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订约元宵节联袂请神医 (第3/10页)
樵隐说道:“大凡这些人,都不会久居市廛,一定是居住某一座荒僻无人的山上。” 万博老人点点头说道:“老樵的话,深获我心!在苏州西北数百里,有一座茅山,过去曾经被一位恶道霸占,鱼rou当地人民,但是后来突然销声匿迹,茅山再也没有恶人出现。后来有看到一位身穿葛袍,手提木箱佝偻疾行的老人,在山里行走…” 雪峰樵隐兴奋地说道:“莫非此人就是大先生么?” 万博老人点头说道:“大先生的一身穿着正是如此,所以,我们直奔茅山,极有可能会到这位大先生,但是就怕这位大先生脾气古怪,秉性奇僻,不是我们言语所能说动。因为大凡一位身怀绝技而又不沽于世的人,大都有一种怪癖。” 江上渔翁大笑说道:“我们动之以情,说之以理,继而使他身陷事中,就不怕他再如何孤僻了。酸秀才!不怕你着恼!你何尝不是一个孤癖持重韵人?巫山十二峰上,难得允许人家上去一次,吟风啸月,与世无争。可是你现在呢?成日奔跑,已经不能置身事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一段话,说得万博老人大笑,捧腹笑道:“想不到老渔还有这一套精辟之见。走!走!我们即刻起程,早日赶到茅山,寻到这位大先生,就再也不怕千面狐有如何的百毒沾身了。” 这三位武林高人,便如此决定,全力展开身形,从西北边陲的天山之麓,奔向江南地带的茅山,以他们三个人在武林中的地位和名声,以及他们如此为武林热心奔走的义行,去请这位虽然身怀绝技,却是默默无闻的大先生,按说是应该毫无困难的,但是天下事情,是很难事先能预料得到的! 在茅山之巅,蒙蒙的星光之下,站着一位年轻人,下弦月被浮云掩住,看不清这位年轻人的面目,但是,只从他如此仰头长吁,低头短叹的情形看来,分明是心中怀有不尽的悲愤和忧郁,而无法排遣! 俄而,浮云散去,下弦月洒出清凉如水的银光;这才照到那位年轻人的脸上,但见有未干的泪痕,他此刻正仰着头,喃喃地对月自叹:“想我秦凌筠一身血仇,十几年来依然未报,身受两位恩师的教诲之恩,也丝毫没有聊表寸心报德,如今又得这样红粉知己,她为我竟而绝情出走,我这堂堂之躯,恩仇情怨,没有一点得偿心愿,真令人俯仰均愧!” 原来秦凌筠和朱若熙对了一招之后,在既悔且恨,又惊又愧的情形之下,当场誓言要寻到独自出走的冷雪竹姑娘,并且要和她清清楚楚、堂堂正正结束那一段情感上的关系,他要使朱若熙知道他是一位正人君子,他和冷雪竹是发乎情、止乎礼,尤其是要证明,冷雪竹的确是没有逃来和他在一起。 秦凌筠这样立下干金诺言,愤然离开之后,他才知道这是一个很难的难题。这样的茫茫人海,到何处去寻找冷雪竹姑娘?但是,在朝阳坪前他言之凿凿,要找回冷姑娘,岂可如此半途而废? 另一方面,冷雪竹姑娘这次出走,姑不论其是非,她对秦凌筠的一点真诚,使身受者无法等闲视之。何况秦凌筠对于冷雪竹情苗早生,关切之情,出之自然,即使将来要咬牙作劳燕之分飞,但是他也不能对于冷姑娘这样下落不明,漠不关心! 秦凌筠私下暗自决定,要以三个月为期,尽自己全力,来明察暗访,万一三月之期仍无所获,他只有先将自己许多应该作的事,了结之后,然后再以有生之年,一定要将冷雪竹的下落,访察个清楚明白! 他有了这样的决心之后,便计划遍访名山大泽,五岳三山,他断定冷姑娘如果是心灰意冷,一定是遁迹在荒僻之地,是以市廛繁华之地,秦凌筠则弃之不顾! 这天,他来到茅山,山虽不高,而其险峨坎坷之处,不逊于别的大山。 他遍游一周之后,除了有三五茅舍,及一座道观参差在深山僻谷之外,再也没有看到其他的人。 时已深夜,秦凌筠登山之巅,长吁心中积郁,禁不住凄然下泪,青衫为之泪湿! 下弦月已逐渐当顶,冷露沾衣,夜凉如水。秦凌筠正要振衣下山,另向别处,忽然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衣袂飘风的声音,才一转眼之间,瞥见一条人影一闪而逝。 秦凌筠心中暗自忖道:“茅山白昼尚且少见人踪,为何在这样的深夜,反而有人前来?而且,根据方才的身法看来,功力极为不恶,可以列诸当今高人之列。究竟为了何事,来到此地?” 他如此一转念之间,便借势一飘,掩身于丛木之中。就在这样飘身掩下的时候,突然,嗤地一声,只见沿途草木披靡,一点蓝色星星,直扑秦凌筠而来。 在这种草木丛生的地方,打出暗器,无论功力如何,也难望有效伤人,因为沿途嚓嚓作响,早已予人以警告,即使是身手低劣的人,也来得及应声而避,何况是秦凌筠? 所以当时秦凌筠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只略略向旁边让开一尺之隙,更而从容叫道:“是哪位武林同道,也不问清…” 话刚说到此,只听“叭”地一声,一阵嘶嘶之声大作,秦凌筠暗叫“不好”随手一撕大襟,顺势兜头一扫,这一扫之下,何异是狂风怒吼,一阵罡风过去,那些嘶嘶之声,都如同是泥牛入海,无影无踪。 再看看距离秦凌筠约七八尺的地方,有一片草木,都像被火焚烧,秦凌筠始而一惊,继之大怒,挺身而出,厉声叱道:“不问青红皂白,便如此遽下毒手,纵使你我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也毋须这样偷偷摸攒,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哪有这样不够气概?” 秦凌筠厉声一吼,远近皆闻,这时候,只见对面三丈远的草木丛中,有人呵呵地笑道:“好了!骂够了!我老人家看错了人,幸好你这位小朋友功力高强,总算没有受伤:我这把年纪挨了你这样一顿臭骂,双方扯平。来!来!咱们见个面,拉拉手,好不好?而且从现在起,不要大声讲话。” 秦凌筠这时候才看到有一位佝偻老者,从草丛里站起来,迎着月光,看到他皓首银须,一身葛袍,手里提了一个木箱子,脸上还带有笑容,皱纹重叠,就如同是风干了的橘皮一样,他正慢慢地向这边走过来。 秦凌筠当时一见是一位老者,便将怒气减少了一大半,而且,对方已经承认错误,说话也非常风趣,再也不便发作,他只是点点头说道:“老人家!今天幸亏遇到是我,换过旁人,岂不是糊里糊涂丧命在此么?不过,依照我看来,老人家莫非在此等候仇家,才有此一举?常言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只要不是不共戴天之仇,小可倒是愿意作一次和事的人!” 那位佝腰偻背的老人轻笑道:“小子!说话声音小一些!刚才骂了我老人家一顿,现在又要教训我一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