳击、手搏于一体,乃是临阵作战、两军相抵时进行rou搏战的最佳技击术。善于带兵的将领,无不对角抵之戏青睐有加。 不过首领大将互相角抵的场面,倒是比较少见。 徐庶本人也算个行家,见此情景,不禁心生兴趣,驻足而观。 看了一儿,他摇一摇头,道:“宋定虽然技高一筹,抓法、脚法却也还是中规中矩,一丝不苟,不露半分骄狂之意,真是难得。” 在当阳时,他和阿飞、田丰商量之后,将宋定派去忠字营为中军司马,负责忠字营骑兵的骑战训练。经过这两个多月时间的磨合,看起来他和忠字营的众将已颇为融洽了。 轰然大笑声中,魏延被宋定一把扛起,轻轻在腰上一顶,颓然倒地。 宋定退后一步,拱手为礼。 杜瑞笑道:“好了,还有谁来?”拔出一个竹筹,随手掷去,刷地一声,扎在宋定这边那两个竹筹之旁。 底下好几人跃跃欲试,但见到宋定那魁梧的身躯,健壮的胸肌,目光如刀的大眼,却又思前后,犹豫不决。 徐庶忽觉身后有人气息渐粗,回头一看,竟然是看直眼的刘二。 “嗯?你不在田军师帐外守护,溜到这里作甚?” “啊,军师,杜似兰杜营主有事要见两位军师,田公令我来请军师。” 徐庶道:“哦,杜营主?她现在什么地方?” “便在田军师帐中。” 徐庶心中奇怪,心道:“奇怪,杜似兰这么晚来找我们何事?有公事也不用急在这一时吧?”看他一眼:“你是不是上去角抵一番啊?” 刘二道:“宋司马技艺真好,而且他脚法跟咱们北边的还不太一样。小人心里是真和他试试,只是不敢久离田公。” 徐庶点点头:“你先回去,和田公、杜营主说,我马上就到。” 刘二应了,却不动弹,只恋恋不舍地看着角斗圈。 徐庶微一蹙眉。 那边场上魏延从地下爬起来,见四周噤无人言,怒道:“没人敢上么?老子再来。” 杜瑞道:“长,你已输了三场,且歇歇吧。” 魏延翻起白眼,道:“杜老爷,昔日高祖他老人家一辈子都输给项羽,就九里山赢了一回,结果就全兑回了本,大发,俺这才输了三次,怎么就不能再上了?” 杜瑞心中微怒,道:“明明实力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再怎么打,也只是丢人,还跟我耍那流氓无赖的手段。”他功力极深,兼之并非骑兵营将领,所以一条直线,两不偏袒,对场上的局势明察秋毫。 赵玉见场面僵住,细眉一皱,说道:“空手角抵是宋司马技压全营,这一项今晚就这样了。现在进行下一项,射…”“术”字还没出口,魏延忽然纵身一跃,从场外拔出一根长枪来,喝道:“赵头且请慢点换项吧。小将以为,角抵弓射,那不过是平时玩玩的手艺。大将临阵破敌,当然是长兵器为先。宋司马,且先试试我的淮南枪法。”他对宋定的不服溢于言表,但语气中,对赵玉却十分尊重。 赵玉自己擅长枪法,听魏延如此说,也有点道,又看他到底要使什么奇特的枪法,顿时犹豫。 杜瑞可不管那个,当即嗔怒道:“长…” 魏延横目,故意不去看他,道:“宋司马身为中军司马,不露几手绝技,恐怕我部下的军士不服。” 宋定点头,道:“魏司马,请。”手一伸,下面递上他的重矛。 徐庶见魏延持枪姿态特异,两手皆是阴把相握,本欲续看,瞧瞧他新练的英布枪法到底有何出奇之处。奈何刘二也在身旁,他是主公旧部,自己贪看不动,自不好多说旁人。只得轻咳一声,率先转头,出帐而去。 刘二一呆,没到军师如此决断。他也是个很精乖的人,知道现在再赖着不走,必受呵斥惩罚,急忙跟着徐庶就走,暗暗惋惜:“可惜,错过这一场好斗!” 徐庶亦是叹息出帐,不过一出了帐就记起正事,道:“元皓兄也是的,你又不是没有决断的权力,有什么事直接吩咐就是了,非要让我过去干什么啊?” 进了田丰帐中,田丰一叠声道:“元直,怎么这么慢?” 徐庶心:“是你太性急。”见杜似兰一身黑袍,沉着脸,低着头坐在侧位,不知在什么,打招呼:“杜营主也在。” 杜似兰抬起头,勉强笑了一下,道:“徐军师。” 徐庶落座,问道:“到底何事?” 田丰犹豫了一下,对杜似兰道:“这件事,还是杜营主说罢?” 杜似兰道:“嗯,好的。军师,情况是这样的。适才我让瑾儿去主公那里,他还没进去,就听见主公帐里有说话的声音,除了主公,还有…还有一个女子。” 徐庶一愣:“女子?” 杜似兰看看他神色,解释道:“我让瑾儿去,是因为他段家有几种合乎主公身体需要的良药,所以让瑾儿送过去。” 徐庶起段瑾的那个骄横师兄,确实,他这一派的药很奇妙。点一点头,心:“主公帐中,如何有女子?” 从传说时期的夏朝开始,四千多年来,兵制的演变虽然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但总的来说不外三种:一是征兵制,二是役兵制,三是募兵制。三代到战国主要实行的是征兵制。秦、西汉实行的都是役兵制。东汉末年,社矛盾加剧,刺史、州牧的权力大增,州兵、家兵渐强,豪强四起,拥兵自重,士兵的来源就比较杂乱了,有征集,也有私人家兵,甚至有抢掠而来,同时因为各家将领的素质大不相同,所以军队的战斗力都颇有差别。 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