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2/6页)
“他们搬走了。”小顽童措指一座小宅院的院门“大闺女没啦,住不下去啦!” “搬了?搬到何处去了?”他将糖果递给顽童,心中暗暗叫苦。 送佛送上西天,显然他送的佛,在西天没有座位,他的责任未了。 “搬到何处去了?”他催问。如果搬到另一坊另一条街,找一找不会太麻烦。 “不知道。”小顽童大摇其头。 “想想看,再想…” 这一家的院门开处,踱出一个白发苍苍老人。 “你是学舍的学生,怎会不知道李教谕的事?”老人显然先前在院子里。听清门外的话:一除非你不是学舍的学生。” “不是,老伯。” “哦!那一定是江都县学的学生。” “是甘泉县学的学生。” “难怪了。李教谕辞职因故乡去了,唉!”老人叹息一声“一位高洁的读书人,遭到那种祸事,哪有颜面立足?而且别家的女儿虽然受到残害,毕竟仍然在家,他的女儿却失了踪,情何以堪?” “罢了!”他泄气他说。 “老天爷不长眼啊!那些兵…一“老伯,你不能将这些罪行,归在兵身上。”他气冲冲他说,一罪行在于指使兵的人身上,老天爷看不见。因为老天爷很自私,放纵他的儿子造孽,你千万不要相信天老爷是仁慈的。” 皇帝自称天子,天者爷的儿子。 他大踏步走了,脚下沉重。 出了南门,他发觉身后有人跟来了。 那时,新城还没增建,南门外广陵驿附近的南关大街,是最热闹的所在,街市直延伸至槽河旁。 他已非吴下阿蒙,已发现有人跟踪,心中有数。李教授的灾祸未了,人虽迁走了,遗患仍在。 他大为不满,落井下石的人一定不是好东西。 走了一半大街,他折入一条小巷。没错,跟踪的人跟来了。是一个高瘦的中年人,穿青布短夹袄,像一个普通市民,很可能衣内藏有匕首一类短家伙,接近用匕首挟持极有可能。 闹江龙伙同一众各路人马,在德州有志一同抢截快马船,他心中称快,对这些好汉颇感佩服。 那么,查李教授根底去向的人,一定是快马船上殃民官兵的党羽,必定在调查被动走美女的下落,难怪他冒火。 脚下一慢,倏然转身。 中年人一怔,迟疑地止步,一触及他神光暴射的虎目,机警地退了两步? “干什么?”他一点也不像一个士子,气势汹汹像是要吃人。 “咦!你…”中年人是行家,吃了一惊。 行家才会体会出他流露的杀气,能早一步看出凶兆。 “你跟了许久,从城北跟到南门外。”他逼进两步虎目彪圆“说不出道理,我剥你的皮。” “今天不是放假日,你怎么不在学舍读书,却在外游荡? 你不像府学的学生。”中年人讶然问。 那年头,最好不要得罪学舍的学生。府学的学生通常有秀才身分(附读生除外),一闹事,巡捕一出面,有理无理,对方首先就得倒媚。 “关你什么事?” “我从山东来,曾经绕道至寿州庐州查线索,回来晚了半个月,到处打听李教谕的下落,只知道他已迁回原籍,却没有人知道他原籍在何处。” “你为何查他的下落?”他心中一动。 从山东来,有意思。 一我得了他三百两银子,托我上京调查照料他的爱女。到了山东德州,才听到皇船被劫的消息,已经是十天前的事。后来听到消息,皇船上的十个绝色美女,分别被人救走了。我得到风声循线索查,在寿州查到一位姓郑的小姑娘下落,白跑了人越。”回来发现李教谕已经迁走了。迁箔的事大有可疑,说不定是失踪的,我查不出结果。得人钱财,与人消灾,我得向他有所交代呀!今天恰好发现你在打听李教谕,所以跟来了,希望知道一些线索。公子爷,可否借一步说话?” “你是…” “小姓张,张成栋,手勤脚快,专门替人打听消息寻人找物,在江对面的镇江府,有一番局面。” 寻人找物,得找地方上专门经营这种行业的人。通常由这些人派几个汉子,沿街敲罗贱喝,以及张贴寻人招物榜,算是正当的行业。 但真正具有派人至外地侦查能力的业者,必定具有相当像样的实力,人面广,各方关系良好,有时需冒风险,所以需有能冒风险的人才。 李教谕到镇江请人调查,可知扬州一定没有人敢接受他的委托。 “好,我们得好好谈谈。”他的气消了。 “河边绿杨春的点心不错,我请你。”张成栋欣然作东。 “不,作东是我的事,我不是吃定了苦哈哈的穷秀才。走,你领路,我不知道绿杨春在何处?” 扬州的绿杨春有好几家,这一家在潜河旁。两人在偏远的角落占了一桌,叫来几份点心沏壶好茶。 江南人有好茶出产,有名扬天下的最好茶具,但喝茶的品味似乎不怎么样,真正纯喝茶的人并不多,点心杂食反而喧宾夺主。“扬州本来我有门路。” 张成栋一面喝茶,开门见山谈上正题:“可是,这次碰了钉子,衙门里的人一提皇帝在这里胡作非为的事,莫不掩耳一问三不知。市民们提起皇帝在这里jianianyin掳掠,同声咒骂怨天恨地,但不回答任何问题,因为…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城西南运河旁的扬州卫城,军方派有探子,禁止谈论这件事,耳语者罪。” 张成栋压低声音“要被捉进卫城,麻烦大了。” “去他娘的!”他粗野地咒骂“我是慕名来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