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4/6页)
当时这样决定下来,岐西盛畹王氏贾得贵和李麻子,一行五个人先行起站走了。 说起来做官的全靠运气,你说璧人纵使赵岫云作恶,从而迫他叛变,从而假公济私决斗复仇,拿办的上谕还没有到达,李总督方面也没有具文,一夜工夫屠杀三千余人,天地为之变色。 这种作风,在专制时代,真是说错就错。 而且道光皇帝在有清一代算是最呆板的老古董,他有时精明,有时昏昧。 璧人回师廷见,吉凶祸福就在呼吸之间。 好在他一心想殉友取义“死”一字决不在乎,所以他在廷见时候,能够从容敷说,不亢不卑,一篇奏对,大称朕怀,居然给他一个不次拔擢,真除步军统领,不独吴淞不必赴任,转眼竟成极品宠臣。 这步军统领就是所谓九门提督哪!威权显赫,迥非凡流,也可说是稀奇的际遇了。 官家在极端赏识顾盼之下,详细查问他家庭状况,还要为他作媒。 璧人再拜恳辞,声容遽变,官家谅他必有隐衷,就也不忍强勉。璧人接着乞假省墓,蒙恩准假半年。 在没有出京以前,他一直住在潘桂芳公馆,连日忙于应酬,虽然十分想念盛畹岐西,总没有机会和他们见面。 原来盛畹早日到京,她在北城铁狮子胡同买了一座很好的房屋,连购置家具也花了好几万银子。 而且谁也不知她安着什么心,独个儿还去过马大人胡同找浣青姑娘。可是浣青前几个月又让杭州查老太太派人接去了。 盛畹一片热肠,满腔美意,扑了空找不到人,非常失望。 忽然听说璧人拒绝皇上赐婚,即日请假衣锦荣归,她灵机一动,晚上便怂恿岐西上一趟潘公馆,教他好歹把璧人请来一叙。 当然璧人不会不来啦,来了她就说要跟他同去济南省墓,也就是璧人父母的墓。 璧人以为不合道理,劝她不必跋涉。 盛畹力争,说南枝是璧人的兄弟,兄弟的媳妇祭扫伯婆的坟墓有什么不该?话只是这样说,心里却还有更合理的主见,不过人前不能直讲罢了。 当时说得激烈,她率性也要岐西一同去。 岐西认为南枝和璧人相好一场,而且九死一生为南枝报仇雪恨,委实恩重如山,无可报答,上一趟人家的祖坟,多少总是一点敬意。再来也疑心盛畹单独随行顾虑不便,所以约他作伴,这就更是义不容辞了,因此慨然答应。 他们夫兄弟妇一条心,璧人还能拦得住吗? 除了王氏贾得贵留京看管门户,李大庆、李麻子都带走。 临走盛畹又提说先去直隶县,看看南枝埋骨的地方,这个提议璧人那能反对?于是大伙儿迳奔河北。 他们在真定县石家,逗留了一个月光景,才动身前往济南。 拜墓这一天,璧人大事铺张,全城文武素车白马咸集致祭。 盛畹麻衣临坟,她想到和璧人一夜夫妻,身上一块rou分明墓里人嫡亲骨血,却偏是无从告说,忍不住痛泪横来,直哭个哀哀欲绝。 谁又能晓得她胸中万千哀怨呢? 璧人出身寒苦,龙氏门衰祚薄,所以无论如何他总不能羁迟故乡太久。 然而假期还有四个月,他要上华山拜望师父,盛畹却要去杭州查家认亲。 这次盛畹却实在没有圆通理由可说,但她有办法用情感动他,哀求他就范,再则岐西也渴望着看查家姑母,一旁力劝璧人不妨逛逛西湖。 璧人生平未见西湖,倒是十分仰慕,他们一行人这就南下了。 古农夫妇,突然先期接到岐西急足赍函,函里详述为南枝复仇经过,极言璧人学问人品性情德行,以及约他来杭拜访初衷。 古农读信欣然色喜! 菊人这一位少奶奶乐得什么似的,她报告过老太太,立刻分发修理两边花厅房屋,调整枕衾被褥,忙得不可开交。 浣青姑娘现在该是十九岁了,情海余生,无波古井,自信再也不作沾泥落絮。但是她却染了几分忧郁病,来到杭州几个月,虽然有说有笑,可总不像当年活泼天真,同时脾气也似乎好了许多。 这时她由菊人手中接了岐西的信,拿着慢慢念给老太太听,念到最后,老太太喜得两泪交流,合掌诵佛。姑娘却一迳陷在沉思状态。 老太太抹去眼泪,对他道:“宝宝,我们家该又有一番热闹了。这个龙璧人据说非常相像南枝,我真愿意见见他。 不过人家是一品大员哩,虽说是南枝的盟兄,我可不能当他做侄子看待。岐西大表哥也好久没见面了,他的年纪比大哥大,我们不可以对他太随便。 再来盛畹现在是个青年寡妇,我们也应该表示敬重,这一次招待他们实在马虎不得,你快去帮你嫂子忙。南枝过去住的房间比较好,就留给璧人住吧。那儿该怎么陈设,由你去办,好不好呢?” 浣青拿信放在桌上,交叉上一双手,靠在椅背上摇摇头道:“我不,我的一双手不吉利…把盛畹交给我吧,我们倒是一对不祥人…” 老太太道:“青儿,快不要这样说,你怎么好跟盛畹比?你当时能够躲开南枝,就是你的福分大。 看看吧,璧人一定长得厚重,不然怎么会一下子做到九门提督呢?大约他还没有夫人,如果真像岐西所说一切都好呢,我还想给你作媒…” 听到这儿,浣青忽的站起来,一摔手抿抿嘴道:“你老人家惯会作媒,我可不敢听。” 说着,她就走了出去,刚刚走到屋门口,屋檐上直垂下来一只喜蛛儿,恰恰落在她的头上。 姑娘生来怕虫儿,吓得一声尖叫! 正好菊人站在廊前跟厨子讲话,赶紧抢过来替她捉下喜蛛,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