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群岛之舟 (第2/12页)
使用的)不是用板壁而是用栅栏与走廊隔开。这是为了便于监视,栅栏的铁条是斜向交叉的,像车站小花园的篱笆。它的高度直达车顶,因而取消了走廊顶棚上向包房里面开门的行李橱。走廊一侧的车窗是正常的,但是也加上了斜栅栏。囚犯乘坐的包房一侧没有车窗,只是在二层铺的高度有一个用固定的百叶窗遮住的气孔,上面也钉了栅栏(我们觉得这节车皮像是行李车,正是因为它没有车窗)。包房的门向侧面推开,是铁栅栏门。 这一切加在一起,从走廊里看去很像动物园:在一长排栅栏后面,一些略似人类的可怜巴巴的动物在地板上和铺板上蜷缩着,用哀求的目光望着你,要喝的,要吃的。但是动物园里从来不会把动物们这样紧地挤在一起。 据外面的工程人员计算,一间“斯大林”包房,下铺可以坐六人,中铺(它整个连成一个统铺,仅仅在靠门的地方留下一个供爬上爬下的缺口)可以躺三人,上面的两个行李架可以躺二人。现在,除了这十一个之外,再捅进十一个(最后几个是看守员关门时用脚蹬进去的)——瞧!这才是“斯大林”包房的完全正常的定员。上层,每个行李架上各有两人龇牙咧嘴地半躺半坐着,中层统铺躺着五个(这是最有福气的,这位子要动武才能抢到。如果包房里有盗窃犯,睡在那儿的准是他们),底下还剩十三名:下铺一边各坐五名,他们的腿之间的夹道里坐三名。其他地方——人缝里,人身上,人底下——放他们的东西。就这样蜷着腿紧挤在一起,一昼夜一昼夜地坐着。 不,这样干并不是故意折磨人!已决犯是社会主义的劳动战士,为什么要折磨他呢?是要把他用到建设上的。但是,你们也会同意,他这不是去丈母娘家作客,总不能招待得叫外头的人都眼红吧。当前我国交通运输有困难:他们到得了目的地,死不了人的。 从五十年代起,火车运行时刻正常了,囚犯们在路上的时间也就不太久,也就是那么一两天、两三天。战时和战后几年,情况要糟糕一些:“斯大林”车厢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哈萨克斯坦)到卡拉干达可能走七昼夜(每间包房里头可是装了二十五个人哪!);从卡拉干达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八昼夜(每间包房二十六人)。甚至从古比雪夫到切利亚宾斯克这段距离,一九四五年八月苏济在“斯大林”车厢里面也坐了好几昼夜。他们一间包房里装了三十万个。真的是人摞人。所有的人都在不断地挣扎、搏斗。而一九四六年秋,H-B-季莫费耶夫一列索夫斯基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去莫斯科,包房里竟有三十六人之多。整整几昼夜他悬在人丛里,脚不沾地。后来开始死人——死尸是从人们的脚底下拖出去的(诚然,不是马上拖走,而是过了一天以后)——这才松动了一些。他这次去莫斯科全程用了三个星期。(可是到了莫斯科,发生了一件奇迹之国的奇迹,季莫费耶夫-列索夫斯基由军官们亲手抬出车厢,用小卧车接走了:原来把他搞来是为了要他推动我国科学的发展。) 三十六——是极限吗?我们手头没有三十七人的证据。但是依照唯一科学的方法,经受过与“极限论分子”斗争的教育,我们应当给予这样的回答:决不!决不是极限!也许在别的什么地方是极限,可在我们这儿决不是。只要包房里,哪怕是铺板底下,哪怕是肩膀、腿、脑袋之间,还剩有几立方分米的没有被挤掉的空气,这间包房便完全适合于接收更多的囚犯!如果要设定一个极限数,那就是一间包房的全部空间所能容纳的细心垛好的未卸开的尸体的数量。 B-A-科尔汉耶娃从莫斯科出发时乘坐的包房里装着三十名女犯,大多是为宗教信仰被判处流刑移住的衰弱的老太婆(这批女犯到达目的地以后,除两个人以外,全部都躺进了医院)。她们没有人死在路上,这是因为其中有几个是因为“勾搭外国人”而坐牢的年轻、丰满、漂亮的姑娘,她们一个劲儿地羞辱押解队员:“你们这样押送这些老大娘,不觉得害臊吗?她们是你们的妈!”与其说是姑娘们的道德论据,恐怕不如说是她们诱人的外貌对押解队员起了作用。几个老太婆被关进…禁闭室。而在“泽克车厢”里关禁闭不是受罚,而是享福。五间囚犯包房只有四间是集体囚室,第五间劈成两半——两个窄长的半间,各有一个下铺和一个上铺,像列车员的包房一样。这些禁闭室是做隔离犯人用的;三四人一间,又方便,又宽敞。 不,这不是故意用干渴折磨囚犯。在车厢里的这些疲惫而拥挤的日子里,从来不供给一顿热食,只发给咸鲱鱼和干绘鲻鱼(在西伯利亚和乌克兰,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年年如此,冬夏如此,这种事情连例子都不需要举)。这并不是故意用干渴折磨他们。否则请你自己说说看,在路上用什么喂这些废物才好?在车厢里供给他们热食不合规定(诚然“泽克车厢”里有一间包房是当厨房用,但它是专为押解队预备的)。总不能发给他们生麦屑粉吧?也不能让他们吃生鳝鱼吧?给他们rou罐头——不怕他们噎着吗?咸鲜鱼!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再加上一小块面包——他们还想要什么? 你就收下吧,收下你那半条咸鲱鱼吧。只要人家发,你就应该高兴才是!如果你是聪明人,这条成鱼你不要马上吃,暂且忍一忍,藏在口袋里,到递解站有水的地方再干掉它。如果给的是湿漉漉的洒了粗盐粒的亚速夫海刀鱼,那就比较难办。这东西在衣兜里是放不住的。你快用衣襟、手绢、手掌心去接住,当时就把它吃掉。刀鱼是用什么人的衣裳垫着分的,而干鲶鱼押解队员直接倒在包房的地上,然后放在座位上或人们的膝盖上分配。 雅库博维奇(《在被遗弃者的世界里》,莫斯科,一九六四,第一卷)描写上一世纪的情景时说:在那个可怕的时代,发配西伯利亚的途中,每人一天发给伙食费十戈比。当地一个用小麦面做的大圆面包(三公斤?)价值五戈比;一瓦罐牛奶(两公斤?)值三戈比。“囚犯们的日子颇为好过。”他写道。然而伊尔库茨克的物价就偏高些,一磅rou卖十戈比。于是“囚犯们简直在挨饿”一个人一天才给一磅rou,这岂不跟发给半条鲱鱼一样了吗?… 如果鱼已经发给了你们,那么面包也就不会宣布停发,说不定还会洒给你一撮砂糖。比较糟糕的情况是押解队员走过来宣布;今天不开伙了,你们的口粮没有发下来。也可能是真的没有发下来:某监狱会计室的帐面上把数字填错了地方。也可能是这么回事:发是发下来了,可是押解队员自己的口粮不够吃(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