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4/6页)
,不怕扳不倒裕兴,而且还可稳保桂芳不至牵累受亏。 查家回到京都,立即一面赶办嫁妆。 菊人百忙里两次驱车铁狮子胡同查问盛畹消息,什么也都没查出来。 第一次去的时候,王氏老太太还在家,二度再去时,王氏和贾得贵率性都不见了。 岐西也在查家,他和古农都不怎样注意到盛畹身上,只是璧人得到菊人口讯,不免难过,但一时也无法可想。 看看吉期到了,查家在京戚友无多,显得冷淡寂寞。潘公馆可就热闹得不得了,车水马龙,文武咸集。 隆格亲王算是官家代表,谆王瑞王豫王同时光临。 谆瑞两王还不过为应酬而来,豫王可是另有心计。 第一,他想查探华盛畹是不是匿存潘家。 第二,他听说浣青美貌绝伦,不能不见。 他原是有名儿的色鬼,眼前虽说一把年纪了,却仍然未改老毛病。 除了这些宗室以外,顶特别尊贵的,要算五阿哥奕琮、四阿哥奕伫。他们兄弟年纪轻轻又都长得极漂亮。 奕伫皇后所出,也就是以后的咸丰皇帝,这位至尊可说是倒楣的一代,但他却的确倜傥风流,而且相当聪明灵巧。 行礼时一对新夫妇拜过隆格亲王,又给这一班皇亲一一磕头致谢,到了新娘脱妆时候,他们还都没有走。 豫王呆在洞房里,那一副嘴脸很难看。 隆格觉得太不顺眼,便把他拉了出去。 潘桂芳急忙教重整杯盘,亲自侍候王爷们喝酒。 满族人大约都有几杯酒量,就是隆格也不脱这一个嗜好,当时裕兴带着几分醉意,恰好璧人上前敬酒,他拿杯儿一口喝干,照杯说:“小潘,为着你的美貌新娘,我喝这一杯酒,娶了这样一位美人,你该为她自爱自重好好的做官。 前些天你奏对时简直有点胡闹,我可是为你好,你晓得不晓得?你应该为你漂亮的新娘子自重…” 听了裕兴这些话,潘桂芳忽然变色,把眼盯住璧人。 璧人却装作没有看见似的从容笑问道:“老王爷提的是那一回事?我倒记不起来!” 裕兴圆睁着两目,狞笑着道:“记不起了,不会吧?小潘,告诉你,一定要我敞开来说,于你的前程恐怕很不方便呢!” 璧人笑道:“龙弼愿领三爷训示。” 裕兴霍地站起来,立刻又坐下去,握紧一对肥白的拳头道:“你要听?” 璧人道:“是,王爷。” 裕兴道:“华良谟的女儿不是长得很动人吗?有一次她打扮做渔家女,向你调情献媚,不久你和她就认了亲。 你们前后来京,铁狮子胡同置有藏娇金屋。后来你们一道儿去直隶,转山东,南下杭州寻幽揽胜。这些事,我没有打听错误吧?我说,你大概是为色所迷,所以想入非非,是不是呢?” 璧人对于这一席严重诬诳,竭力忍耐。他还是笑着说:“怎么样叫做“长得动人”龙弼平生对于女色未加注意,无可奉告。 华小姐在太湖渔猎自赡,苦节坚贞,冥顽如湖匪也会奉为神明不敢侵犯,要说她调情献媚,这恐怕除了老王爷以外没有什么人肯信。 她是石南枝结发正室,与龙弼份属至亲,自应相认。铁狮子胡同置产,这是石家产业问题,与龙弼风马牛不相及,谓为藏娇金屋,未知何所见而云然? 直隶山东两地扫墓,同行者颇多,其间就有石南枝的堂兄岐西在内,亦即华小姐之夫兄南下杭州,在龙弼为省岳,在华小姐为探亲,岂可目为嗳味行动?龙弼少读诗书,幼秉庭训,立地顶天,决非衣冠禽兽。 前天奏对之事,龙弼激于正义不能缄默,圣上犹加矜恤,王爷难道一定要使忠贞亮节之臣沉冤不复吗?” 几句话顶得豫王面红耳赤,一时老羞成怒,他猛的一拳擂在桌上,站起来正待大肆咆哮,潘桂芳急忙喝退璧人。 隆格王爷一摆手道:“不,龙弼,站住。” 回头又看定豫王说:“怎么样?你是来给人家贺喜的是不是…” 隆格一讲话,裕兴便又坐了下去。 可是那一位四皇子奕伫他却皱着眉头,问璧人道:“你们到底吵的那回事?率性讲出来咱们听听!” 璧人赶紧歙容正色,把那天奏请为华良谟申冤,道光帝怎么样面准由刑部查案办理,豫王怎么样反对,因此,彼此引起一场争执,一股脑子说个干净。 隆格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完了,他又看住豫王说:“你不要他管这码事,有什么道理呢?” 豫王道:“我是为他好,因为他不是言官。” 四皇子笑道:“他不是言官,王爷是言官吗?再说,朝廷只有几个言官能讲话,这也有点儿说不通,我以为如果华良谟确实蒙冤,谁也都可讲话,老王爷,您说是不是呀?” 隆格道:“四阿哥这话对,华良谟一案,很多人可疑有冤,皇上也听见了一些闲话,华家没有人上控,以后也就不提这回事了。皇上既然有话,桂芳,你就查查看吧!” 潘桂芳这边站起来,答应一声“是” 那边豫王也站了起来道:“我看,你们简直好事,自找麻烦!” 说着,回头对跟他的人使个眼色,转过来又对桂芳一抱拳说:“咱们再见吧!” 谆王瑞王看他要走,他们跟着相率离席。 隆格和四五两皇子也都起身告辞,上轿回府。 这班王爷都走了,外面那些文武大小官儿才敢走。 这一阵送客礼节,桂芳璧人父子忙了好一会工夫,直到戌时时光,潘公馆才算渐渐清静下来。 桂芳把璧人叫到书房里,着实抱怨他不该公开触犯豫王,说是这位王爷著名阴险,从此事事处处必须加意提防。 璧人却说横竖不免闹翻,不如及早图之。看看刚才隆格和四皇子一番神情,或可引为臂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