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3/5页)
就这轻微的一个动作,敏捷、镇静,气力匀停,华姑娘和老妇人都看出南枝是学过武功的了。 华姑娘母女停着两对限珠子,惊疑地把南枝看了又看。 老妇人呀的一声说道:“石少爷,你别学过拳脚的罢?” 南枝微笑道:“我听浣meimei说,老太太和小姐都是有能耐的。不知道会的是武当派还是少林派?” 老妇人大笑道:“我的少爷,你倒是有意来考我们了。你先告诉我,你学的是那一派再说。” 南枝笑道:“我是胡乱晓得一点,那里说得到派呢!” 华姑娘笑道:“我倒要请教一句,少林与武当,有什么分别?” 南枝笑道:“我个人的浅见,还不敢相信武当和少林的派别,会分歧得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厉害。如果真像小说上面所说的武当派,我以为怪像旁门左道似的,不应当说是拳技了。” 华姑娘听了,看住老太太只是笑, 老妇人又问道:“据你这样说,一切拳技皆是少林所传的了。” 南枝笑道:“我不敢这样武断说话,而且我知道的少林拳,不但很少是少林真传,还有很多都是外间传进去的。 少林拳的发源,人都说是达摩祖师,其实,达摩所传,当时只有十八法,后人愈变愈多,愈演愈精,不是达摩的也称少林拳。 拳法最盛的时候在宋朝,北宋太祖最喜欢武术,并且是一个拳法创作家。宋朝亡了以后,一班会武术的遗臣遗民,不愿投顺敌人,相率都到少林寺剃度出家。这年头算是少林拳集成的时候。” 华姑娘笑道:“像这样说法,似乎没错,不知道所说的外间传进少林的拳法,又应该说是那一派呢?” 南枝脸上一红,回答不下来,低头无语。 华姑娘见南枝说不下去,禁不住又笑了起来。 老妇人盯了她一眼,又问道:“武术发源,人说人异,石少爷可知最初发明,还算何人?” 南枝看一看华姑娘却不敢说。老妇人笑道:“你可别理她,她是什么都不明白的。” 南枝稍一迟疑,笑道:“最初发明,出于何人,一时虽不能指出,但是黄帝战蚩尤时,就有了兵器。运用兵器,决不是莽汉劈柴般乱砍,那当然须有武术,这是必然的道理。可见武术在黄帝时,就有的了。再说,周有桷抵,汉有相扑,这又分明是现在的摔跤的起源…” 老妇人笑道:“北少林的插拳,怎么又号查拳?花拳又名滑拳,红拳又名赵拳,这是怎样解释?” 南枝道:“插拳前十路后十路共有二十路,是由各种复杂的拳法穿插而得名。叫做查拳的原因,是因为相传它是清真教一个姓查的传下的缘故。 花拳是以滑打为工,似乎称作滑拳更对。红拳原有大红小红,又说是大洪小洪。大洪是宋太祖赵匡胤传下的,所以又叫做赵拳。” 老妇人听完南枝说完,把头点了一点。 华姑娘插嘴问道:“兵器,以枪为主,不知道那一种枪法,应说是真枪?” 南枝笑道:“以枪鸣世者有三家,一石敬严木枪,二沙家竹竿枪,三杨家木枪。石家枪长九尺九寸,根大盈把,半径半寸,腰径加铁,重须十斤,世称峨嵋枪。 沙家枪长丈八至二丈四。杨家枪丈四为正,加至丈六,枪腰长则软,短则轻,用法由这一点上分别。 石家功在两腕,沙家功在两足,杨家兼收沙石两家的步法,自成一家。 总而言之,石家枪,至人绝艺,不为世用。杨法则易学,且利于行军,沙法功力与杨法不堪上下。 但是,三家枪法皆不杂棍,峨嵋不曾杂,沙家枪长不可杂,杨家滂溢于沙,不滂溢于棍,法够足用不必杂。 还有少林的八母鱼龙,虽有许多路势,不过全是棍法,不合枪家正眼。马家的六合枪,及廿四势,品类与少林一样,其实都不配说是真枪。” 南枝一口气说到这里,华姑娘截住他的话头,笑道:“石少爷好啦,你再说我就不明白了…告诉你,我们母女会的就是少林法,听你的话,大约你是学过峨嵋法了!” 南枝脸上一红,搭讪着道:“我不过是信口开河,老太太和姑娘不要见怪。” 老太太笑道:“那里话,我们也知道峨嵋法是真枪,不过很少见真能明白这一派枪法的。石少爷如果不见弃,改天还要请教了。” 华姑娘笑道:“少林僧人有个唤做洪转,石先生也听见过这个名字?” 石南枝听着,心里明白他们母女都是少林枪的会家,自己不当心说少林派不是真枪,姑娘家不服气,有心提出这一个有名的枪手来相问难,急忙笑道:“这位大和尚,我就佩服得很。” 华姑娘看着老太太笑。 老太太也微微的笑了一笑,便向华姑娘说道:“你去把你的剑拿出来,石先生一定是有很好的剑术的。” 华姑娘听了,不待老太太把话说完,一个旋身,便扑西厢房去了。接着双手捧住一柄长剑出来,笑吟吟地送到南枝面前站住。 南枝脸红了立即站起身来接过看了一会,轻轻的把剑叶抽出来,稍一拂拭便喝采道:“好剑!不是有绝顶技击功夫,怕不能使用这样的好武器。” 边说边把剑入了剑鞘。 华姑娘笑道:“请石先生使用几手,也教我们见识见识。” 南枝略一迟疑,正要开口说话,忽然大门外玉屏转了进来,一见南枝便说道:“表少爷,你可是苦了我们。” 南枝吃了一惊,急问道:“有什么事么?” 玉屏笑道:“你回去自然就明白了。” 说着又向华家母女请了安说道:“姑娘几时回来的,怎么不找我家姑娘,她这几天病得可不轻呢!” 华姑娘呆了半天,说道:“好好的怎么病起来?我昨天才回来的,可不知道她…” 说到这里,回头又看看南枝,又笑道:“你过去替我问好,明天我会看看她去。” 玉屏点点头,回身便走。 老妇人笑着唤道:“喝口水走罢,那里就忙到这样呢?” 玉屏回头笑道:“老太太,您不知道,家里那个病人真累得要命,整天把我缠在床前。来了这半天,还不知道回去又要受她多少埋怨呢?” 说着,又看住南枝笑道:“你还不走么。” 南枝听了,脸上又是一阵红,站起来,向着华姑娘哈哈腰儿,便跟着出来了。 在路上南枝问玉屏道:“是不是浣姑娘要你来找我?” 玉屏道:“可不是,你就不该一跑出来就是这么大半天。” 南枝低头没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