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_第十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2/3页)

。越是到了底下,党校教授们的胆子越来越小。到了县一级,几乎成了解读各项政策的传声筒。市一级相对要好些,但也很难放开。放开需要底气,北京的教授们知道内幕多,所以说出的话能有分量。到了市党校,你再说,就没人听了。好的演讲,好的讲课,必须包含大量的信息。信息越丰富,受众才越欢迎。尤其是这些县干们,最愿意听的就是对政策的另类解读,或者是对高层决策的内幕揣度。

    吴旗属于前者。

    县干班的课属于板块式教学。一个教授讲课就得讲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吴旗教授侧着身子,从教室门里走上了讲台,轻轻道:"上课了…

    "今天,我们讲政治体制改革。在讲课之前,我想重复一个观点,就是政治经济学上常讲的一个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在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情况下,到底进行得如何呢?"

    吴旗问了这句话,却并不等待回答,突然话锋一转:"现在,在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政治经济学的那个著名观点已经失效了。我们现在,是典型的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阶梯教室里回荡着吴旗的声音。他是一开始轻,继而声音放大,到最后,就有些"振聋发聩"了…

    课间休息后,吴旗突然转变了话题,讲到了腐败。

    "腐败是一个民族的疼痛,是一个政党的悲哀。现在,我们的腐败已经不是个别人的事了,而是群体性腐败,制度性腐败。"吴旗这话一说,县干班上顿时没有了声音。很多人的头都低下了,除了吴旗的声音,就是记笔记的声音。莫仁泽咳了一声,余威回头朝他望望。只见莫仁泽起身,拿着支烟,朝余威笑笑,出了门。他的意思是烟瘾犯了,得出去解决一下了。

    县干班里抽烟的多,而且特色比较明显:抽烟的大都是年龄较大,一直在基层干起来的同志;而那些年龄相对较小、或者一直在市级机关工作的同志,几乎都不抽烟。另外一点就是,抽烟的干部当中,又以在特权部门的干部为多。至于抽烟的档次,几乎惊人的一致。如果每天谁愿意,将县干班学员抽过的烟头收集起来,就会发现:烟都是"中华",无其他牌子;而且量也是十分的大,按抽烟学员数来平均,每个人都会摊上一包。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每天抽掉了50元人民币。当然,县干班的学员们是不会算这个账的。没有必要,也没有意思。烟都是别人送的,你不抽也是浪费。何况抽一支烟,既给国家增加了税收,又促进了消费。真正说起来,这些抽烟的干部都是在拿身体为国家作贡献。这种奉献精神,岂不也应该提倡?莫仁泽一出门,接着就有其他的学员出门了。抽烟也有效应。莫仁泽在走廊上抽烟的味道,随着风刮进了教室。有烟瘾的人一闻这味道,马上就心里痒痒了,仿佛毛毛虫钻进了鼻孔里,非得打一个响亮的喷嚏不可。

    陈然也出来了。

    莫仁泽给陈然递了支烟,问:"那事善后了吧?"

    "唉!了了!"陈然和莫仁泽都是来自底下县,共同的阶级基础决定了他们之间共同的关心与理解。

    "以后酒还得…

    "莫仁泽把话说了一半,陈然点点头。转过身来,陈然看见周天浩正从走廊那头往这边走,就本能地移了移步子。要是平时,陈然根本不会在乎的,可现在…

    他是一个惹了事的人,不得不小心。他看见周天浩远远地朝他笑笑,正要迎上去,周校长已经向侧边的过道走去了。

    莫仁泽看着陈然,笑道:"老陈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哪!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

    "就是。所以刚才…不就是个小丫头吗?"陈然压低了声音,往莫仁泽边上凑了凑,"我可清楚她。原来还以为她不知是个多么正经的人,现在我知道了,不也是…"

    "也是什么?"莫仁泽使劲地抽了口烟,凑上来问。

    陈然的嘴却像一下子被封住了似的,再也不说了。莫仁泽摇摇头。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掏出来一看,是冯岚。他的心马上往上跳了好几个厘米,拿着手机,往过道那头边走边道:"你好!正…"

    "正什么?没上课?"冯岚明显是压着声音。

    "上课,出来抽烟!顺带想想…

    "莫仁泽话没说完,冯岚就道:"我明天到市里出差,你…"

    莫仁泽没有任何思考,直接道:"好的,我等你!老地方。"

    最近两天,莫仁泽不知怎么的,特别地想冯岚。周日回家,冯岚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出来。今天是周四了,明天就是周末。冯岚选择这个日子出差,也一定是别有深意的。莫仁泽这4天内,至少给她发了50条以上的短信,同时还打了不下于10次的电话。莫仁泽的举动告诉她,她要再不给莫仁泽一次亲近的机会,莫仁泽也许就会发疯了。而冯岚,是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果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