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沧海一声笑 (第1/2页)
第160章 沧海一声笑 第160章 沧海一声笑 刚吃完晚饭,就见林志雄匆匆而来。 “灵儿,你们先在附近走走,我和林志雄谈点事,一会我们在山下相会。” “嗯,知道了。” 我看着焦急的林志雄道:“林老板,你在福州多年,有认识精通律法的讼师吗?” “讼师?不认识。”林志雄摇摇头道“不过,我倒是认识懂得律法之人,此人原来是福州府的一位幕僚,极擅我朝律法,只是,这个…” “林老板,何故吞吞吐吐?” “呼延公子,讼师虽说自古就有,但在我朝衙门断案时已经很少出现了。” “这是为何?” 林志雄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道:“公子,我朝衙门在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所以眼下在打官司时,已经没有什么讼师愿意出面当庭辩诉了。” 叶梦鼎也言道:“公子,的确如此。唐朝时,律法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若加增罪重,减诬告一等。讼师因其善辩,往往被官府视为扰乱民心的祸首,我朝延续了唐时律法,针对讼师之罚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讼师这个职业已基本消亡。” 最早的讼师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讼师擅长诉讼,精通律法,其辩论之术无人能敌,史书记载其往往“艹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所以在古代“讼师”往往被视为影响社会和谐、挑词诉讼的不安定分子,为历代官府所不喜。 “原来如此。”我微一点头道“林老板,明曰巳时过半你再去福州府提出诉讼,但你需要说服你那位朋友充当一次讼师,这次本公子保他无事。” “还要上告,会有用吗?公子,你要知道,我上告的对象是福州船舶司,自古民告官,可是从未有胜数的啊。” “林老板,你放心去告吧,明曰会有钦差大人现身。” “钦差?”林志雄半信半疑道。 “不错,林老板,时间不多,你还是尽量去说服你那位朋友。” 林志雄点点头,知道也没有其它办法,又见我神色自若,不像是开玩笑,应允后告辞而去。 “公子?”叶梦鼎不明所以问道。 “叶先生,你最近就充当下这钦差吧。” “是,公子,只是该如何审理?” “呵呵,只审不断,天天审就行了,对于整个福建路,怎么着也该敲打敲打了。明曰我也会去府衙看看。袁先生,通知京城,令商业部立即发文,将味精列入可出口物品名录。” 叶梦鼎似懂非懂道:“只审不断?” “没错!” 生意上的竞争,本身没有对错,只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就可,但是蒲家倘若勾结官府,便形成了官商一体,这点是我不能接受的,试想下,商人怎么可能争得过官府,即便是后世,只要有官府的参与,公平竞争就是一句空话。 并非我认识林志雄所以我会帮他,对于海外的味精买卖,狮峰商行也没有明确交给哪家商行,蒲家也不是没有机会通过正常手段来争取,但是他们没有去联系味精的源头,反而利用官府的力量,这是我唯一的不喜之处。 离开同乐楼,东行一里左右,便是屏山。 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因为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所以称屏山。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宋代诗人陈轩诗曰: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屏山高62米,东南为冶山,旁有欧冶池,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又称剑池,池旁还有欧冶亭、剑光阁以及观海亭、玉泉池等古迹。南麓有座建于宋代的寺庙,号称长江以南第一木构巨作的华林寺。西麓叫马牧山,有越王饮马池、琴石、金鸡井等,山颠有环峰亭、绝学寮、胜会亭、翠涛亭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