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打听的人不消停 (第4/5页)
懂事,但所有先生、师父都批评他愚蠢无知,只懂取巧、好施小计,像长在后院的小妾似的。 母亲头痛不已,只能私底下让他多多照看这个弟弟。 但璟叡无法和璟华亲热起来,他讨厌阴险jianian恶,无大智慧偏又自认聪明的人,璟华就是这样,他自以为能将天下人cao控在手中,有着莫名其妙的自信,既无知又自大。 “大哥,你回来了?”璟华一身的恭谨。 “嗯。”璟叡脸上淡淡的,他不想跟弟弟多说话。 “大哥,听说皇上…” 璟叡阻断他的话“皇家之事,你一个无官身之人别掺合,免得惹祸上身。” 一句话就被封杀,璟华讪讪地低下头,他越长大,越能明白父亲在祖父和大哥身上受的屈辱。 不过他很快就收起沮丧,扬起笑脸问:“大哥,你要去见母亲吗?我陪你过去,顺便向母亲请安。” 璟叡并不想他陪,自个儿有密事要与母亲相商,在皇帝的态度尚未明确之前,他不能明目张胆地找上外祖和舅父们,只能让母亲居中传话。 但璟华抢先走在前头,不容自己拒绝。 璟叡想,算了,母亲正愁着不能多见见璟华,多教导教导他,璟华去了也好。 于是他跟着璟华进了兰萱堂。 意外地,母亲见到璟华时脸上淡淡的,不像过去那般又忧又喜,既烦恼他的未来,又心怜儿子得不到良好教养。母亲和璟华之间发生什么事? “华儿给母亲问安。”璟华躬身作揖。 “起来吧。” 霍秋桦看一眼璟叡,心知长子性情敏锐,深吸气,她隐瞒情绪,和颜悦色地问道:“先生上完课了吗?怎地这会儿过来?” 璟华也察觉近来母亲对自己的态度有些冰冷,他回想近日来有没有惹祸?怎么母亲见到自己不像过去那般亲热? 不过他还是笑得一脸无害,说道:“先生今儿个身子不适,让孩儿早些下课。” “嗯,你要好好念书,祖母等着你光耀门楣呢。” 这话带着微微的酸意,璟华没听出来,璟叡却听出来了,母亲真的不对劲。 “孩儿知道。”璟华回道。 “知道就好,快回屋里念书去吧。”霍秋桦想打发他走。 但璟华怎么肯,外头人人都在传言,大哥是皇帝最喜欢的臣子,不管文官武官议事,皇上都会把大哥留在身边,所以自己岂能不讨好巴结,难道要把好处送给外人?尤其是那个吕襄译。 想起吕襄译,璟华满心不悦,大哥放着正经兄弟不亲热,偏和一个外人交往,真不知道大哥心里是怎么想的? “今儿个在大厅用饭吧,咱们全家人很久没在一起吃饭了。”璟华热情道。 霍秋桦淡淡一笑,没有回答。 璟叡说:“我只是回来看看母亲,马上就要回去,不留下吃饭了。” 璟华闻言叹道:“大哥,你别和父亲置气,搬回来吧。” 置气?璟叡冷笑不语。 祖父丧礼刚办完,父亲异想天开,想逼他把世子之位交出来,父子间大吵一顿后,祖母竟也说:“你有军功,难道不能替自己争爵,何必抢弟弟的?” 抢弟弟的?说得好像这位置原该是韩璟华的。 此为一桩,再加上钱氏那件破事儿,他二话不说,在外头置宅搬出府。 璟叡离家,府里少个碍眼人物,韩蔷是乐意了,但老国公夫人不乐意,她长年把持中馈,知道每回璟叡打胜仗,皇帝的赏赐有多少,他搬出去好处还能落到自己手上?偏又拉不下脸把孙子求回来。 她想到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竟是克扣媳妇用度,企图逼媳妇把孙子唤回来。 简直是蠢到令人发指! “行了,璟华先回房吧,让娘和你大哥说说话。” 母亲和大哥都不愿他留下,脸皮再厚也得走,璟华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兰萱堂。 璟叡吩咐素心道:“你与素月亲自在门前守着,别让人擅闯。” “是。”素心领命下去。 霍秋桦见儿子态度谨慎,拉着他进内室,掩上门,低声道:“叡儿有事?” “对。” 他把吕襄译发现的官员调派,对皇帝心意的推敲,以及将要顺水推舟、献给皇帝的计策,一五一十全说给母亲听,霍秋桦越听脸色越惨白,一颗心扑通扑通地跳着。 以天下为棋…这个皇帝太…她震惊得说不出话,紧握拳头,皇帝大胆,儿子也…不…不应该的,她长吐口气,是自己在后宅待太久,变得胆小,天下之事本就是有勇有谋者为之。 她知道儿子的选择无错。 握住璟叡的手,她道:“你外祖父知道此事,定会为你感到骄傲,只是这局太大,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 “如今金人内部已见小乱,再过大半年乱象更显,到时再下这盘棋,胜算将会翻倍。” “你想让你舅父做什么?” “我想大舅父为我守住屠虎关,其他舅父为我护住凉州、衮州、湘州、冀州四州百姓。” 璟叡想动贪官污吏、动藩王,却不愿犠牲太多百姓,他需要足够的士兵引导百姓逃亡,而这当中屠虎关将是最艰难的一役。 “你打算给你大舅父多少人守关?” 他犹豫了一下,方才回答“三千人。” “三千人对二十万大军?他们光是一人吐一口唾沫,就可以淹了屠虎关。叡儿,你太看好你大舅父了。” “我知道此役必定艰难。” 璟叡没说,更艰难的是退到汾河以东之后,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大军开到金兵身后,双面夹击。 这一役,铲了藩王,更要铲除金人根基,让大齐至少谋得五十年安宁。 “叡儿要娘去给你外祖父传话?” “是,一来此事机密,牵动的人事太多,二来,皇上还没表明态度,倘若被言官知道,可就办不成了。” “娘明白的,过两天我会回娘家看看大嫂,她又添了个小孙子,我趁机会递话,探探你舅父们的态度,下个月你外祖父生辰,有什么该说的,你们见面再谈。” “多谢娘。” “倘若这次你能在京里多待一些时间,婚事…” “娘。”他摇头冷笑。“拖着吧,总会有人先憋不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