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诊断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4/4页)

过这不会是一场容易的战斗。

    这位董事长预料的困难都遇上了,但其中最艰巨的终于被克服了。

    欧唐奈到了医院,以前的外科主任就悄悄地离开了。他于是团结起赞成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一些主治医师,制定了更严格的制度,组织了一个有威信的手术室管理委员会监督执行。原来濒于消灭的组织切片研究小组又活跃起来了。它的任务是保证不重复发生同样的手术事故,特别是杜绝把健康的器官不必要地切除掉。

    他委婉而坚决他说服了那些技术较差的外科医生,把自己的工作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少数手术很差的,不分青红皂白就给病人割阑尾的人,那些不合格的人,则请他们自己选择:自动辞职呢,还是由医院正式解雇。多数人还是选择了自动辞职,虽然这可能意味着丢掉了一部分生活收入。他们当中还有这么一个人:他给病人切除了一个肾,事先竟没有了解这个病人在上次手术中已经切除了一个。这个不能容许的错误一直到尸体解剖时才发现。

    医院解雇这个医师还比较容易。但有些人却不那么简单。在地方医管会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还有两个解雇的外科医生在法院里提出了控告。

    欧唐奈知道在法庭上会有一番激烈的争论,他很怕新闻界加以渲染。

    尽管发生了一系列问题,欧唐奈和他的支持者终于实现了他们的主张。

    医务人员的空缺也经多方设法用合格的新人补足,其中有一些是他自己母校的毕业生,由他亲自动员来伯林顿工作的。

    在此期间,内科主任也换了人,由钱德勒大夫担任。他在前领导班子主事时就在这个医院,是一贯反对他们的。钱德勒是一位内科专家。他和欧唐奈在医院的各种方针问题上意见不尽相同,欧唐奈觉得钱德勒有时爱夸夸其谈。但是至少在维护医疗水平这个重要问题上,钱德勒是非常坚定的。

    在这三年半当中,医院的行政管理也有了变化。在他到职之后几个月,欧唐奈向奥尔登·布朗提到一位年青的副院长。欧唐奈认为这个人是他从事医务工作以来遇到过的最好的领导之一。董事长听到以后随即飞往外地。两天之后,他就带回来那位副院长签好了字的聘约。一个月之后,原院长很体面地退休,医院发给养老金,他自己也觉得如释重负。哈里·塔马塞利继任院长。现在医院的整个行政部门的工作都打上了塔马塞利那种精明强干和讲求效率的印记。

    一年以前,欧唐奈被选为医院的医管会主席,使他成为三郡医院医务工作的头把手。从那个时候起,欧唐奈、塔马塞利和钱德勒一起顺利地改善了本院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的进修计划。现在要求进这座医院的申请已日益增多了。

    但是欧唐奈知道,前进的道路还是漫长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要实现一个远大的计划,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个计划所包括的三个方面也就是医务工作的三个领域:医疗服务、培训、科研。他已经四十二岁了,再过几个月就满四十三岁。能否在今生完成他准备做的工作呢?没有把握。但是,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这是值得欣慰的。现在他相信,三年半以前他在飞机上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

    当然,从目前的格局看,还有些薄弱环节。这是难免的。这么庞大的事业怎能一蹴而成呢?某些资历高的医务人员对改革仍有抵触。这些人在董事会的老人当中很有影响。董事会里以尤斯塔斯·斯温为首的老人仍然十分顽固。欧唐奈想,这也许是好事,有个对立面。有人说:“年青人改革得太多、太快了。”这批评也许还有道理。正由于有这么一股保守力量,有时作计划就不得不谨慎些,这未始不是一个有利因素。欧唐奈自己是接受这种现实的,但是他发现,这很难使一些新人信服。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情况,使他和罗弗斯谈完话之后大伤脑筋。三郡医院病理科仍然是以前领导班子的一个堡垒。约瑟夫·皮尔逊大夫在这所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十二年了。他一向把病理科当成他个人的领域。他和董事会的老人都很熟,又是尤斯塔斯·斯温的棋友。更难办的是约瑟夫·皮尔逊并不是没有能力,他的工作是有成绩的。早年间,人们公认他是一位努力从事医学科研的专家,曾经担任过州病理学会的主席。病理科的真正问题在于工作上的一人专断,就是说他一个人说了算。欧唐奈估计病理科某些化验程序很需要来一番整顿,但是不管多么需要,就是很难办。

    还需要考虑医院扩建的资金问题。如果欧唐奈和皮尔逊之间发生了龃龉,皮尔逊对尤斯塔斯·斯温的影响会不会妨碍奥尔登·布朗准备在明秋完成全部筹款计划呢?一般地说斯温本人的捐助就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单单丢掉了这一笔就会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斯温对市里其他人的影响也是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位大老板有左右全局的能力。

    要解决的事情多着呢。欧唐奈原来希望把病理科的问题拖一拖。可是他又必须对比尔·罗弗斯提的意见采取一些行动。

    他的眼光离开了那些建筑图,对院长说道:“哈里,我觉得我们可能要和皮尔逊干一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