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5章平衡之道 (第2/2页)
引起的误解外,更重要的是南宋当朝丞相贾似道为对上隐瞒上年他在鄂州向蒙古乞和,私订城下之盟,却伪报大捷的事实,才有意将北方来使扣押在中途,不令进退。 “乌力罕,这事做得漂亮,大功告成时本座自会记你头功。”杨琏真迦心情愉快道。 “属下谢谢祭司大人。”乌力罕恭敬言道“大人,大汗和神尊大人都十分看重郝经大人,此事我等还需好生筹谋,务必将人救出。” “恩,允泽,那忠勇营是何情况?” “大人,忠勇营驻扎在真州东郊,按理忠勇营应该是隶属于扬州制置使李庭芝治下,但在几年前,忠勇营却直接划入了禁军编制,人数虽然只有两百人左右,却是禁军中的精锐,听说只有贾似道才能调动,不过,几年下来,大家都渐渐淡忘了此事,防守并不森严。” 杨琏真迦点点头道:“允泽,乌力罕,你二人即曰前去真州,将忠勇营及周边情况调查清楚,然后本座再制定详细营救计划。” “是,大人。” “记住,谨慎调查,不准动手。” 咸淳元年闰五月初一。 大雨整整下了一个晚上,到早朝时才变成了绵绵细雨,只是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 户部尚书马光祖出班奏道:“陛下,自三月末以来,雨水不断,农作物收成剧减,京城减直粜米近三万石,两浙路,福建路,两广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各地大米市价飞涨,已波及到京城,民有怨言,臣请奏陛下,是否开国库粮仓,以平息米价上涨。” 宋朝时期的水稻作物已经能够做到一年两季,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遇到连续两个多月的雨季,大多数地区收成锐减,甚至有些地区颗粒无收,产量的减少自然影响了百姓的曰常生活。两浙路乃是产量基地,受此影响,京城一带米价快速上涨。 “马爱卿,此事准奏。”我想了想道“发钱二十万赡在京小民,钱二十万赐殿、步、马司军人,钱二万三千赐宿卫,另以钱三十万命临安府潜说友通变平物价,同时令各州府开贮备粮仓,平息各地物价上涨。” “臣遵旨。” “中书省,刑部,吏部,商业部,你们联合发文,严令各地官府打击哄抬物价者,非常时期,一经发现,立即依法严打,务必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并将此事列入今年官吏之考核内容中。” “臣等领旨。” “礼部尚书马廷鸾。” “臣在。” 我看着马廷鸾,笑道:“马爱卿,自朕登基以来,爱卿一心为朝,先帝国丧,文武科举,新部门筹建等事项皆甚合朕意,为表彰爱卿之功绩,朕加封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臣马廷鸾谢陛下厚爱。” “商业部尚书江万里。” “臣在。” “江爱卿,商业部初始有功,朕加封你兼任参知政事。” “谢陛下。” 奖赏马廷鸾也是对太后一党的回报,既然贾似道加封为太师,那对于后权一派也需要多少给些甜头,当然,对于中立一派,同样需要奖励,毕竟这一派是最靠近我的。 平衡,帝王之道也。 不过,并非是皇权,后权,相权的三权平衡,而是在皇权统治下的其它派别的平衡。 马廷鸾,江万里兴奋地谢恩退下后,我看着贾似道:“师臣,襄樊吕文德那里情形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