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绝色老公_第九十七章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绘 (第1/2页)

    第九十七章 绘

    再回山洞,已是入夜。

    我一个人享用了一桌菜肴后,一个人待在这间石室里。

    现在,我坐在圆桌前,手里拿着一只碳棒,对着桌上铺展的白纸,考虑着怎样下笔——

    虽然在离开枫楼竹苑前猛练过两天毛笔字,但隔了这么长时间没再摸过,实在不敢拿那种笔来开玩笑,提着都会发抖,更不用说拿来画精确的图了。

    至于这堆碳棒与面前的纸张,是我向那些女子讨来的,本来是试着开开口,没想到她们答应得很快,瞬间满足了我的要求,让我对自己俘虏的身份还真有点不适应。

    我现在简直是一个关在华美笼子里的金丝鸟,吃得好,穿得好,睡得也不错,是出不了鸟笼子。

    看她们对我的小要求都答应的挺痛快,又要来一盏明灯,放在桌面上加强光线,这里珠子的光朦胧漂亮,但不够清亮,不适合作图时用。

    站起身子,低头看着那张纸,心里已有了个大概,高高卷起袖子,一手摁住纸,一手开始下笔——

    这张纸很大,我得站着才能纵观全局,才能铺排整张纸面。

    但换了几个姿势都不太舒服,不太好使力,干脆一只脚踩上郁金香花型的凳子,另一只脚着地!

    嗯,这样好多了,眯着眼,把碳棒的头放歪,开始按照心中的设想,一条条画出——

    不知过了有多久,室内一直很静,我全神贯注,沉浸在自己的构思中——

    画一会,我停下仔细琢磨一会,再画,再琢磨,直到换了五六只碳棒后,我吁口气,看着桌上的图——

    终于搞定主要的部分了,还真是伤脑筋呀,甩甩手腕,看着自己的作品成功问世,那上面主题的东西我已画出,现在只需要再琢磨一下细节的部分了。

    放下踩在凳子上的腿,捶捶腰,弯这么长时间,腰困,脖子酸,连眼睛也有些累。

    再双手插腰,原地扭一扭,活动活动,把脖子也转一转,前后上下地做做颈部运动——

    但是,做到一半时,我停住——

    为什么?

    因为有个人一直盯着我!

    他,什么时候进来的?

    算他走路无声,但这么有耐性?一直盯着我没有开口?

    我瞪着他,不能相信自己有这么笨,他坐在桌旁,坐在我画图的右手边,看样子,似乎坐了很久,而我竟然毫无察觉?是不是自己刚才太专注了?

    他的神情带着点莫测高深,此时已将盯着我的目光转向那张纸上画着的图。

    而他的坐姿,还是那种他特有的慵懒,像一只潜在暗处,吃饱喝足的豹,在树枝上,悠闲地爬坐着,邪异的眼睛却盯视着远处的羚羊,而羊群里有他的下一顿美餐。他却已不用着急地扑过去了,只需要懒懒地打量着。

    “女人,这是什么?”他没有看我,仍是盯着桌上的图,而我看着他,因为说服工作要开始了。

    “每件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引来反对的意见,并且会招来非议,而事物的研究成功后,也往往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益处,那些反对的人在看到效果时会闭住嘴巴,并且跟在后面一起做。”

    我哗啦啦说了一大段话,这段话听起来没头没脑,但能引起他的注意。

    他果然把目光调向了我——

    我开始直言正题——

    “这是水车,是水车中的人力水车,有了它,可以把低处的水引往高处,可以把远处的水引到想要引去的任何地方,不管是山坡还是丘陵,用它来灌溉农作物,省时省力,效果惊人。”我直直看着他,字字清晰地说着这段话。

    他狭长的眼中闪过异光,微微眯了眯眼,那是诧异的光吗?

    他没有听过这种东西,诧异也是正常的。

    “现在,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这图上的东西,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我左手把住这页纸张,看一眼这个男子。

    他盯着我,眼仍然微眯,没有说话。

    我另一手开始一一指着纸上的大大小小的构件图解释,而我的解释他如果听,自是最好,如果不听,我当是自己对着自己画下的东西复习一遍,顺便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毕竟我既不是能工巧匠,也不是专业的设计人员,我只是按照自己学过的知识,按照相应的原理自己在琢磨着画的,没有实践过,可能会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这些都是水车的组成部分,人力水车分手牵和脚踏两种。手牵式的比较简单,做起来也比较省事,但没有脚踏的功效高——”

    我将我脑中关于水车的功能与好处解释给他听,而我记得自己那个世界的正式记载中的水车,大约在东汉时产生,但那时的无论功能还是构造,都是十分粗糙和简单的。

    到了唐朝,出现了链斗式水车(即利用大水轮索链上装设的竹筒提水,用畜力拉动),才使水车的历史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而且一直沿用到近代20世纪50年代。

    而在中国古代向西方输出了许多科技发明创造,链斗水车是其中一个,于公元二世纪出现在中国,与一六七二年才传入欧洲。

    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很有面子的发明。

    但链斗式水车还是有局限性,到了元明时代,轮轴的发展更进步。( )一架水车不仅有一组齿轮,有多至三组,可以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这项发展,使翻车的利用更有效益。翻车打东汉三国时代发明以来,一直停滞在人力的运转。至此,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使人力终于从翻车脚踏板上解放。同时,也因转轴、竖轮、卧轮等的发展,使原先只用水力驱动的筒车,即使在水量较不丰沛的地方,也能利用兽力,有所贡献。

    在这同时,出现了“高转筒车”这是中国水车发展的第三阶段。元明之后,中国水车的发展便再没有多少特殊的成了。

    “我本来想给你们画个高转筒车的图,但这个山谷并没有养牛、养驴子这类的畜力,只有人力的最适合这里——”

    我的眼仔细看着自己画的那些零碎部件,审视着——

    “这个事圆木车轴,到时需要两到四个人用脚来踏,不停地蹬踏,拨柁带动下车链斗、斗板进行戽水!而这个是车轴盖头,用来固定车轴两端;至于这个嘛,是车链斗,用来将低处的水调往高处——”

    我一一把分开的每个部件的小图指给他,再把组装在一起的整体效果图让他看——

    “总之,有了这个东西,再不用人一次次一担担地从山下往上担水,而灌溉面积会加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