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4页)
第三章 “微臣叩见圣上。” “呵,阎将军来得正好。”李世民自奏章中抬首,笑道:“平身、平身。” 阎竟天站定,对李世民直直打量着他的利眸觉得狐疑“不知圣上此次召微臣回京所为何事?” 自五年前,为保自身清白于阵前惨遭换将后,同年他被召回京。即使圣上对他相当信任,在平定东突厥后,又派他去镇守边陲,但这都弥补不了他心中的失落。 原该属于他的光荣,不,是比光荣更有成就的征服感,错过一次很难再有第二次的机会。他常想,倘若被掳的当时他便死在颉利的手中,那他的人生至少还有价值些。 东突厥已平,他园到旧地,看着平静空荡荡的土地,所有轰轰烈烈的战役功绩与他沾不上一点边,李靖已完全取代了他在圣上心中的位子,他很怀疑圣上还记得他这位镇守边陲的将领。 但现在他的确是在圣上跟前,他不明白圣上此番召他回京的目的。 “阎将军对和亲一事有何看法?”李世民不答反问,话中有着极深的试探。 阎竟天一直是他信赖的臣子,李靖亦为大唐不可或缺的大将,在几度的征战中他想过阎竟天,但群臣却一致推荐李靖征讨,他身为一国之君,这时总是十分为难。 考虑良久,他将阎竟天留在边陲镇守,实因东突厥乱党在被歼灭之前便对阎竟天的盛名多所顾忌。 再者,两将不宜同时征战。如此,倘若不幸折其一,尚有另一名大将可替补。阎竟天、李靖于大唐及大唐人民都是不可或缺的功臣。 只是他的用心良苦,阎竟天明白吗? “和亲乃圣上对蛮族的一项恩泽,蛮族震于圣威归降我大唐,我大唐不以武力侵犯,进而以和亲来加强两族的融合,就微臣看来,和亲对蛮族抑或大唐皆是人民之福。”他不因自己身为将领,就说出违心之论。 毕竟,没有战争百姓才有好的生活,这也是近年来他在边陲之地学到的真谛,自东突厥歼灭后,当地的人民已不再过着惶恐不安的日子,生活亦日趋安定繁荣。 “好,好一个恩泽!”也难怪阎竟天会深得他心,他并非仅是一名战将而已。“那么…”他迟疑了一下开口道:“此次吐谷浑主动向朕提出和亲一事,欲将吐谷浑的公主嫁入我大唐,你以为如何?” 咦?他不懂,他只是个武将,和亲这种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事,圣上何以特派使者征召他回京? 不过虽然疑惑,他还是答道:“吐谷浑近来与我大唐交好,会有此作法亦属无可厚非。” “好,有阎将军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李世民朗笑,眸里的狡黠可媲美一只修行千年的狐狸。 嗅到不寻常的气息,阎竟天警觉道:“微臣不明白圣上的意思。” “即刻起,朕封阎将军为镇南王,一个月后与吐谷浑公主成亲。”迂回了大半天,李世民总算道出本意。 天啊?! 听完,阎竟天傻了,一回神,一股怒意涌上心头,他单膝跪地道:“不!微臣无德无能,此事万万不可!”该死!为什么是他! “你敢抗旨?”李世民微愠。 纵有天大的不满,他仍是君,而君要臣死,臣不可不死的道理他偏偏该死的得遵从! 隐忍住强大的怒意,他略带冷硬的道:“微臣不敢!” 笑意再度回到李世民唇角。阎竟天刚烈耿直的脾性倒是没变,就连一丝丝的迎合谄媚都不肯啊! “不敢?那你的意思是同意了?”阎竟天此刻若抬首看李世民这老狐狸,必能看出他眼底的笑意。 似被敲了一记闷棍,阎竟天不情不愿的点头,算是同意了。 圣上根本就没给他选择的机会,倘若他知道此行回京的目的,铁定会抗旨不遵,反正天高皇帝远,圣上也不可能拿他怎么样。 “此次和亲朕一直在找适合人选,此人在我朝必须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尚未娶妻,几番斟酌,朕觉得你是最恰当的人选。”李世民蹙眉并深深感叹的继续道:“说是和亲,其实多少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身为一国之君,朕就该以大唐安危为考量,竟天,你是朕唯一信得过的人了。”他对他说之以理、动之以情。 阎竟天板着一张臭脸无语。 除了被圣上嘴里的蜜糖活活淹死外,他还能说些什么呢?一个月后 原先的将军府现改为镇南王府,月前大肆兴建起美伦美奂的庭台楼合、假山湖泊等,其华丽的程度可媲美御花园,屋梁聘请名师精雕细琢。一根梁柱、一幅画,龙凤呈祥、单凤朝阳,栩栩如生。这一切皆为皇恩所赐。 大厅内,文武百官尽数来贺,圣上赐婚在京城已传为佳话。毕竟,娶他族公主为妻,在大唐阎竟天属第一人,是项无上的殊荣。 然而迥异于在人前的欢乐,阎竟天心中的千万个不愿是无人知晓的。 阎竟天和吐谷浑公主的婚事,在李世民亲自主婚,文武百官的道贺声及千万大唐人民的祝福下,两人于良辰吉时拜了堂。 三更天,喧嚣尽退,灯火通明的镇南王府慢慢的沉寂了下来,酒醉的新郎倌脚步不稳的踏入新房。 咿呀的开门声使坐于床畔的绿意浑身一震。 她入境随俗,换上一身大红的嫁裳,头戴凤冠覆着盖头的她无法看到新郎。 为了复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