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盛宴_第三十一章文学生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文学生活 (第2/14页)

的事物或行动,在古时已感觉运用之困难,故原始文字“包”用作纯粹的发声符号,而假借以表示其他同声的文字。结果发生很多纠纷,而在汉代文字大定以前,吾们有许多这样的假借文字,以一字表指许多不同的事物。事实上之需要,迫使中国人加添符号(称为字根),以表示意思的群体,这就是这个Pao字欲用以指示者。

    发声记号的使用,不是十分严格而正确的,吾们有下例名字在现代中文中读作Pao或P’ao二种读法,但每一个字陪衬着一个分数记号或字根,例如抱跑袍饱泡鲍炮胞咆-刨苞雹。象这个样子,包加上手旁字根,其意义为怀抱之抱,加足旁字根,意义为奔跑之跑,加衣旁字根,意义为长袍之袍,加食旁字根,意义为吃饱之饱,加水旁字根,意义为泡沫之泡,加火旁字根,意义为花炮之炮,加鱼旁字根,意义为鲍鱼之鲍,加rou旁字根,意义胞胎之胞,加石旁字根,意义为枪-之-,加口旁字根,意义为咆哮之咆,加艹头字根,意义为苞芽之苞,加雨字头字根,意义为冰雹之雹,加刀旁字根,意义为刮刨之刨。这就是解决同音异义问题的调整方法。

    假定这个问题不是在同音异义的问题上,假定中国文字里头也有象英文里头ScrapedScratched那样的字,则首先就感到有区别发音的必要,这样,恐怕中国文字也就会有了欧洲语系的字母,因而识字的人也会普遍了。

    中国文字既属于单音组合,殆无可避免的必须用象形字体。单是这个事实,大大地变更了中国学术的特性和地位。由于它们的自然底本质,中国文字在口语发音中不易多所变化。同一记号,在不同方言中,可以读作各别的声音,不同的方言甚至可以视为不同的语言,如基督十字架的记号在英文中读作Cross,在法文中可以读作Croix。这是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贯性具有密切的关系的。更重要于此者,使用此等文字使吾人隔了千百年以后还能直接诵读孔氏经书。孔氏的经书在吾们自己的纪元第六世纪时几乎变成不可诵读,试一想及此,很觉有趣,倘真遇到这样情形,孔子的尊崇地位将受到何等影响呢?

    的确,中国文字当秦始皇焚书坑儒之际,发生过重大变革,至今研究孔氏学说的学者,分成二大营垒,其一信仰“古文”的经书本子,所谓古文据说是砌藏于孔氏居宅壁间,得免燔灼,而经后来坏壁发现的原本;别一派信仰“今文”书本,这是年老儒生口授传诵而笔录下来的,这些老儒生系将经书熟记,幸免于暴秦的厄运者。但从此以后(纪元前213年)屡有写作,在形式上有比较不甚重要之改进,此等写作对于孔氏经书之深入中国人心之催眠作用,有很大贡献。凡符合于孔氏经书早期写本者,亦符合于全部文学的传统,继汉代以后者尤然。一个中国学生,凡能诵读百年以前之著作者,即能由此训练诵读第十三世纪,第十世纪。甚至第二世纪的著作,亦犹现代艺术家之欣赏维纳斯,欣赏罗丹之作品同样容易。倘今古代学术不能若是易于了解,那古典文学之传统势力还会这样雄大,而中国人的心理还会这么保守吗?怕未见得。

    但使用此象形文字,一方面有助于固定不变的文言之产生,致与口语判离而使寻常学子几难于通畅。至于发声组合的字体,天然将依随现行语言的变迁与惯用语法。书写的语言如其不甚依赖发声,在惯用语与文法方面,获得较大之自由。它不消遵守任何口语的法则,它有它自己的结构法则和大量的惯用语,系自历代著作收集而来的文学成语。如此,它乃产生一种独立的实体,多少是服从文学范型的。

    随时代之进展,此文学语言与当代通行语言间之差别,愈来愈巨,直至今日,学习古代语言,从心理上感到之艰难观之,几等于学习外国语言。普通句段结构之法则,书写的文言与口说的白话是不同的,是以你不能仅把古文字眼填入现行字的地位便可算写成一篇古文了。例如一个简单的连语“三两银子”在文言中却要变更造句法,写成“银三两”又似现行语中说“吾从未见过”古文中的惯用语为“余未之见也”此目的格的一字,经常置于动词之前,倘其动词为否定格的时候。现代中国学生是以常易犯语风上的错误,有如英国学生在学习法文时之说jevoisvous。恰等于学习外国语言,在一个人真能写确实流利的古文以前(至少需十年),需要范围广泛的使用法之熟习,是以练习之时,经常累月的背诵古代杰作亦为罢不了的手续。又恰如很少有人真能畅通外国语言一样,也就很少中国文人真能写确实流利的古文。实际上,中国今日仅不过三四人能写流利的周代经典式的古文。吾们大部分乃不得不苦苦忍耐这种书本上的语言,此在外国人固非难于治理的。这书本上的语言且又缺乏语言本身的真意味。

    使用中国的象形文字,使脱离语言真意味的文字得以逐渐发展,文字与发声原则分离而独立,加速它的单音组合的性质。而且事实上口语中的二连音的字眼,仍可以用单音文字来代表,因为文字本身由其组合使用已使意义表显得很清楚。例如吾们在口语中需要一个二连音“老虎”以资在听觉上辨别与其他读“虎”字音的字眼相混淆,但在书写文字中用一个“虎”字已够了。文言是以较之白话更见倾向于单音,因为它的基本是在视觉上,而非在听觉上。

    从此极端的单音主义乃发展一种极端简洁的格调,这种格调不能用口语来模仿而获免不可理解的危险的,而此格调亦即为中国文学之特性的美点。如是吾人乃创造一种韵律,恰恰每七字一行,可以包括大致似英文无韵诗的二行那么字的意义。这种技巧在英文中是不可想象的,在其他别种语言中亦是不可想象的。不论在散文或诗词中,此用字之经济,产生一种风格,其间每一个字每一音节,其韵调轻重衡量务须达到“恰到好处”之程度,而往往负担过分之意义。如那些丝毫不苟的诗人,一字一音莫不细予斟酌。是以此爽利的体裁之真实的练达,实即选用字面之极端老练。由此兴起一种用字矜饰的文学传统,它后来变成社会的传统观念而最后成为中国人的心智之习惯。

    文学技巧上的困难,限制了中国识字教育的普遍,识字教育本无需乎推敲修饰的。此识字的限制又转而变更中国社会的全部组织,改易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容貌。有些人有时真会发生疑问;倘中国人民的语言是一种活用变化的语言,因而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